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五四时期,一批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新型报纸副刊名家云集,积极引领时代文化潮流.它们在传播新思想,建设新文学、促进现代中国文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当时影响较大的<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为个案,把副刊作为一种媒介文化方式,从副刊文化主体与副刊文本建构这一视角,探讨副刊文化主体的形成,文化价值取向,以及对副刊编辑理念、编辑形态等文本建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副刊和专刊往往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反映,从其版面的设置和内容风格可以看出报纸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纸副刊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时,我们发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报纸专刊和副刊都各有其独特的文化风味.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民营报纸陆续走上企业化发展之路,<申报>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申报>在企业化过程中的基本策略:一是扩大发行,二是积极开拓广告业务.这两种手段经常结合在一起:通过扩大发行量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通过广告占有率的提升赢得更大的利润,进而促进报纸资本的增加.<申报·本埠增刊>的创办正是这一路径选择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一路径选择也为<申报>其他副刊所实践.这些副刊与<本埠增刊>一起形成巨大合力,为<申报>的企业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副刊提高报纸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提高报纸品位,抵制低俗文化"绝不仅是口号,更应该是传媒人的理念与行动.不久前,<青岛晚报><青岛早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连同山东22家晚报生活类媒体共同发出倡议,抵制媒体低俗之风.这一举措在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提高副刊文化品位方面,<青岛晚报>通过实践,提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绿色文化"的办刊口号,并总结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这几年,报纸专副刊逐渐萎缩,多数报纸的充实和发展,都以挤掉专副刊类的板块为代价.<厦门日报>自2001年全面改版以来,在办版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专副刊统一的识别功能,即以闽南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本土化风格.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受众需求的变化,报纸副刊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并由形式单一的文艺性副刊朝着文化、教育、医疗、体育、休闲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温州都市报>周末特刊<第六天>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10.
1897年上海英商中文报纸<字林沪报>随报赠送的"附张"<消闲报>问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副刊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副刊也要讲导向.进入2017年,当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时,面对读者减少的现状,有的报纸转型新媒体,有的报纸减少或取消副刊进行瘦身.可是,报纸副刊展示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在传播知识、启迪思想、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不少报纸把办好副刊作为留住读者的重要手段.副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笔者结合《漯河日报·晚报版》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对副刊传播正能量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报纸的系统整体中,副刊是一个重要的小系统。忽略它不仅影响其独特功能的发挥,而且必然削弱报纸大系统的整体功能。报纸副刊有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与属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文化效应。副刊与读者的关系决定了它的首要特性:广延共赏性。失去读者,副刊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而报纸副刊必须根据读者文化心理需求来确立自身应有的文化功能。报纸的传播比起任何书刊都更为广泛,作为报纸一部分的副刊自然拥有最广泛的读者,既是最广泛的,同时又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读者。面对这样的读者系统,副刊文化必须具  相似文献   

13.
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报业竞争全面展开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15.
新闻同质化,报纸副刊凸显魅力 副刊,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因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正刊),故名".或许正因是"副"的原因,副刊在报纸中似乎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应该说,我们很幸运,在很多报纸副刊受到冲击版面大量减少的时候,<杭州日报>的副刊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在增加,现在每星期有6个版.一个日均20版的大报,专副刊每周就占17个版.作为一张有50年历史的报纸,总编们对副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处在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报纸就是城市的名片,而副刊代表了这家报纸的文化水准.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副刊式微的环境下,<东南商报>编委会认为,报纸拥有的权威性和信息整合能力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都市类报纸副刊经营宗旨:第一是新闻性,第二才是艺术性.通过对不同新闻资源的整合和再利用,用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走出不同于传统报纸副刊的道路,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由于报纸副刊的版而减少或在文化事件报道、对所在城市人文历史、城市地理、本土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的弱化等因素,使报纸副刊的作用在读者眼里越来越淡化,报纸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是被逼向一个日益逼仄的空间里,这就需要报纸文化类专副刊的编辑在策划、选题、编稿等方面能够发挥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本文梳理报纸副刊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下发展困境,从媒体融合视角,探析报纸副刊融合传播的转型策略.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全媒体表达,是报纸副刊突围重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副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体现着报纸编辑的办报智慧与社会责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在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生活新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报纸副刊特别是主流报纸的副刊,应该扮演一个活跃的角色。就应对媒体竞争而言,副刊是报纸的独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