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日本出版业的不景气似乎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有悲叹之,有扼腕之,然则其必定不会一无是处,还是值得深入分析挖掘一番.因此,笔者且将所见所感辅以实证,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日本出版市场整体情况 1.整体情况 目前,日本登记注册的出版机构约4000家,其中一半的出版社年出版图书低于10种,在出版市场上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力和影响力.与之相对,近年来大型综合出版机构强强联合、合并成立综合出版、娱乐集团,其市场影响力大大提升,出版资源集中化、垄断化的趋势引人注目.如小学馆、集英社和白泉社以其核心所在地命名,成立一桥集团.以讲谈社为核心,联合King Records、光文社、日刊现代、星海社,以其所在地命名为羽音集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出版业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从1997年起更是连续4年负增长,每年约1000家书店停业倒闭,90年代以来约有1万多家中小出版企业从市场上消失。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惊呼:出版大崩溃的迹像已经呈现!在最近出版的小林一博的《出版大崩坏》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李爽 《出版广角》2012,(12):25-26
主办者关注的三大热点:儿童和青少年专题、数字出版和版权交易,也一直是这两年出版业界最为关注的市场增长点,以及这三板斧是否可以拯救整个出版界,使之走出过去数年的不景气与利润下滑。2012年10月10-14日,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吸引了7500家企业参展,再次引爆全球出版界的关注力。而主办者关注的三大热点:儿童和青少年专题、数字出版和版权交易,也一直是这两年出版业界最为关注的市场增长点,以及这三板斧是否可以拯救整个出版界,使之走出过去数年的不景气与利润下滑。  相似文献   

4.
在日本出版市场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外国图书在日本依然保持旺销,而且前景乐观。进口图书大部分是英语图书,用一家日本报纸的话说:“新世纪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这就是日本同英语又恨又爱的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5.
甄西 《出版经济》2004,(3):64-65
据日本<出版新闻>报道,日本出版劳动组合联合会公布的2003年1月至6月日本出版业各类企业员工的月平均工资额表明,2003年上半年日本出版业持续不景气,出版业者工资收入的两极化倾向更加明显,最高的如光文社,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809166日元;最低的如东光堂,员工月平均工资仅为197500日元.  相似文献   

6.
日本出版物市场整个都不景气,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漫画书刊的销售额却连续6年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提高,在出版市场中显得一枝独秀,风景独好。 2001年,日本漫画书刊的销售额为5317亿日元,比上年增加1.6%,这已经是日本漫画第6年连续增长。其中漫画图书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出版指标年报》1999版报道,受日本经济不景气的影响,1998年日本出版物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萎缩,图书销售额大幅度下降,退货率增加,书店营业面积减少。现将日本出版界1998年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出版物销售额减少3.6%,连续2年下降。1998年通过出版代销公司渠道发行的出版物(书籍、杂志)推定销售额为2.5415万亿日元,比上年实绩下降3.6%(1997年比上年实绩下降0.7%),已连续2年负增长。出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书籍的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和退货率增加,以及持续很久的经济不景气…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出版界率先建立互联网主页的日本书籍出版协会与日本图书批发交易巨头东贩通过主页直接与各家出版社和书店微机相联结,适时获取最新出版情报信息,在出版界不景气之时,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走势     
日本书籍展在台湾 日本是世界出版大国之一,日文出版物在台湾拥有不少的读者群。2002年2月19~24日,“书籍之国-日本”的专题书展在台北举行。 这次书展规模空前,约有170家日本出版社参展。日本书籍出版协会理事长渡边隆男致开幕词指出:“日本国内出版业持续不景气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互联网在日本国民中广为普及,但真正的知识仍然蕴藏于书籍之中。”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全国出版协会、出版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4月出版的《出版指标·年报》(1999年版)提供的数据表明,日本出版业近几年来一直处于低迷不景气的状态,1998年图书出版仍陷于极低增长和负增长境地。 1998年,出版新书65513种,比上年增长0.1%;印  相似文献   

11.
现代日语“超”字之义与汉语基本相同。近年来,日本经济徘徊于不景气之中,人们精神的“无所渴求”便被认为是日本人的大众心理。在这种背景下,日本青少年的口头语“超~”便登上文化出版殿堂,进而成为日本人振作精神的一种口号,成为93~94的社会流行语。《“超”整理法》开创日  相似文献   

12.
日本出版的一九八一年七月下旬号《出版消息》刊登了金平圣之助写的分析西欧几家出版发行情况的文章,现译载于下。目前英国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多达二百五十万的失业人口,再加上出口贸易受北海油田所引起的英镑升值的影响,出口贸易出现逆差,给英国经济带来了不景气。出版界也同样呈现萧  相似文献   

13.
甄西 《中国编辑》2004,(6):86-91
“出版不景气”的态势虽然成了日本出版行业的主要特征,大崩溃的乌云虽然在日本出版行业的上空长期不肯消散,但是,整个日本出版界并没有放弃努力。一大批出版社,杂志社抛弃旧有的框框,凭借进取的精神,敢于挑战的斗志,选择最新最佳方案,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日本的有关出版专家指出,这给重新振兴日本出版业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辞书是日本相对稳定、成熟的出版物。一般而言,它不会像其他类型的出版物那样,只要稍有风吹草动,甚至一个小小的经济变动,就会引起激烈的动荡和冲击。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90年代,辞书出版独能红杏出墙,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5.
台湾出版产业受经济不景气波及的衰退,相较于大陆打开大门、面向世界后出版业的成长,似乎有明显的差距。而‘大陆出版发行代表团在两岸加人WTO后,于2002年11月24日来台访问考察市场现况,双方热烈探讨相互投资经营、经验交流的可能。说明两岸业者在共同打造大华文出版市场的目标一致,未来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期刊出版中,高校学报一方面以其数量之大、学术性之强占有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出版的不景气状况又分外突出。投入大、印量小、订户少、浪费大已成为高校学报出版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这与高校学报出版的定位不无关系。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尴尬、困惑和迷失严重影响了高校学  相似文献   

17.
台湾出版业在一片不景气中度过1995年,市况不佳是10年来最低的一年。读者购买力下降,书店添货减少,一般书店退货率高达40%。原本希望7—8月的销售旺季,不仅没有出现热销,反而销售下滑,变成最寒冷的夏季。就连被人一向称羡的日本漫画书也急剧退烧。在这样的“书市惨淡”困境中,二三十家书店相继停业。 据出版界人士分析,图书市场的低迷当然与整个台湾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有关,而影响出版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1994年无版权的翻译书退出市场后,许多出版社大量出书抢占书架,但因市场消费有限,而造成1995年大量退货。2.两岸关系紧张,竞选造成人心不安。读者无心读书。3.台湾经济不景气和产业萧条,消费者掌握的现金减少,国际纸张涨价,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尴尬、困惑与迷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期刊出版中,高校学报一方面以其数量之多、学术性之强占有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出版的不景气状况又分外突出.投入大、印量小、订户少、浪费大已成为高校学报出版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这与高校学报出版的定位不无关系.高校学报出版定位的尴尬、困惑与迷失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报的出版,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林彬 《中国编辑》2004,(6):34-37
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一书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日本几万家出版企业已经有半数以上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历经百年建立的出版根基有可能陷入坍塌的险境。比起一衣带水的日本来,中国的出版业虽然也遇到了困难,但整体发展态势相对较好。然而,这并不是说,中国出版业真的没有危机,特别是在推进出版体制改革阶段。只有把危机作为高悬之剑,未雨绸缪,树立危机意识,才能把危机意识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原动力。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经济省《工业统计》显示,日本"装订业"的情况不太好。2008年度,装订企业为2092家,与2007年相比减少9.1%;从业人员为21475人,与2007年相比减少2.1%;发货额(相当于产值)为2124.48亿日元,与2007相比减少1.7%;附加值额为1378.51亿日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4.3%。以上4项指标,有3项是减少,只有1项是增加。从外部环境看,日本经济的不景气,也给日本装订业带来了不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