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认知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渐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为主体的学习服务。课堂穴教学雪学习活动,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因此,课堂教学不能游离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外独立存在,更不能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转移。基于此观点,我认为,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等为基础,通过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自学———探究———修正”中得到发展。课前自学是教学的起点。学生课外的学习是散漫而广泛的,是无意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获取知识的角度是多方位的。而…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职校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职校学生基础等相对较差,为了使其全面发展,成为有用的技术人才,其德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电工电子是当今信息时代职校热门专业之一,实验是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实验使事物由抽象转为具体,由理性转为感性,便于学生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帮助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通过试验从未知世界中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已有结论进行验证。实验不仅是长知、启智的手段,更具有休德的魅力。那么,如何结合电工电子实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陈桂平 《成才之路》2009,(33):62-62
人们曾把读书求知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三种境界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密切的课,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也应该使学生渐次走这三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知之”、“好之”、“乐之”排成一个序列,即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学习分成三个层次:一是知学,二是好学,三是乐学,构成了教学三部曲。一是知学。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的更新,知识更新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人才素质的竞争将逐步上升到生产力诸因素之首,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才要求越高。不知学习的人,将会意志衰退,知识老化、陈旧,日益显得“营养缺乏”,用不多久,“入不敷出”的处境即将光顾,即使改革锐气有余,开拓精神再足,终会功底空虚、能力不…  相似文献   

5.
<正>好老师影响人的一生,最近看了华应龙老师的《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和戴建业老师的《屁股上要坐几本书》,我能感受到华老师对工作近乎虔诚的热衷,也能够体会到戴老师的踏实勤奋,唯有踏实勤奋才能塑造踏实勤奋的学生。所以,我们应该像那些名师一样,告诫孩子们潜心"多坐几本书",更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刻苦学习、工作,进而影响孩子们,"身教高于言传"。老师读书重要,但育人更重要,我们应该和孩子们共同读书,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教育一事,非独使学生读书习字而已,尤要在造就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学校教育宗旨,系造就学生将来能通力合作,互相扶持,成为活泼勤奋、自治治人之一般人才。吾国学生最大之缺点,即平日除获得书本上知  相似文献   

7.
名人论自学     
学知识,学本领,这是永远都有用的,任何时候都会用的,知识就是力量。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它却有无比的威力。 周恩来 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 陈云 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把马列主义变为教条。 刘少奇 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宝贵的时期,要  相似文献   

8.
勤学与多思     
思,是学习知识的钻头,思考越深,收获越大,恰如打井一样,打得越深,水就越多。凡善学者,都很重视思。古人常说“俯而读,仰而思。”读了书,就抬头把书中的道理思索一番。荀子读书是“诵数之贯之,思索之加通之。”朱熹则认为读书要“熟读而精思。”孔子说得更明确:“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在读完一本好书时,能反复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体会出艺人的匠心,知道美的所在。我们要想使书成为我们的奴隶,而不是成为我们的主人,那就要在学习的旗帜上写上“思”字。我们还要记住,勤奋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勤奋好学     
古训朗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古训释义如果我们小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什么本领都没有,只能自己一个人伤心了!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就要勤奋地、刻苦地学习。一个人在学习上得到成功在于勤奋;如果贪玩就会荒废。一个人的修养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的,由初中阶段阅读的特定任务决定的,训练阅读本领可以带动并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笔者对这个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由字词到句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甚多,这是一般的规律。但具体教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分析、比较、综合,也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之一。它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扩大知识领域;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加深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要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决定的,由初中阶段阅读的特定任务决定的,训练阅读本领可以带动并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领会.笔者对这个问题谈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指导小学生读书十五法江苏省金湖县教育督导室闻柯小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学习的本领。这种本领的培养,根本的途径是将各种读书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潜心学会,养成习惯。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搜集整理,将指导小学生读书十五法介绍给大家,供老...  相似文献   

14.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讲学习知识和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接受得快".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取得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也应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5.
着力点一:读书活动追寻文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是文化的浸润。不读书,就是不学无术。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要想让教研组不成为一潭死水,要想让教研组的老师不成为只知苦干不知思考的工匠,就必须人人读书。读书就是吸纳,是海纳百川的丰盈,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是对文化的不懈追寻。只有让教研组这艘航船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开拓进取才有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现在,学习的概念和内涵已随着社会的信息化步伐而逐步扩大延伸。随着学习观念的变革,未来学习方式将出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到追求数量 结构型;二是由勤奋型到勤奋 方法型;三是由封闭型到封闭 开放型,即由过去的坐在家里读书,主要靠书本获取间接知识和各种信息转变为面向社会和生活实践,从中获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即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那么,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何读书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常人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求学是为了自己,如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然而其言本意应为:古代学者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而如今的学者读书却是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外表炫耀给别人。仔细想想,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呢?我想目的有三: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固然是为了求知,为了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把读书当成一件受益终生的事对待。书中的知识岂止千千万,要想尽入囊中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博学正需要多读书,即便有些书中之理一时无法顿悟,…  相似文献   

19.
名人谈学习     
姚雪垠: 要善于思考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光读书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不思考便不会有收获,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仍得不到真正知识,所以学问之道,即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勤奋、好问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市场经济下,在人才聚集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双向选择的挑战,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作为高职生,应该怎样学习理论课和专业课呢?我认为应该具有勤奋、好问。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许许多多伟人的成功,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学习知识就是要这样,上课要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课后预习、复习。今天的社会就是知识的社会,我们一刻也不能放松自己,应抓紧青春的有限时间,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成为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