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批判各种机会主义的“公平的分配”和“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重要内容。今天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实践,认真地学习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望远登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前无古人的。其现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是“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实行社会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社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将按低级、高级两个阶段发展”。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不可能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在国体上仍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仍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与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价值分配理论,而是价值创造理论,价值分配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探索形成价值的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理论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个人收入分配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里对这些研究作些考察和分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实践基础。在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学说。他的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的结论性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人类数百年来最大的思想成果 ,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理论、公有制多种实现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理论构成了邓小平经济理论最为坚实的框架基础 ;从全球范围内思考对外开放 ,揭示当代经济发展的规律 ,无疑是开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重大飞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思想突破了许多以往的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在社会主义的经济方面,邓小平对以往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邓小平则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观点;传统观念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分配形式,邓小平则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  相似文献   

8.
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其理论和观点据以得出的历史前提和理论条件,对于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认识和理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党在现阶段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等理论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念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对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它贯穿于特色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是特色理论形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面大旗的当然是邓小平同志.本文试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不照搬模式,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认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观念,赋予社会主义新认识等三个层次,来浅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现实情况与传统理论按劳分配学说的提出,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了。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方式提出了设想,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将不再是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资料分配的唯一方式。对于马克思这种设想,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是完全赞同并始终坚持的,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努力付诸过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于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称其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弄清楚它的阶级基础,正确地评价它的历史作用,对于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基础性问题,它构成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学界对社会形态之“三形态”与“五形态”问题的论说早已存在,但一些讨论马克思究竟有无“五形态说”及割裂两类形态说之间内在联系的做法实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三形态”与“五形态”在马克思思想中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实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马克思研判社会历史发展的两种不同维度即伦理维度与科学维度,而两种维度的客观存在体现了马克思社会历史分析所贯穿的逻辑与历史、价值与真理、偶然性与必然性、个别与一般的四个“统一性”。科学理解马克思前后“社会形态说”的内在逻辑及其统一性,对新时代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历史方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茹 《教师》2012,(8):118-118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人邓小平,把物质利益问题作为其光辉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闪光点。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物质利益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本文通过人民利益、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按劳分配四个方面分析了邓小平的物质利益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学说。他的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的结论性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人类数百年来最大的思想成果,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理论、公有制多种实现方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劳分配理论构成了邓小平经济理论最为坚实的框架基础;从全球范围内思考对外开放,揭示当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无疑是开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实质上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坚定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深刻广泛的改革开放,又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验证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践素材,从而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其独特的思维品格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它,并使马克思晚年的设想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新视野》1997年第5期冯景源文)针对多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史普遍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问题,从马克思早期到晚期的著作,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讨。针对那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按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因而是“早产儿”“畸形儿”,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说法,从而产生两种重新解释或补充:一种认为马克思晚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南。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础核心地位,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均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按劳分配理论确立的前提和社会主义具体实践出发,分析马克思按劳分配的原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限制,创新和发展。提出按劳分配必然演化为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同时兼顾劳动绩效和预期收效。  相似文献   

20.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进而论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