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题报道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践行"走转改"精神是把主题报道做得更好看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记者的职业精神、报道的改进重点、创新的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了务实性论述,探讨了主题报道的基本遵循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婷 《传媒》2021,(9):31-3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消费内容渐趋海量与碎片化,传统时政报道所面临的到达率不足、传播力欠缺等问题愈加显著.时政报道要想获得用户的青睐,急需创新表达方式与重构传播模式.河南广播电视台2021全国两会时政报道全面开启"云模式",围绕"开新局 出新彩"主题,将互联网作为首发阵地,以用户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采取"轻量化"策略,大小屏融合呼应,在技术、形态、语态、传播"四个维度"不断精进创新,打造出多个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将时政报道触达受众掌心,更抵达人心.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主流媒体来说,原有的主题宣传报道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当新媒体、自媒体以"眼光缭乱"的内容叠加"求新求变"的技巧,传统媒体有没有可能"与狼共舞",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自我内容更新的最大增量?在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的一系列相关报道中,我们可以很鲜明地看到一个变化,那就是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时政报道正在团体"作战"挺进互联网端.省级媒体在此间也在艰难寻找本土落点.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也是一次珍贵的学习.作为此次采访团队新媒体报道的总策划,本文将以此次重大活动报道作为样本,从"内容型短视频"的"背景延伸"传播、"事件回访"传播、"现场观点"传播等方面,探讨主题宣传报道如何实现语态"更新再造"和内容"融合迭代".  相似文献   

4.
重大主题报道和常规性报道相比,具有明确的报道主题和相对集中的报道内容及较为严谨的报道手法,往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宣传政策、展示成就、引导舆论的主要宣传形式。因此,重大主题报道已经成为各级媒体报道内容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主题报道内容的严肃性极易导致报道形式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那么,处在基层的县级广播电台,如何使主题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面向大众,体现三贴近原则,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5.
“富二代”和“官二代”(下文简称“X二代”)既是近年来公共空间中充满想象和情绪的话语符号,又指向社会中承袭财富和权力的真实群体或个人,同时也映射出资源分配、阶层流动、公平正义等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研究视角,将2004年至2012年有关两者的媒介话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从共性看,两者的造词方式和报道模式相互呼应,报道内容都有符号化和标签化特征,报道主角与社会真实群体相比趋于边缘化和年轻化.从差异看,“富二代”的报道主题较为多样,媒介对“官二代”的负面评价更加突出,“富二代”污名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消解,而“官二代”的污名却很难去除.本文还从新闻生产、污名化、道德恐慌等理论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异同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2013安徽省"两会"报道中,安徽卫视以《安徽新闻联播》为载体,集中采、编、播优势资源,精心设置议题,改进报道文风,多种形式创新省"两会"报道,推出特别策划《美好安徽走向幸福》。该系列报道打破常规和惯例,创新报道内容和表达方式,在改进文风、创新会议报道的过程中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在如何提升重大主题宣传中的引导水平;如何更多更好地利用、融合新媒体;如何搭建多元化互动平台等诸多问题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艺 《视听》2023,(8):134-136
随着融媒时代的到来,主流媒体正襟危坐式的新闻语态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多元化的需求。为了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主流媒体纷纷探索更接地气、更亲民、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新闻语态,“Vlog+新闻”应运而生,它改变了主流媒体过去传统刻板的新闻语态。实践证明,“Vlog+新闻”这种人格化、碎片化、平视化的报道方式,给受众制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它没有直接和强迫式地进行观点输出,更能适应当下“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王晶 《青年记者》2021,(3):46-47
当前,很多主流媒体主题报道呈现出简单化、庸俗化倾向,这不仅削弱了主题报道的传播力,更损害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本文就主题报道"简庸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9.
沈鲁  乔羽 《编辑之友》2023,(1):80-87
凭借知识内容的重组与改造,知识类短视频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知识的边界感,塑造出全新的知识领域与文化空间。通过挖掘和拓展人的主体需求,知识类短视频将知识与社交相互融合,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场景内,激发了更广泛的社会连接。在全新的内容生产空间中,出现了知识文本形态祛魅化、知识传播秩序去中心化、叙事语态可视化的转向。同时,知识类短视频主要关注社会个体、社会互动与社会文化维度三方面的价值内涵,具体表现为促进知识普及、智慧共享与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贴近生活、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新华广播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广播事业的党性要求。新形势下媒体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三贴近"的进一步落实。"走转改"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就要重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即保障"走转改"报道常报常新,就要注意遵循新闻价值规律;保障"走转改"报道常报常深,就要注意加大报道主题的提炼,改变主题平庸无新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李逢春 《传媒》2021,(22):44-4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如何进一步推进重大主题宣传创新和探索,既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又是一场重大考验和挑战.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封面新闻充分运用智媒体发展优势,提前一年启动"党史百年百篇"大型主题报道.本文从关键词引领时代主题、网络热词讲活严肃党史、视频新技术突出年轻化传播、史料权威性"底线要求"、紧扣热点制造专题高潮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故事切口、技术赋能、互动传播、年轻语态等角度的创新党史报道表达方式,为扩大建党百年报道传播版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经过32年的发展,春晚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主题、形式和内容。国家在场、人民联欢等成为了春晚仪式性质的主要表现主题。近些年,节目形式固定、内容雷同等渐渐被人们所诟病。卫视春晚崛起、其他媒体和观众角色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春晚的仪式性质。2014年春晚升格为国家项目,采取了外聘导演的举措,开场短片体现了创造者们的思考和改变,这预示着央视春晚开始了自身的救赎,春晚的仪式性质将被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13.
唐彩红 《传媒》2018,(1):45-47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在北京召开.这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2017年新闻报道的头等大事.党的十九大报道无疑是一次重要的主旋律报道,与五年前的十八大相比,新媒体在这次报道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在传播速度、叙事方式、语态格局、传播效果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探索新媒体在党的十九大报道中的突出作为和创新之举,有利于为媒体做好主旋律报道积累经验和指引方向.笔者通过对十九大新闻报道实际的观察与学习,总结出新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体现出的三种精神:"猎豹"精神、工匠精神、"草根"精神,新时代我国的新媒体在主旋律报道中应起到"绘""凝""激"三方面的作用,从内容叙事、技术依托、语态转换三个层面创新主旋律报道.  相似文献   

14.
李曙光  王芳 《视听界》2010,(5):95-96
重大主题报道要能打动人心,这既是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更是媒体社会责任所在。在重大主题报道的运作上寻求突破,成为当前传统媒体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提升报道竞争力和公信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对全国两会报道,新华社张扬工作室有连续性的探索路径和思考逻辑,也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导向。运用轻量化的产品形式、新媒体感的内容语态等方式方法,是为了做出“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有机融合的新闻报道,拉近受众与报道的情感联结,打造兼具可看性和思想性的新闻作品,努力让正能量收获大流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媒业内部各行业的融合和传媒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边界渐趋模糊的现象,从构成媒介行业的软硬件体系,基于这些设施的媒介传播的活动与实务,以及人类社会与之相应的社会安排与组织形式3个层次,对传媒业的边界消失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形态上不断整合的媒介产品,也将促使以其为基础的传播实践活动、商业运行逻辑、传播制度规范等产生相应变化,但后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传媒业的内外融合,不但要从语态、观点、技术、渠道等内容生产传播角度寻求创新,更要从机制、规范、制度等角度创造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最牛钉子户"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了四份权威报纸——《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以及《南方周末》,采用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切入视角、报道再现主题、报道关键词、报道倾向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对拆迁"钉子户"的媒介形象进行了总体分析,最后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于还原"钉子户"的真实形象,更好地解决拆迁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岳平 《新闻实践》2005,(3):35-36
有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所谓 "超级明星"歌手朴树的报道,其 套红肩题是"朴树温州歌友会上 语出惊人",而大字主标题则更 "惊人"--《汉语最不适合唱 歌》。整篇报道文字加彩色照片, 地位突出、显眼。对此,读者反 映很大,认为报道的内容低俗又 低能,有损国体,有伤国语,有 辱国人。  相似文献   

19.
邹志伟  洪蕾 《今传媒》2010,18(9):154-156
作为两岸政治对峙的特殊情况,对台广播因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文风、语态上常出现制式宣传、宏大叙述等误区,导致报道的可听性不强,无法"入耳"更难以"入脑、入心"。增强对台广播的可听性,须贴近并服务于台湾听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习惯,文风和语态上淡化宣传味,善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感染力,在表现手法上加强"细节描写"、追求"报道艺术"、善于"留白",以增加报道的可听元素。  相似文献   

20.
秉持"一起向未来"的理念,沿着"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两条主线,媒体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重点讲述了各国运动员奋力拼搏的故事、中国筹办冬奥会的故事和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故事等三方面内容,体现出路径"四通八达",内容人性化与命运感,呈现小切口、小细节,传播形式多模态等四个特点,从平衡内容、时代语态、"他者"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