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舆情,新华社党组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认真抓好疫情防控宣传报道,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灵活运用短视频、数据图、MV、漫画、3D交互新闻、智能查询工具等手段,提升全媒影响力,累计播发各种形式抗疫防疫稿件3万多条,通稿单篇最高被3500余家媒体采用,新媒体报道单组最高浏览量接近25亿次,成为海内外关于中国抗疫防疫报道的权威信息源,充分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引导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2021年9月,厦门发生了一轮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在厦门全市全力应对疫情之际,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也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新闻作品,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营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疫情防控宣传氛围。本文以厦门广播推出的《真实记录》组合报道为例,阐述地方广播媒体如何聚力融合传播、唱响主旋律、传递抗疫正能量,在疫情防控宣传中彰显广播主流媒体价值,今后又该如何在优质产品创作上实现破局。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普通民众成为信息传播主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流媒体跟上传播媒介前进的步伐,需要深入挖掘正能量凡人故事中的人性闪光点,做好做活"暖新闻",讲好新时代的暖心故事,让"暖新闻"抢搭融媒体快车,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力、传播力以及影响力,使得媒体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齐心协力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常常引发政府和大众公共关系危机,能否满足大众知情权,同时维护好政府公信力,考验当今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媒介治理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当前,需要媒体拿出社会良知和职业精神,在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善于创新,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湖北广电作为涉事地省级媒体,从战时体制到战斗姿态,从应急理念到传播创新,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道交上了一份新答卷。  相似文献   

5.
李建  田少华  李遥 《传媒》2021,(8):27-28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这为全国媒体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郑智 《传媒》2021,(6):51-52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战"疫"宣传报道是对主流媒体的一次实战检验,也是对媒体深度融合成效的一次验收.本文以《检察日报》为例,从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三个方面探讨了行业媒体如何充分运用融媒体平台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独特优势,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做好做实抗"疫"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抗疫媒体科普的全程观察和深度访谈,客观分析了媒体在抗击疫情科普中的整体表现特征,涵盖了科学传播的亮点与突破、问题与不足,从提升应急科普能力角度提出促进媒介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怀 《东南传播》2020,(12):132-133
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对承担着舆论引导职责的主流媒体来说,如何做好抗疫报道,是对其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考验。本文以《厦门日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为例,探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发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引导作用,推动党心民心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媒介资源和内容生产权威性的绝对优势,加上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地方电视媒体尤其是湖北广电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得到极大提升.后疫情时代,媒体竞争将更多的在互联网领域展开,地方电视媒体仍会面临央视和新媒体的强力冲击,生存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需要不断完善传播方式,提升内容优势,拓展传播...  相似文献   

10.
在疫情报道中,突出的媒介技术变化就是短视频的广泛应用。本文从央媒、自媒体、用户原创三个角度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优秀的短视频作品,探讨媒体如何应用短视频提升传播力,实现"硬新闻的软表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方媒体在疫情期间报道中的融合发展,并收获凝聚各界人心、提升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提高传播内容的可读性及激发基层潜能四项疫情报道的成效。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方媒体通过多种途径紧张而又有序地报道着,在提高媒体报道水平的同时,又增强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紧紧围绕"四全媒体"的要求,强化全媒体采编能力,创新报道形式和传播手段,通过举办多场"云招聘"等多个主题的系列网络直播活动,有效发挥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作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生活秩序有序恢复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金志超  李铁军 《传媒》2021,(6):82-84
随着高校融媒体建设从自发式探索阶段到统筹性实体建设转向,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各大高校融媒体在做大做强"抗击疫情""思政育人"主流舆论的同时,也面临内容投放与用户需求存在失焦、平台整合与分流引导存在竞争、条线关系与成长空间存在断层等现实困境,由此,应加强全息媒体融合建设,构筑数据可视化传播图景;加强全程媒体融合建设,提升内容生产发布延续性;加强全员媒体融合建设,凝聚无所不用的传播合力;加强全效媒体融合建设,打造功能齐全的传播效能等四重维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成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在疫情来临之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营造人民群众信赖的社会舆论氛围,既是主流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提升新闻舆论“四力”的重要时机。广西百色市2022年初发生严重新冠疫情后,各级主流媒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创新内容,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发布权威抗疫信息,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及时纠正社交媒体中的不实言论,有效安抚公众的焦虑情绪,在抗疫中提升了新闻舆论“四力”,彰显了新时代主流媒体思想舆论场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民网与全国党媒网站一起,运用全媒体报道、全渠道传播,全景式地记录了中国战"疫"情况.在这场"战疫大考"中,各级党媒、党媒网站生产了大量优秀全媒体作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舆论支持,有效发挥了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作用,集中展现了各级党媒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常江 《青年记者》2016,(22):12-13
近年来,不少媒体开始寻找各个行业的“最美”,对那些温暖感人、激发人向善力量的新闻——通常所说的好人好事——进行集纳,在传统媒体以专栏形式或在新兴媒体以专题页面形式推出,被称为“暖新闻”,形成了一种媒介现象. 暖新闻概述及其特点 1.暖新闻概述 与色情、凶杀、诈骗、灾难等吸引眼球、易引发受众产生愤怒、悲观等情绪的新闻不同,暖新闻是正面报道的一种,是包含着真善美,易引发受众感动、温暖、向善情绪的感人故事.我国主流媒体一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因此暖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形式,在我国媒体中其实一直有着深厚的观念和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在俄罗斯大规模蔓延后,无论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宣传,还是俄罗斯民众对疫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都与媒体密切相关。在俄罗斯的疫情防控中,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中的各类舆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俄罗斯民众在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等方面的健康行为。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以“第一频道”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配合俄罗斯联邦政府,积极宣传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引导社会舆论。而俄罗斯民众在网络环境中经历了信息盛宴的狂欢与虚假信息带来的焦虑,暴露出受众辨别虚假新闻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疫情是新冠疫情的线下危机向线上阵地转移的表征,呈现为信息的张扬与公众的迷失。疫情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环节中,因行动者施为性与交互性的动态制衡、“在场”公众知识获取的结构性悖论与情境嵌入和脱嵌的失衡,以及上述核心行动者自身与外部重复性呈现的“博弈-调适”,共同构建了信息疫情的动态失衡螺旋。本文据此提出“善治传播协同”的多焦点联动信息疫情治理机制,即基于交互型议程设置形塑公共话语,实现主流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同频共振、情理共振;提升“在场”公众多元素养,弥合“圈层化间隙”、培养主动公民;构建“一核多元”、“协同分异”与“体用合一”的情境策略,助推全域化疫情防控数字治理,强效赋能国家疫情防控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及其造成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易造成社交媒体倦怠。依据媒体同步性理论和个人-环境匹配理论构建理论模型,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媒体同步性特征和疫情风险认知影响社交媒体倦怠的机理。研究发现,2020年3月底,个体社交媒体倦怠水平处于中低程度;媒体同步性特征中的并行特征显著负向预测、符号集和可重复处理性特征显著正向预测社交媒体倦怠;疫情严重性感知在符号集、可编排性与社交媒体倦怠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上述结果为完善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妍 《新闻实践》2012,(5):64-65
金华晚报自2011年12月开设"追寻文化精神的力量"专栏以来,要求记者深入新闻现场,转变采访角度,挖掘新闻背后的细节,从社会新闻入手,改变其色调,改变其情绪,变冷为暖,变负为正,从而更好地尽到媒体的正面引导功能,让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人心,使冰冷的事实渗透出丝丝暖意,让读者在阅读后感到内心一暖,精神一振,提升幸福感。一、媒体责任需要"暖"新闻社会新闻多以大量揭露性、调查性的报道为主,这样的报道题材未免有些单一,色调也不够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