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沙庆 《新闻世界》2023,(5):23-26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新时代,外宣媒体应该加大国际传播力度,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提升外宣媒体的翻译能力来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出版业天生具有“讲故事”的优势与能力,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是出版人的崇高目标和使命.本文结合中国出版行业现状,针对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出版物对外传播提出四条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以期使更多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袁梓潆 《传媒》2023,(10):54-56
三星堆“考古热”走出国门,是国际传播领域近年来发生的现象级事件。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灿烂明珠,是传播中华文化、展现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符号和文化样本,其国际传播实践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成功样本。本文基于转文化传播理论的核心理念,从传播符号、传播语境、传播主体三个维度,探讨三星堆国际传播路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很多事情的冲突被认为是“文化冲突”,那么,中华文化是否可以弥合外国人和中国人的冲突呢?中国媒体在这方面应有何作为呢?关注中华文化的亲和力中华文化倡导的是“上善若水”的美德,因而它有极强的亲和力,这是传媒界应该引以自豪并加以传播的。中国的国际形象是由中华文化哺育的,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形象就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被世界人民所认识、所了解、所接受,随着这种认识、了解、接受程度的加深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将会越来越好。但就中国媒体传播中华文化而言,还任重道远。中华文化是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多元化视角、全球化表达,讲好中国城市故事;搭建平台、双向互动,以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寻找共情、创新展示,让“借船出海”行稳致远;提高传播艺术,以文化为根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人民网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际范儿”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不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8.
2023年“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延续“以外国受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调研目标。调研以2020—2022年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平台上的整体表现为样本,从媒体关注度、社交平台表现、二次传播效果、意见领袖效能等方面出发,全面评估2020—2022年间,中国电影在海外网络的传播效果。调研结果显示,2020—2022年因全球社交隔离等原因,中国电影海外平台传播效果好于之前年份;要重视YouTube意见领袖影响效能;境外媒体整体对中国电影的报道较为积极;Letterboxd、TMDB等专业平台对影片热度有较大影响;Twitter普通群体对民生问题电影关注较多、粉丝超过1千万群体对中国动画电影关注较多。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重新建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评价体系、发挥中华文化主体性等加快“十四五”期间电影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案与路径。  相似文献   

9.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贺信,充分肯定中国外文局在对外全面宣介中国发展变化、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新的目标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家专业对外传播机构,中国外文局始终以向世界说明中国为己任,对外宣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中华优秀文化,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不断引领推动中国国际传播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新时代,中国外文局将以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为奋斗目标,致力于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为在新时代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提供思想指引。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应对国际舆论挑战及发挥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的时代要求下,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具有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动中华文化创新创造、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推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要价值。要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摆在全局性的战略位置,从提升塑造力、感召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四个层面进行战略布局,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引领全球文明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11.
提升国际话语权,必须让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进中国理念、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要创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叙事方式和国际战略传播平台,重点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用什么讲”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霍雪莹 《报刊之友》2014,(4):152-153
本文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入手,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进行现实角度的分析。力求在借鉴的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经验的同时,提出适宜我国发展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从传播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提倡“文化立国”“读书立国”的政策支持以及关注受众、内容为王三方面维度来阐述,希冀可实现传播“中国梦”的世界愿景。  相似文献   

13.
王晓晖 《新闻战线》2023,(21):54-57
更加深刻地链接“我”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精准地定义中国国际传播的“世界身份”,对于全面提升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效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以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共同价值及技术进步为引领,拓展国际传播新疆域,对中国实践进行意义再阐释,找到共同话语空间,汇聚多元主体表达的国际传播力量,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正式增设了国际传播奖项,获奖作品充分反映了我国媒体在国际传播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了我国新闻工作者为打造国际传播力,唱响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红军 《新闻记者》2023,(1):13-14+2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17.
周静  汪正一 《传媒》2024,(8):60-62
国际传播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传播过程中可借鉴的优秀经验,对我国有效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高国际话语权、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推动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亚楠 《报刊之友》2014,(11):114-116
由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理论引发的在对非传播的方式方法的思考,以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对非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必要性为基础,以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为例,结合当前的传播工作,在了解自身优点优势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制定对策,用科学并适合的方法来传播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9.
彭小琴 《传媒》2023,(16):61-63
国际中文教师担负着中文国际传播的重任,同时也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要秉承多元共生、命运与共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正视文化多样性,增强世界获得感,以文化共性吸引学生,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和深刻内涵,形成师生共生传播主体,课内外多场景传播、线上线下双向对话的传播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由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理论引发的在对非传播的方式方法的思考,以中国国际传播的现状和对非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必要性为基础,以国际台豪萨语广播为例,结合当前的传播工作,在了解自身优点优势的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积极制定对策,用科学并适合的方法来传播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