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永怀 《青年记者》2007,(16):119-119
面对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传播优势于一身的网络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摄影记者如何快速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图片传播需要,已成为摄影记者"突破瓶颈"的  相似文献   

2.
阐明了新闻摄影中"人情味"的定位和作用,并从三个方面,即摄影记者必须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强化图片编辑工作等方面,阐述摄影记者拍出富有人情味新闻照片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如何创新"读图时代"地市报业新闻摄影机构,成为摆在报社老总与摄影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 BP 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摄影理念的普及、摄影壁垒的消失,摄影记者面临众多挑战,如何发展才能不为时代所淘汰?凡有"危"必有"机".摄影记者要善于利用两大机遇-报纸转型带来的机遇、图片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就能顺利脱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胡凯 《传媒观察》2014,(6):60-61
正与文字记者不同,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摄影作品的实践中,往往更多会考虑如何通过新闻图片来传递信息。有些摄影记者认为新闻摄影主要是靠"个人感觉",不用遵循什么"清规戒律"。实则不然,新闻摄影也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拍摄新闻作品也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如果仅凭"个人感觉"则会事倍功半,影响新闻摄影作品的效果。一、创新表现手法,新闻摄影也可以"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如何出新,如何迅速捕捉新近发生或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不失时机地进行报道呢? 突发新闻事件,稍纵即逝,不可重复,摄影记者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发生的新闻事实就无法补救。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应时刻处于一种待命出击的状态。只有这样,摄影记者在得到准确的新闻信息时,才能迅速出动,把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记录下来。那么,如何使摄影记者能及时获得信息呢?沈阳日报先后为摄影记者配备了BP机、无线电对讲机和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传统纸媒及其摄影记者和编辑都面临着转型和新的挑战。摄影记者的工作不再仅限于为报纸提供几张静态照片,更要为新媒体提供大量有深度的系列组照甚至摄像作品。新媒体编辑也不仅限于处理文字或排版工作,而要成为能够选题策划,编辑文字、图片、音视频的全能选手,并要和摄影记者搭档配合,才能创作出吸引人的新媒体作品。本文主要论述了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特点和新媒体编辑的职责,探讨了如何生产出满足"掌图时代"受众喜爱的作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的兴起让大家都能成为记者,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现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通过手机马上就能将事件上传到网上,这是科技浪潮时代下的特征,也让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靠一台相机报道事件了。本文针对摄影记者该如何成为"跨界记者"进行探讨,"跨界记者"也将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摄影记者如何"两栖作战"?通俗地讲,就是既得拍好照片又能写好文章,做一名复合型记者。媒体需要"两栖记者"眼下,不少报社对记者的分工仍是  相似文献   

11.
正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摄影素质和文字写作能力,是数码时代对摄影记者的基本要求。目前,新闻摄影在完成了版面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革命后,急切呼唤"图文并重"的摄影记者。相机数字化提高了其普及率,不少文字记者拿起了相机。摄影记者只满足于简单地"咔嚓",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方面,受众对新闻图片有图文并茂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在单兵作战时要成为多面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平台的流媒体迅速普及.在这种背景下,报纸的"图文并重"该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创新?摄影记者、摄影通讯员队伍如何建设?,怎样解决报纸日益增长的图片需求与摄影记者供给量不足间的矛盾?为应对这些问题,<齐鲁晚报>成立齐鲁拍客联盟,依托庞大的拍客群体,在整合利用拍客资源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业余摄影者愈来愈多,对摄影记者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日本一年一度的例行纪念日特别多,节日里,男女老幼身着漂亮的服装出外蹓跶,大多数人胸前都是挂着照像机,连小孩也不例外,遇到合适的景物,便咔嚓、咔嚓地拍起来.这就给摄影记者增加了难度,千万不要使读者看了报上的照片说这样的话:"呀,这照片不就同我拍的差不离么!"记者要拍出高人一等的照片,就要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因此,日本有的报社对摄影记者一般提出六个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摄影记者应当是"物理学家".业余摄影者按按快门相当容易,而对摄影记者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他起点高,要求高,他必须懂得各种照相机的性能、结构,懂得如何根据被摄体的情况选择广角镜头、望远镜头.摄影记者出去采访时,耍带好几架照相机,同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摄影记者,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是摆在新闻摄影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政治修养、知识修养、思维修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摄影实践,以具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为新闻价值,以特有的  相似文献   

15.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在转身的同时,其新闻稿件、新闻图片的采集,记者编辑的工作模式也发生重组和改变. 新闻图片的生产 一、摄影记者:转换角色、改变工作模式 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全媒体时代应进行角色转换和工作模式的改变. 1.摄影记者应该由"单一"向"全能"转型.摄影记者运用"照片、视频-体机"工作便可超越"两翼齐飞",成为"图文影并重"的三栖传媒人.  相似文献   

16.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摄影工具变得越来越先进.技术已不再是限制摄影记者的主要因素,记者的主体意识在摄影中变得空前重要.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中国摄影记者开始直面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如何同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摄影记者竞技胜出,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摄影记者意识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安徽岳西籍摄影记者储永志的《猴戏》获第58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自然环境类一等奖,相信只要看过那张照片的人都会对画面中猴子那充满恐惧的眼神久久难忘。它不需要任何言语,已可达到"摄人心魄"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图片都需要大量的文字来说明,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败笔。所以如何学会用图"说话",对专业摄影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民生新闻报道逐渐受到读者的认可,一些反映民生的新闻照片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摄影记者如何对民生新闻进行拍摄成为新闻业界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认为做好民生新闻的摄影记者,不仅要注重新闻主体的瞬间抓拍、特写照片的拍摄,还要注重收集相关的背景故事,力求图文并茂,向老百姓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摄影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价值进行探讨,对新闻摄影记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提高新闻摄影质量,提高阅读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数码摄影器材的逐渐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创新,全民摄影时代已到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将拍摄的作品上传和分享,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这对于专门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记者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甚至给新闻摄影记者带来了致命的冲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作为专门的职业化工作者,应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与"路人照"形成明显的差异,以获得生存和发展,为受众提供更多具有美感和新闻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褚青青  陈维 《新闻世界》2011,(6):177-178
网络化、多媒体的发展导致摄影记者面临一个新的职业转型——从拍摄固定影像的摄影师,变为拍摄活动画面并为之配上音效的视频摄影师。这就带来了摄影记者将如何应对职业转型,以及新闻摄影是否会"死亡"的讨论。本文从这两个角度讨论阐述,并提出关于摄影记者职业转型的建议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