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4):38-38
据《羊城晚报》3月8日报道:中国互联网协会新近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说,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其中我国有1600万。这标志着博客开启了互联网个人化时代的帷幕。  相似文献   

2.
向武 《今传媒》2007,(6):64-64
《互联网的新时代》一书,近日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国际在线”做出撰写《互联网的新时代》一书的决定,历经一年多,这本凝聚着集体智慧的专著终于面世了。  相似文献   

3.
媒中书     
《互联网的新时代》出版发行《互联网的新时代》一书,近日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2006年1月,“国际在线”做出撰写《互联网的新时代》一书的决定,历经一年多,这本凝聚着集体智慧的专著终于面世了。《互联网的新时代》将WEB2.0与网络音视频传播相关的新技术、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06年度人物,由于博客、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社交网站MySpace等互联网用户自创内容的爆炸性增长和影响力,互联网使用者集体分享了这一殊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互联网经济”的最大考验,是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庞大网民群体,谁来规范?谁来管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一档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老牌晚间新闻节目,《夜线》一度被业界视为客观冷静解读新闻的良好范式,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夜线》也受到了来自同时段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多方面的冲击,尼尔森报告数据显示,2006年《夜线》的平均收视人数不到400万,而10年前这个数字是630万。在同一时段三大电视网中,与之竞争的都是娱乐性节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网络视频信息传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把2006年年度风云人物颁给了YOU(英文你们)——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时代》周刊编辑列夫·格罗斯曼指出,YOU当选的一个原因,就是博客和视频将新闻事件呈现在其他人面前,而且呈现的方式常常比传统媒体更直接、更真实。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12月25日,当人类又将迎来新的一年之际,在世界范围内深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在时隔三十年后,再次选择了群体而非个人作为其评选的世界年度人物。耐人寻味的是,《时代》所选择的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或者更直接地说,是“你”,“是的,你是今年的年度人物。你控制着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2006年末,美国《时代》周刊照例推出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当选者既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大明星,而是平凡普通的“你”——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网络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周鸿祎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8月本书以一线亲历者的视野和实践感悟为基点,站在时代最前沿,追根溯源谈互联网方法论,告诉你在变革大潮来袭之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思维迎接已然到来、不可回避的新时代趋势及课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360创始人周鸿祎毫无保留地用其观察思考以及亲身经历的诸多案例向读者解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原理以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上海档案信息网:英国国家档案馆2006年8月4日将威廉一世时期编纂的《英国土地志》公布在互联网上供人们查询,这本书的原本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人们可以从书中了解自己现在居住地当年的样子,甚至还有可能查到自己的祖先。  相似文献   

11.
李禹 《中国传媒科技》2014,(6):88-88,92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数字传媒,近些年,从理论到实践都来势迅猛。短短几年,数字传媒业突飞猛进、势不可挡。仅以《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统计,2006-2009年,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已超过55%。  相似文献   

12.
好书辑要     
《伯南克时代:格林斯潘之后的美联储货币政策展望》王宇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006年2月,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这对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3.
如果梳理2006年的关键词,“恶搞”应该算一个:2006年1月1日,当你只把它当作是新一年的开端时,它却悄悄地、毫无征兆地揭开了另一个化时代的大幕。这一天,普通网友胡戈运用电脑技术将当时正在全国热映的大片《无极》的影像母本配合自创的声音本制作了一部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短片。在片中,胡戈对《无极》原有情节进行重新剪辑和配音,并且采用中央电视台《中国法制报道》的模式,无厘头地讲述了一个杀人案件侦破的经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广播视阈下的新媒体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雷 《中国广播》2009,(4):87-90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改写了当今媒介格局。互联网不仅全面整合了各种传统媒体的功能,如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出版,而且还开发了传统媒体不曾有过的传播形式,包括维客、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服务RSS和社会网络SNS等。早在2006年12月,全球网民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人物,而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网民已于2008年12月超过10亿。  相似文献   

15.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6):27-27
2006年5月16日,“2006中国电子书产业年会”以“转型——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服务战略”为主题在北京举办。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互联网金融》图书策划实际案例,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策划的技巧及注意事项,旨在为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图书编辑如何有效开展图书策划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最需要的是实战。2015年6月29日,在"2015产业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众创大赛"上,磁云CEO李大学做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演讲,分享了他对产业互联网时代及如何转型互联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经济学家》:风暴损失,美国《新闻周刊》:切尼的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陷入重围,《纽约客》:法庭上的萨达姆,《福布斯》:博客的攻击,《商业周刊》:亲爱的,他们把美联储缩小了,《新共和》:撞车之路,《时代》:如何拯救生命,  相似文献   

19.
无可争议,当今社会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当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第四媒体,不断冲击传统媒体。网络文化带来的快节奏阅读习惯.使得一向以优雅闲淡示人的传统副刊步履维艰。早在三年前,《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的文章,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  相似文献   

20.
试论博客的传播及其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张欣 《新闻界》2006,(3):69-70
博客(Blog)是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据《2006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的内容生产中,并且通过这些内容,与别人进行共享和互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