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隐喻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语言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解读是一种认知过程,其实质就是认知语境的参与过程。认知语境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英语语言学习者应加强隐喻辨认和隐喻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裴晓科 《海外英语》2011,(10):347-348
现代隐喻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同时隐喻的使用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熟练掌握一种语言的标志。该文以认知隐喻论为基础,探讨英语学习中隐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而指出英语学习者应利用隐喻认知功能,以隐喻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各方面培养自身隐喻能力真正学好一门外语。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在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过程中是十分普遍的语言现象。以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情态隐喻为认知理据,结合广告语篇,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广告语篇中的英语投射。不仅有助于解读丰富的广告话语内涵,也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英语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一种修辞手法;同时,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隐喻也是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思维活动。加深对于隐喻认知的认识在大学英语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很有帮助。本文通过认知角度下的英语隐喻研究,进一步明确隐喻、认知、英语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隐喻既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隐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从不同的视角来解释隐喻从传统隐喻观和认知隐喻观的视角分析英语习语隐喻现象、隐喻种类及其隐喻意义,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但它的实质是一种认知现象。简要阐述隐喻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结合的国内外历史与现状,分析隐喻认知应用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并论述隐喻认知对英语一词多义教学、习语教学、词汇搭配的启示及英汉隐喻词汇的跨文化差异,以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7.
纽马克曾指出:"英语语言中的四分之三是使用隐喻语言[1](P85)。"Lakoff和Johnson也强调英语中70%的表达方式是隐喻性的。因此,隐喻性表达的翻译是高校翻译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隐喻翻译教学研究应跳出狭隘的语言转换层面,从认知的高度去进一步完善对隐喻翻译本质的理解。基于此,将概念隐喻理论融入隐喻翻译教学,从概念隐喻的角度解读了翻译中隐喻理解、隐喻转换和隐喻校核三个过程所包含的认知过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隐喻在英语语言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一种表现。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正确认识与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是消除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误解,再现原文语言中隐喻的那种简洁幽默、生动形象和寓意深长的语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隐喻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反映特定民族的文化、思维、生活环境、价值观等。教师应将隐喻引入英语文化教学中,将隐喻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学习英语文化中的隐喻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英语习语的角度看隐喻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像镜子一样折射出它的历史和文化。这些习语也蕴藏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从英语习语的角度探讨隐喻研究的相关理论及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文章藉比较汉英动物词隐喻意义的异同,即重合、冲突、空缺,分析了汉英两民族在认知思维上的差异,并揭示了形成这些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为英语词汇的教学与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隐喻理论的输入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提高其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文章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中相应的空间方位词“上、下”,对其隐喻拓展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给他们带来困惑的非方位意义的方位词多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有效的手段,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文章在对隐喻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以"粥粥"一词的本义作为研究词义引申的切入点,从隐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各词义的演变过程和引申方法,深入地探讨"粥粥"词义的演变历程,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隐喻在词义延伸中所起的辐射作用,并运用隐喻思维模式认识词的多义性、理解词义的引申过程及其合理性,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隐喻话语的对比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认知和体验世界的基础,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话语现象。隐喻不仅反映人类文化的共性,而且深受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影响。把握英汉隐喻的异同有助于隐喻话语意义的准确解读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义学认为意义来自于人的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这种观点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成为分析多义词词义关联的有力工具。英语方位副词和介词通常用来表示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如时空概念,词义扩展的隐喻性在这两类词汇中有很好的体现。通过对方位副词up和down,介词in和at的词义分析,展示了词义从"物理"空间到"概念"或"心理"空间的隐喻性映现。学习者一旦了解词义关联的隐喻性,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促进词汇习得,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的隐喻系统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隐喻在语言的发展和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的视角探讨隐喻的构词扩义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并提出把隐喻功能应用到英语专业语言课上,让学生依靠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记忆使用词汇,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语言并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知现象,是实现语言社会功能化的一种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语言文化、英语词汇、英语阅读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