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的净化>一课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属"水"单元.本课是在学习<水>、<溶解>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课文分三部分,即知道什么是自然水域;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及作用;了解家庭、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为此,我以明白"自然水域"的含义,知道家乡有哪些自然水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净化水的方法及这三种方法的作用,会做沉淀、过滤的实验;了解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作为教学目的.其中以水的净化方法和作用,会做沉淀、过滤实验为教学重点;以会做沉淀、过滤实验为难点.  相似文献   

2.
《水的净化》一课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属“水”单元。本课是在学习《水》、《溶解》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水的净化的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课文分三部分,即知道什么是自然水域;学习水的净化方法及作用;了解家庭、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为此,我以明白“自然水域”的含义,知道家乡有哪些自然水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是净化水的方法及这三种方法的作用,会做沉淀、过滤的实验;了解自来水厂水的净化过程,进行饮水卫生、环保教育作为教学目的。其中以水的净化方法和作用,会做沉淀、过滤…  相似文献   

3.
二、催化剂的制取:取2~3克CoCl_2晶体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的10%氢氧化钠溶液,得到Co(OH)_2粉红色沉淀,过滤后用蒸馏水冲洗沉淀数次,洗去沉淀中所含的碱液。把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缓缓蒸干并灼烧,沉淀由粉红色变成棕色的Co(OH)_3,最后转变成Co_2O_3黑色粉末,放置备用。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六年制)《水的净化》一课,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水的净化方法,即沉淀、过滤、清毒。沉淀、消毒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实验中的过滤是用滤纸过滤,学生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引发的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科学课在知识的传递中洋溢着探究的激情,燃烧着智慧的火花。这是科学课独具魅力的特色,也是教学实践中的最大看点。本文以《水的净化》一课为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试从五个方面精解科学教学理念,诠释科学课堂的气韵和精彩。一、“旁征博引”、“微处求真”——关注细节研究,体悟知识真谛。对于本课“水的净化”——“过滤”这一环节,教材设计了对含有一定泥沙量的浑水进行过滤这一实验。由于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涉及到其他物质的过滤,这就容易使学生对过滤这一性质的理解过于狭…  相似文献   

6.
(50分钟,5O‘分)一、选择撅(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2分) 1.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A.淋浴擦肥皂时暂时关上喷头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可表示为:取水一沉淀一过滤~吸附一消毒.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沉淀D.消毒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C.加工门窗的铝合金D.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  相似文献   

7.
《水的净化》是小学自然第二册第六课。此课如果按《教师用书》要求安排一课时教学,时间上颇紧张,不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水的净化的知识和技能。宜将此课教学作两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认识沉淀、过滤、消毒等水的净化方法,补充泉水的形成和人造矿泉水两个内容。第二课时,学习自来水厂综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小学自然第一册“水的净化”一课时,按课本上装置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结果出乎意料:蒸馏水有苦味。这是为什么呢? 事后,我反复地思考:是不是烧瓶里面的水放了红墨水和食盐之后产生的苦味?是不是橡胶塞和胶管受高温作用后产生的苦味?……带着诸如此类的疑问,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终于弄明白苦味来自何物。  相似文献   

9.
去阳离子水的制取湖南益阳市十四中(413051)姚君山中学生物实验中经常要用到蒸馏水,但有些学校因条件限制无法买到或制取蒸馏水。根据我们的经验,用去阳离子水代替蒸馏水作“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同样可得到满意的效果。去阳离子水的制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水的净化"选自<化学>(人民教育版)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题. 该节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的水的净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1.恰当地掌握概念的程度。 义务教育自然教材的试验本中有些概念和原中年级教材的同样内容相比在要求上有所降低,比如土壤的成分,义务教材只要学生知道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不要求学生认识无机盐。茎的特征只要求学生总结茎的共同特征是有节,不要求学生说出茎上有叶、叶腋中有芽。水的净化,只要求学生知道沉淀、过滤、消毒,不要求学生知道蒸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仪器装置 二、催化剂——粒状硅酸铝氧化铝的制备 在20ml饱和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硫酸饱和液,搅拌至生成白色雪状物时停止加入。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2~3次,将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约3匙氢氧化铝粉末,搅拌均匀,灼烧呈多孔粒状固体(直径约20~100  相似文献   

13.
1.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2.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的习惯和意识;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学习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生物《必修本》第45页,为验证酶是生物催化剂,设计了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笔者认为此实验有三个弊端:1.实验前准备较困难。如小麦淀粉酶滤液的制取:选取萌发的小麦种子100粒,将芽切下,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10mL蒸馏水,研磨以后进行过滤,收集滤液,备用。2.淀粉遇碘可能显紫红色,这与学生已知淀粉遇碘变蓝有偏差。因淀粉由直链淀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农村水资源水质恶化现象严重,污染主要来自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化肥、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等。目前的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主要有絮凝、沉淀、过滤和氧化法处理、膜分离处理等。通常水源中铁、锰等金属离子及有机物的含量较低,可采用常规净化处理技术;铁、锰含量较高的水源可进行氧化处理、过滤、消毒等多种技术进行净化处理;对经集中净化处理后入户的饮用水,推荐采用以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家庭净水机做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6.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课程目标:以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为核心,达到以下三个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操作方法与反应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究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理想药品和最佳装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主体意识。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教学实录:(多媒体展示节日…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好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著名特级教师缪徐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中,"问题"很多,这些问题都来自缪老师的巧妙提问。研究本课例中的问题,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于无疑处设疑,强化思维。《水的净化》一课,文中设计了一个简易过滤池,其过滤结构为上下两层:从底向上第一层为小石块,并从小石块的间隙处引出一个出水孔;第二层为沙子,进水孔在过滤池的顶端,需要净化的水从过滤池上端进水孔注入,依次经过沙子、石块的过滤后从底部的出口处流出。针对这一结构特点,老师可反问学生:能把出水孔和进水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宋伟 《初中生辅导》2013,(36):26-27
12年人教版化学教科书四单元课题2介绍了沉淀、过滤、吸附等水的净化处理,混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水仍然不是纯水,除去的主要是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相似文献   

20.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第四册十九课)属科学考察课型。本课教学目的要求是通过指导学生对当地空气污染和保护的调查,认识空气受污染的原因及危害,了解净化空气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通过考察获得有关资料数据,训练写考察报告的能力。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实地考察,并将考察记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写好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