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建立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之设想徐颖果季羡林先生在《中国比较文学·发刊词》中说;"同志们不是常讲:我们要建立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吗?对这样一件工作,我们一则感到要当仁不让;二则我们也会感觉到,我们心中的底并不是太具体的。"杨周翰先生也说道:"现...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怎样编写《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的高大伦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在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的出版物上,出版界似乎偏爱上了"鉴赏辞典"、"古书今译"、"历史连环画"这三类书,图书市场上的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在这个潮流影响下,我们就动了编写《中国...  相似文献   

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张岱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弘扬中华文《以光大民族美德,繁荣学术研究,促进社会文明"为宗旨的《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经过多方努力,今天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老子》中道论罗炽老子以其道德论而成为春秋末期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其所著《老子》亦因之成为千古不朽的哲理诗。《老子》是一部箴言录,其八十一章不相连属。全书以"中道"一以贯之。老子的道论,作为先秦哲学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圆圈,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对于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道教与古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与古代科技华文在儒、释、道三者中,与中国古代科技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恐怕莫过于道教了。关于道教与科学的关系,著名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卷2第10章"道家与道教"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道教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东亚的化学...  相似文献   

6.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武举制度管益农武举制度的创立中国的科举制度,发端于隋代。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揭开了中国科举制度史的第一页。武举作为科举之一目,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据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记载:"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  相似文献   

8.
顾农 《寻根》2010,(6):15-18
一女娲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神之一,其神奇之处一是治水,二是补天,三是造人。她的造人完全自力更生,无须外力,乃是典型的"孤雌生殖"。《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通》云:  相似文献   

9.
论杨朱思想及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黄海德杨朱是先秦时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及其学派,在战国前期和中期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据《孟子》记载,当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为了维护儒家的正统思想,孟子曾大声疾呼"距杨、墨"。《庄子·徐无鬼》亦言,...  相似文献   

10.
名片古今谈     
陈益民 《寻根》2014,(6):94-98
中国古代称名片为"名刺"。它的前身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当时称作"谒"。《释名·释书契》云:"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求见正驻军于陈留的刘邦,让使者拿着他的"谒"进去通报。刘邦认为他是儒生,拒绝接见。  相似文献   

11.
尊师爱生与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经验漫谈之一黄书光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往往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由于具有"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就表现得格外突出。大教育家孔子最懂得爱护学生。不论学生是"贫贱"、还是"富贵",只要真心愿学,...  相似文献   

12.
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类驯养成为六畜之一。《诗经》时代的马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这在动物中是最多的。《诗经》中不仅写出了马的种类繁多,而且形容马的词语也很多。  相似文献   

13.
“为己”和“慎独”──道德修养的境界与方法钱逊"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里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中国古代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提倡"为己之学"。孔子说:"古之学者...  相似文献   

14.
论《太平经》中的儒家思想龙晦道教在古代号称"杂而多端",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经王明先生加以整理后,为它写的《合校序》文中,也说《太平经》"全部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王先生从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思想三方面举出《太平经》里"自相矛盾的言论...  相似文献   

15.
食艺调谐与政通人和──中国饮食文化政治与审美功能透析佟辉一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孟轲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又《礼记》的《礼运》篇亦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把饮食看作人类的重...  相似文献   

16.
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线龚杰汉代著名思想家司马迁曾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本传)这里,以穷究天人之学作为在学术上成家立派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司马迁看来,天人之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究天人之际","际",就是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食虫习俗韩建武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物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是头等大事。然而据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预测,由于全球农田、牧场和海洋渔业都无法增加食品产量,人类在未来几年将不得不减少食品消耗量,以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在这种严峻情...  相似文献   

18.
黄帝的军事谋略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湘军黄帝生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已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部落和部族,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就提到"黄帝时有万诸侯",这里的诸侯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部落或是部族,通俗一点说,也就是一个个的势力集团。尽管我们...  相似文献   

19.
古代书信的格式刘叶秋编者按;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书信开头结尾有"台鉴"、"函丈"、"肃此"、"道安"之类的字眼,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特摘要转载《文史知识》1984年第一期的此篇文章。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格式。象上下款的...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