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何谓分析法、综合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数学中很重要的解题方法.分析法是从未知(unknown)到已知(从结论到题设)的思考方法,简言之,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综合法从顺序上看恰恰相反,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推证方法,简言之,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下面举例来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兴萍 《考试周刊》2014,(44):76-77
<正>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人们往往爱用执因索果或者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前者是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所需的结论,反映在解法上往往为综合法;后者则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地追溯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反映在解法上就是分析法,也称之为逆推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的特点则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分析寻找解题思路,而用综合法表达解证过程.  相似文献   

3.
初等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刍议吴贵生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寻求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三种。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逐步推理,导出结论的一种解题思维方法,又称为“由因导果”法。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向已知条件靠拢...  相似文献   

4.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数学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涉及解题教学问题.每位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就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要实现这种转化,首先要认真审题,审题后,便进入解题的酝酿阶段,即思考解题途径,探索解题方法,拟定解题计划.怎样展开思路?就思维形式而言,可以概括为“由因导果”、“执果索因”和“分析综合”三种形式.1由因导果“由因导果”是将“已知”推演到“未知”的思维方法,称之为综合法.这是从问题的条件入手进行思考,一般说有三个思维层次:充分利用条件;善于转化条件;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解答数学题一般都要经过审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解答三个步骤.在这三步中,寻求解题途径是解答习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寻求解题途径呢?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其次要结合已知条件,用分析法由未知(即所求的结论)找需知,再找需知,……最后找出结论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如果需知就是已知,解题途径就找到了.  相似文献   

7.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转折点之一,对以后解应用题来说又是启蒙阶段,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很重要。列方程和列算式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不同的:列算式是从未知到已知或从已知到未知的分析法、综合法。列方程是把未知数设为x后看成已知数,根据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相似文献   

8.
用综合法解答物理题□平凉市二中马同来综合法是解答物理题的一种极其奏效而又较难掌握的方法。本文拟通过有关综合法解题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以引起同仁们对培养学生综合法解题能力的重视。一、何时必须采用综合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是解答物理习题的两种方法。分析法是从题目...  相似文献   

9.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从问题的结论(或待求的结论)出发向已知条件逆推的过程。具体的说,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能直接回答题目中问题的“科学”规律或公式,观察这个公式中包括哪些新的未知量(实际题是中间变量),再列出与这几个中间未知量有关的“科学”公式,……按这样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渐分析,推理下去直到待求的“科学”量全部可以用已知量表示为止。分析思路是从未知向已知分析,解题的过程是从已知向未知的顺序求解。  相似文献   

10.
寻求几何解题途径常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看看能推导出什么结论,从所得结论又能导出什么新的结论直到推出题目所要证明的结论这是“由因导果”的推理方法而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探求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一步步逆推,一直追溯到与已知条件相符这是“执果索因”的推理方法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寻求最简捷的求解途径下面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举例加以说明:团工例△刀DO如图1已知八刀cD相交于点。△八co二c石刀D厂,试说明△oc石二△oD厂阴工F分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  相似文献   

11.
小学应用题变化无穷,解题的思路、方法很多。下面就几种常用解题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应用题。 综合法就是从条件到问题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从题同的条件出发,运用已学知识,推出由这些条件所能求得的结果;再把这些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与原来的条件合在一起推出新的结果。这样,一直推到题目所求的答案。 分析法则是从问题到条件的思考方法。它与综合法的思考方向正好相反,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的。 例.某车间计划加工 800个机器零件。前 14天每天加工38个零件。后来因为革新厂技术,加快了进度,剩下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解题中,通常把“从已知到未知”的解题模式称为顺推法,把“从未知到已知”的解题模式称为逆推法.在运用顺推法解题时,较为常用的方法是从习题本身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步步深入的推理,逐渐推出待求的未知量,这种从习题已知条件出发的顺推法,可  相似文献   

13.
证明几何题常用的方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的过程,而综合法则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一地应用某种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这是老师事先就设计好的,因而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事实上解决一道几何证明题的思维过程常常是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即正向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作为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这些思维活动教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和模仿,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通过一道几何题的分析,谈谈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用已知求未知是数学解题的常见思路。对于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往往采用较为固定的假设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求解,而不少学生却使用在教师看来是从未知到已知的"凑数法"。实质上该方法遵循假设的思路,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应挖掘解题方法的实质,找到学生解题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为了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而实际解题中却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找出沟通条件与结论(待求)之间的桥梁.如果要解决的命题是"若A,则B",那么用分析综合法解题  相似文献   

16.
一、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从两个不同方向探索解题思路的思维形式.分析法可执果溯因,是寻求解题思路的有效方法;而综合法可由因导果,是严谨地表达解题过程的基本方法.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往往兼用这两种思维方法,揭示问题的因果关系,沟通问题的逻辑联系.例...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为了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而实际解题中却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找出沟通条件与结论(待求)之间的桥梁.如果要解决的命题是"若A,则B",那么用分析综合法解题的思维方式为:  相似文献   

18.
正分析法是将未知推演还原为已知的思维方法,用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需要把问题化整为零,然后逐步引向待求量.具体地说也是从题意要求的待求量出发,然后按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逐步分析、推演,直到待求量完全可以用已知量表达为止.因此,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过程.分析法的三个方面:(1)在空间分布上可以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如力学中的隔离,电路的分解等.(2)在时间上把事  相似文献   

19.
作为考查学生能力的题目,综合题在每份中考题中都有.怎样解这些综合题呢?现以近年的部分中考题为例介绍几种解题策略. 策略之一:联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就是从条件和结论同时出发进行联想、推理、追溯,使它们在中间的某个环节上产生联系以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正>在高中数学的各类题型中,证明题是比较难的一类,主要是因为证明题对证明过程的书写要求较严格。命题的证明主要分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本文就来谈谈两种最常用的直接证明方法。1.综合法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的常用方法,其逻辑依据是演绎推理方法。其解题思路是"由因导果",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证结论的真实性。例1已知a,b,c∈(0,+∞),求证:(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