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王小波小说叙事艺术的新颖独创未能得到理论界的足够重视。在对其早期文本与成熟之作的比照中,作者认为,其中的元小说模式,不确定性的写作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互文,改写,情节增殖等特征已凸显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但作家追求理性、智慧、有趣的一贯写作主张与后现代性的无主题、反本质特征不符。使其小说的后现代性最终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的小说《青衣》写出了几代青衣的悲剧命运和京剧艺术在特定时代的悲剧。传统戏曲的发展不仅受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影响,同时,其本身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自身的发展。传统艺术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调整自身。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共同特征是追求完满。探索完满的教学艺术是每位教师一生追求的、永无止境的目标。一次完满的教学是教师谱写的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能让师生感情得到共鸣,从而达到完满的教学效果。笔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完满的教学艺术应有下列的表现形式:开讲(导入)艺术美、教学情感美、教学语言美、教态形式美、板书艺术美、精彩的结束美。  相似文献   

5.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作品的核心是对美的追求。他是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重视小说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因此其小说也具有鲜明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从内容、语言、主题风格三个角度论证川端小说的艺术审美特色,体现了川端敬爱自然的文化底蕴、生命悲哀的哲学体悟、生命救助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面具是历史、宗教、艺术及民俗等多种意义的复合体。中国的面具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造型特点,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漫长岁月里.与原始乐舞、巫术、图腾崇拜以及民间歌舞、戏曲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从一个侧面形象而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观念信仰、民俗文化、情感理想与审美趣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质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名著,但是由于作家艺术个性的差异,他们在抒情艺术上风格不同。王实甫《西厢记》真实描绘了人物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细致地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抒情艺术带有鲜明的写实的倾向;汤显祖《牡丹亭》创造了突破生死的戏剧境界,以表达不同寻常的激情,明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金圣叹的批评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是层推不穷,本从艺术本质和个性特质出发,研究其小说与戏曲人物理论,阐述人物构成的高度集中是小说与戏曲人物塑造的共同手段,人物的类型化与个性化倾向是戏曲与小说人物理论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末清初浙派代表文人之一,黄宗会在明崇祯十五年创作的《四明山游录》有着颇高的艺术价值。其主要特色体现在景观描写的求奇尚异、自然情理的内在体验、多样性的艺术手法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异于常人的山水之心。  相似文献   

12.
汤显祖《南柯记》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敷演而成。它通过梦幻的形式,描写了封建社会功业与婚姻两大人生主题。反映了为实现传统人生价值观所经历的鲎富多彩的世情。剧作集中体现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富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深刻表现出晚明社会的现实图景,艺术化地否定了封建正统的人生价值观,寄寓着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探索,从而使该剧在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朱熹《楚辞集注》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辞赋观。作为理学家兼文人的朱熹,一方面,他具有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对辞赋文学特征有较深刻认识。他主张辞赋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反对元病呻吟、不敢直谏、立意肤浅之作。他明辨辞赋二体特征:辞主忧伤怨慕,重在抒情,故缠绵悱恻;赋主欢愉颂美,重在铺陈,故巨丽宏博。另一方面,他评注辞赋,往往作经典解读。在辞赋的内容立意上,强调忠孝仁义之旨,带着极浓的理学色彩。因此,极大限制了他的文学艺术视野,表现出辞赋观的狭隘和局限。  相似文献   

14.
陶长坤教授的长篇新著《静静的大运河》凸显了作者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深刻的现实关怀。在对社会历史的全方位书写中体现了一个有着深重历史意识的作者对过去历史的审视和对社会现状的密切关注,笃信历史进步的必然性与揭示社会诸种病症彰显了作者诚挚的现实精神。当然,之所以如此见微知著的探照出社会百态也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作品结构上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建构了共时与历时交融共生现实与梦境交叉延伸的叙述样态,同时也呈示出一个学者型作家对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的笔墨与它的载体——宣纸,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形态,并成为独具魅力的绘画语言。石涛曾说过:“笔墨当随时代。”这就是说,用笔用墨要突出一个“新”字,即立意新、笔墨新。我认为我们对传统的笔墨要深入学习,同时,在我们的创作中又不要为成法所拘。每个有才能的艺术家,都应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艺术家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修养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笔墨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它结合形体,表现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时.笔墨才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元素分别在建筑、雕刻、绘画、楹联、音乐诸方面充分表现,运用自如,巧妙配搭,其艺术特色可归纳为:一、世俗化。神性被淡化,神人之间界限较模糊,反映闽南人文性格中务实、理性的一面。二、伦理化。即宗教艺术与伦理教化相渗透,主要指向为封建正统文化理念——儒家的传统道德,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神本体,成为独立的伦理艺术存在。三是区域化,具本地区的独特风格。艺术创作的材料本地化,内容表现本地化,艺术创作手法本地化。四为综合化,指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因此,在闽南民间寺庙乃至分香台湾的民间寺庙。信众感受到的远远不只是宗教的奥秘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以鲜明的民族特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与西方戏剧相比,它们在美学风格、结构原则、艺术演变的方向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窝头会馆》是"京味儿话剧"的又一力作,该剧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独特的视角,粗粝而丰富的语言表达多义性的主题。《窝头会馆》通过小窝头反映大时代,是钱的表达,欲的深化,人性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具体画作考察了林纾花鸟画创作3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林纾的花鸟画兼收并蓄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界限,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而且,无论是早年习画期,抑或是风格形成期,还是成熟期的花鸟画作品,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时空的他的个人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20.
董俊峰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3):82-85,91
海明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已成为现代美国神话,融入他的小说创作之中。他在四部经典小说中对人类悲剧性的处境、个人在这个荒诞世界上“单独媾和”的可能性以及人应如何有尊严地活着或悲壮地死去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以桑地亚哥追求自我的实现的最高境界结束他的艺术生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