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是深化课程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文化是对教师素养的普遍理解。基于教师文化对课程改革具有积极影响的假设,问卷调查甘肃省2012年“国培计划”120位中学教师。结果显示:如果教师文化是卓越的、合作的、旨向促进学生发展的,既能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也能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2.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要求地理教师首先要特别关注手中的新教材 ,弄清楚地理新教材“新”在何处 ,并在教学实践大胆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地理新教材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更有利于实现教师的“教”向学生能动的“学”的转化 ;二是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内部的认知加工状况。这两个“更有利于”给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平台 ,体现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课程改革思路。如“综合国力竞争”的教学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就会逐一地分析和讲解各个要素 ,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林萍 《学前教育》2007,(4):16-17
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是师生共同建构的一种课程模式,是一个向教师、家庭、社区和儿童开放的教育系统,所以课程应该是生成的。生成活动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与教育价值判断而开展的一种课程活动,对惯熟于预设课程模式的教师来说,如何组织好生成课程活动是一项挑战。这里,笔者结合几个活动片段,谈谈生成课程组织中教师有效指导的四方面策略。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应用于教学;它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它丰富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它引导学生学习向“探究性”转变,教师教学向“研究性”转变,激发教与学主体的创造性;它促使师生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信息技术下的新课程实验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今年浙江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环境,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互动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即课程”。因此千方百计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跑道课程”和“草坪课程”是相对的两个课程形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按“预定计划”进行,还是按学生的“市场需要”进行,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理念。本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课程理念上要从“跑道课程”向“草坪课程”转变的观点及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研究领域里,逐渐采用“课程领导”的术语来代替传统的“课程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管理领域的变革趋势。课程领导,意味着课程建设中“控制”的消解。对活、合作的课程建设的创生。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具有以下的特质:以觉知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合作.对话、反省、慎思的学校文化为途径;以改普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也就是说.在课程领导的意涵中,应该关注个人价值、组织价值和制度价值。个人价值在课程领导中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价值根源.它包括校长、行政人员的个人价值,教师的个人价值.学生的个人价值,家长的个人价值等等,而且这些价值经常是处于冲突中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两个核心词汇。“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实施“全员培训”工程,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素质,是推进农村课程改革的关键.实施校本教研工程,有利于破解课程改革中的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建立联片教研机制,有利于农村提高校本教研质量;改革常规管理制度,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农村课程改革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予以积极回应:提升培养目标,突出“现代性”、“优质性”以及“教师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新要求;优化培养模式,“综合培养”、“文理分向培养”、“特色培养”相结合,努力使学生成为复合型、适应性强、发展后劲足的新型教师,以适应教师教育由终结型向终身型的转换;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科学与人文并重、学科与教育双轨、理论与实践互补、分科与综合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的支持与参与。对于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以教师知识为切入点,分析教师知识与教师课程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出教师个人知识结构影响教师课程参与程度,个人知识的“内隐”影响教师课程参与行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教师知识为导向,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路径,包括课程开发知识的获取、课程开发知识的内化,教师知识的共享、课程开发知识的外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浅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基础教育明确办学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基础教育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全面转变教师角色;有利于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统一,加强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数学教育史的角度看,我国古代教师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课程设计者、实践者、研究者;在近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中,数学教师是一个主动研究者;在现代职业化进程中,数学教师逐渐成为课程改革中被动的参与者。从课程理论的角度看,教师的参与应该贯穿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每个阶段;数学教师的总角色是“行动研究者”,并向“反思型”转变。  相似文献   

14.
湟中县作为我省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地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实验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开始由“教师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中心”转变;二是  相似文献   

15.
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试行试教法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教法运用角色转换原理,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扮演教师,变学为“教”,从“教”中学,“教”与学结合。中详细阐述了试教法的实施步骤、要求、价值与意义。运用试教法改革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这项改革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有利于推动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它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课程地位”、“课程形态与组织形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教师角色谈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18.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M IT OCW)的经验显示,开放课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教师的教学发展、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比照M IT OCW的成功经验,我国的高校应该:扩大宣传,大力促进教师开放课程;转变发展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开放课程和大学教师;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在课程运作中融入自身的理解、经验、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由此产生的课程我们称之为“教师运作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具有生命体验性、动态生成性、独特艺术性,是学生本位的课程。“教师运作的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转型和整合,也是其重要补充。提倡“教师运作的课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课程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回答了高校二级院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是谁”;探索总结了增强内生力、提升引导力、加强驱动力等教师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回答了“如何做”;在实践中形成了制约、激励、考核、保障等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工作机制,回答了党员教师如何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