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顾佶 《教育现代化》2005,(12):89-89
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还远远不够.应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提高教师的能力和课堂的效率做起。  相似文献   

2.
周进 《教学随笔》2008,(3):23-23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时代的特征,不会使用计算机将会成为新时代的“盲”。因此,信息技术素质与传统意义上的“读、写、算”等能力一样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赵薇 《黑河教育》2010,(1):62-6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易江 《教师》2010,(29):67-6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贺平 《广东教育》2006,(11):41-42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还要使学生明确与信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犯罪日趋严重的今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所以,时代的进步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和考验。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思考了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化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和必备技能。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印达 《考试周刊》2014,(8):117-117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直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网络教室互动教学、"任务驱动"法教学等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没有将其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设计和安排。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不是单纯学习计算机知识。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显然,这一教学指向是"微机课"传统说法难以驾驭的。中学生要学的信息技术是主流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即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我们的课程中,计算机是作为主要的信息工具出现的,要求学生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去学习使用计算机,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中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获取信息、通过哪些渠道进行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必须要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奠基。  相似文献   

16.
黄衍州 《考试周刊》2015,(13):129-130
高中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信息传输、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高扬 《考试周刊》2013,(21):143-143
<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好奇心",突出学科特点,关注教学"生活性",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驱动性",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已经逐渐凸显,教师也开始意识到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展开,正是学生奠定良好信息技术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掌握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并对其进行实践和应用,关系到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能否得到真正的提高。基于此,教师想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重视教育的创新,在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下,更好指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国高中必修课和若干选修课程体系之一,与其它学科相比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它重在对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重点要放在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20.
张小兰 《成才之路》2014,(36):32-32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技能,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生存下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学生在健康的信息道德引导下,能够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下面,笔者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