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高校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与学校之间相互信任的稳定关系不仅需要靠经济契约来维持,还需要在他们之间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学校在高校师资管理中要通过期望、承诺、沟通和互利互惠等策略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并在招聘、培训、激励与危机管理等环节中对心理契约加以维护.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师管理是师资队伍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学校与教师之间,除了正式的经济关系,还存在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即心理契约.对“施恩PC理论”(心理契约理论)的形成、内涵及核心观点等辨析基础上,就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管理提出了掌握EAR循环、捕捉学校与教师的需求平衡点、变有形契约为无形和健全绩效考评等管理思路思考,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提高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连林 《江苏教育》2008,(17):43-44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施恩教授的“心理契约”理论也可以转述为学校管理的一种状态:学校的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学校与教师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即学校能清楚每位教师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教师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学校能实现他们的成长期望。  相似文献   

4.
梁果 《现代企业教育》2010,(10):197-198
当心理契约介入大学生活,双方的关系反映为一系列彼此期待的主观信念,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期望的一种集合。本文从心里契约的角度看待高校师生关系的理论意义和其现实性,通过一个师生心理契约违背的案例,阐述该案例对高校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应有的启示,指出学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心理契约对师生行为的影响,以期高校在今后的管理中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契约独特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青年体育教师的管理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学校与教师之间,除了正式的经济关系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的心理契约关系。学校与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影响着体育教师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态度。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对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管理模式加以剖析,构建良好的青年体育教师的心理契约关系是促进学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构符合学校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试论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构符合学校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学校教师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具有主观性、双向性、动态性、内隐性、非正式性和期望的差异性等特点.心理契约被广泛应用到管理中.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指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心理契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应建构符合学院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院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组织与员工之间,除了正式的雇佣契约关系外,还存在着隐合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这就构成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文章借助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在高校对教职员工管理过程中重视存在的心理契约的必要性,探讨了为使组织与个人目标一致,在管理过程中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使管理结果产生整合作用,建立与维系学校与职工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可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高校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作为心理契约主体,开发一套测量心理契约的量表。运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师生的调查数据,验证了高校师生心理契约中教师期望效应,解决了双向视角心理契约内容非唯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违背根源于其特有的心理契约期望源。文章从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特征入手,分析了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期望源、心理契约违背的过程,进而对高校教师心理契约违背规避机制作了探析,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高校与教师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生辅导员在辅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引入心理契约管理方式,形成辅导员主体对学校的心理期望与学校对辅导员主体的心理期望的默契,是激发学生辅导员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促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具有主体的双向性、动力的内驱性、影响的持久性等特征,它比正式契约更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高校中形成"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同行、文本契约与心理契约并重的新型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基于心理契约产生的三阶段,高校应采取招生、培养、就业全程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三维结构,高校应采取从物质激励维度、情感激励维度和发展激励维度进行全面心理契约管理策略;基于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行为风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消除信息不对称、采取同伴教育的全员心理契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高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心理契约在高校师资管理中有其客观必要性。教师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师资管理中需要心理契约“诱导”,以提高教师忠诚度、提升教师归属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营造以教师为本的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帮助高校教师做好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市场压力下重塑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是由学校和教师两个主体共同作用形成的。分析和了解教师心理契约所形成的主要特征,采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方式,学校与教师共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个人的发展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一些高校在教师管理中,往往容易忽视心理契约对教师行为的影响。事实上,在高校中,构建心理契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高校教师管理中可以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去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8.
覃素香 《广西教育》2013,(15):106-108
实证分析显示,高校师生双方对对方正式制度下的责任履行情况评价都不是很满意,学生与教师双方对心理契约的诉求较强烈,都认为在制度之外有一定的期望并需要一定的表达,心理契约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一个有效切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构建心理契约有利于弥补学生与高校之间教与学契约的不完全性;有利于填补学校规章制度的空白,增加学生对高校的信任感;有利于维护学校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强学校凝聚力和感召力.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应采取的对策是:明确合理的期望;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实证分析显示,高校师生双方对对方正式制度下的责任履行情况评价都不是很满意,学生与教师双方对心理契约的诉求较强烈,都认为在制度之外有一定的期望并需要一定的表达,心理契约成为改善师生关系的一个有效切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