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红京 《江苏教育》2007,(13):48-49
传统的教师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个人在一年内的工作成绩。因为是自上而下制订的,评价指标要么不够完备。要么就是完全按照“德”、“勤”、“能”、绩”或“备、教、批、辅、考”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这些过于狭窄的指标显然未能涵盖教师评价的全部。在教师评价标准的制订上。我们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从而可以发现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改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对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要么是多媒体唱主角,要么是学生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极尽迎合学生之能事,绞尽脑汁让主角进行各种名目的活动,展示所谓的“才华”,结果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本色”回归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背离了语言训练的中心.要么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么上成章法分析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大、空”。“假”:语文课不姓“语”了:“大”:表面看语文课上章法、技巧等什么都包容,实则大而无当;“空”:架空分析,不实在。这是语文课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难怪学生们初中毕业以后仍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窃以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练一身语能文功。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真正有“语”味。  相似文献   

4.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想时,教师的反应一般是毫无表情,甚至面露不悦,要么让其他学生发言,要么直接否定。而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教案的设想时,教师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教师关心不够,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是“破罐子破摔”,要么就是另类。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够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必将对提高他们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活”与“实”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世纪伊始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近八年,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以教师控制为特征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否定或摒弃,新的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或师生“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日益受到重视。但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要么片面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而使课堂教学过程近乎“放羊式”,要么片面强调师生“对话”而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热闹的“满堂问”或“满堂答”。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经典美文诵读以吟诵为主要方式,以舞台表演为载体,运用多种典型的手法来诠释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它是一种把经典美文与音乐、舞蹈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经典美文诵读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读思达”教学法为指导的“三元一体”经典美文诵读课程开发策略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创新价值,对学校课程建设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汪明霞 《文教资料》2009,(34):46-48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研究散文的文学特质.确立符合高中生认知特点的“美文”标准,对学生的散文读写进行循散文创作原则得法、用文学工具得法、以经典散文为“例子”得法的“美文”基础学法指导和以微观分类写作特技分析指导的实践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散文基本写法.可满足他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学生既可以进行常态表达,又可以自由表达,甚至可以把散文作为自己的文体优势。  相似文献   

9.
历年高考对古诗鉴赏只求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作浅易、概要的分析,“就诗论诗”,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问题。然而学生得分普遍不高,要么是读不懂,望而生畏,不知所云;要么是说不清,雾中看花,词不达意;要么是答不全,顾此失彼,力有不逮。  相似文献   

10.
过滤性偏听、表面假听、幻听和错听是教育“失聪”现象的主要表现,教师传统角色难以转换、倾听技巧的缺乏以及教师行为的功利取向是其产生的根源,应当从创建和谐课堂环境、把握倾听技巧、尊重差异等策略着手,促使教师真正“倾听”学生,发挥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它的终极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语文,不断提高语文能力和精神境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教师要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发现”为培养学生的“发现”的能力。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做法。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过程是:有问——敢问——善问的过程。要让学生“有问”,就要给足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还要合理安排质疑时间(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有问”,开始只在文章的字、词表面上,所提的问题,要么是鸡毛蒜皮的,要么脱离文章不着边际,甚至是“傻问题”。教师要特别鼓励学生“敢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班集体里,最让教师伤脑筋、费精力的不是多数普通学生,而是少数特殊学生。这些特殊学生在班级里的表现往往与众不同,要么不服管教,自行其是;要么行为偏执,自暴自弃;要么远离群体.孤独封闭……我们姑且称之为“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单凭教师的满腔热情和一两次严肃的谈话,是很难将其彻底转变的。可是,如果对他们放任自流,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这些学生身上的顽疾却会越来越严重,将来走向社会难免会成为“问题人”。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积极互动”组织得不好则往往是要么“不动”要么“乱动”,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尤其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中,原因是师生间缺少一个互动平台,互动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大。笔者在实  相似文献   

14.
Adrian Underhill曾区分过三种类型的教师:“讲师”、“教师”、“导师”。“讲师”只懂专业知识而不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熟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技巧,但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导师”除了熟悉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外,还时刻关注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情感进行教学。“导师”除了具备“讲师”和“教师”的素质外,  相似文献   

15.
张斌 《中学理科》2006,(12):15-15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学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  相似文献   

16.
沈长虹 《广西教育》2013,(34):61-61
在语文教学中,“理答”是指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分析和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正误。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理答”意识,而且要有“理答”的技巧和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一些基础薄弱校,中学生数学作业的状况却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一多”指作业量大,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中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三无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日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笔者试对这两条教学策略进行较详细的解释,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假设”的初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日前,笔者曾看到某校教师评价校内干部的表格(表格内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备注”等项目),发现一个看似平常实乃异常的现象:多数教师的选择,要么均是“优秀”,要么均是其他,有区别的很少,而且几乎看不到有什么“备注”,更有甚者,表格一律“留白”,选择“弃权”。而由统计结果得知,干部们最终“平分秋色”,难分伯仲。教师们“一视同仁”的“义举”,很耐人寻“问”。  相似文献   

19.
时郁 《中学语文教学》2006,(12):45-46,65
随着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语文课堂读声一片,停连、重音、节奏、语气等语言艺术家们常用的朗读技巧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学生们所熟知的词语。然而,在一片赞读声中,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许多学生空有一大堆的朗读技巧知识.面对美文却无从开口的尴尬局面。笔者经过观察和思考.发现朗读技巧训练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技巧上大有文章可做。从古代的“师道尊严”、“正襟危坐”、诵读“四书五经”的主流教育模式到今天的师生平等、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制度.从古代孔子“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