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经纬     
荷花半开,兼具娇柔妩媚,青涩可人,美艳超绝;饮酒半酣,正似飘飘欲仙,如痴如醉。于是李密庵说"半"好,于是尼采追求"半"的境界。的确,很多事便是不偏不倚地恰到好处方成其美。正如一道菜,太淡太咸都难以入口,咸淡适宜才清新爽口。这种毫不偏激,一半一半的态度,是世界得以平衡的支点,"半"字如  相似文献   

2.
一半一半     
世界很奇妙,凡事总是“一半一半”: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想求得百分之百的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有用这一半的人生,来影响另外的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头发短得连耳朵和脖子都盖不住,笑容如向日葵般明朗,像个"假小子"。这很难让我跟文字里"葵……同样喜欢在阳光下成长的我,想把我的阴阳两界——烦恼快乐,一半一半告诉你"的陈充联系起来。我想在交谈中解开这个谜。  相似文献   

4.
白驹过隙,葵,你在我家院子里沐浴着阳光,一寸一寸地生长着,你是否知道,有个和你同样名字同样年龄同样喜欢在阳光下成长的女孩,想把她的快乐与烦恼一半一半地告诉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半""一半"和"一A半"等"半"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半"有数词和副词的性质,并无量词的功能。副词"半"是数词"半"语法化的结果,对"半"的多功能的分化和"一"的虚化促成了"一半"的产生。副词"多/大半"是词组"多/大半"词汇化的结果,同样,对"A半"多功能的分解也促使"一A半"的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与数词"半"对立分布的"一半"是数词;与副词"A半"主要处于对立分布状态的"一A半"也是数词。虚化了的"一"在"一"类词语中不宜再看作数词。  相似文献   

6.
只想着水,怎么能看见水中映着的天空?只想着功名,怎能为科学、创新做出贡献?有时,一件事就是那么玄妙。同样的半碗水,有的人看到的是"碗里的水少了一半",有的人看到的是"空碗里盛了半碗水"。而我,在水中看到了天空。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去做没有人做过的事。创新也未必能有成果:第一次的尝试,可能会完全失败,不受重视;第二、第三次…··依然可能会被冷落。但如果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那样,尝试成百上千次呢?成功不会永远把一个人拒于门外。抬起头,仰望天空,感觉成功就仿佛天上的群星一般遥不可及;低下头,换个角度欣赏湖泊,划船到湖心捞起一把水,"成功"就在你的手里。  相似文献   

7.
汉语"数·量·名"结构产生于先秦时期,其过程经过了两条途径:一是在甲骨文、金文中,"名·数·量"经过了"名·量"、"量·名"两个阶段,进而转化为"数·量·名"结构;二是金文以后,"名·数·量"经过"数·量·之·名"阶段而过渡为"数·量·名"结构。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是文本教学的纲领,纲举自然目张."教学目标"也是一堂课具体生长的根本,"立本既正,然后修持"(张载<经学理窟·气质>),才能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8,(6)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8,(1):39-43
汤谐自幼好学,对司马迁《史记》一书用功甚勤。他的《史记半解》一书在清代《史记》评点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学和史学价值较高。而其在《史记半解·杂述》中关于古文文法之祖、意法关系、文章之道以及"欲得《史记》之妙,必先痛洗俗肠"的相关论述既是其文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其全部《史记》评注的纲领。明确这些,对研究《史记半解》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4一"任C叨3 4 55半个月亮半个月亮 厂~、才丁,、、4 543下23 {丝旦55娘娘13来来3一上上︵川一︵丝︵些照着我的姑为什么我的姑爬爬1 、门‘- 一八O一。内公一目毯产月‘一。拉拉︵旦 1 no一申申/1一来来1上上爬爬 娘i 姑一.、.、5!1/.-开开35 655-甲拉拉,爬一}邺丝一{垫丝 为什么我的一{旦旦 1一 . J.......... ︸ 眨甘. 1 to-一丹O一口奋种一,尹月‘一台下‘..业3。{2皿些。。1。二U母······……‘’·半个月亮爬上上1 11!11。。。。15品;nP快打J可快打3台来-8一妆出1一3桅不妥不飞拉拉︵43一拉拉︵”一申,;风砰了飞几’易风 /.,…  相似文献   

12.
高健 《现代语文》2009,(8):71-73
"半A不A"格式表达的是一种消极的意义.在语言交际运用中,这一格式所表达的消极意义的程度不同:表示否定意义,如"半懂不懂",表示的是"不懂"的意思;表达中量意义,如"半大不大",表示一种"居中、模糊"的状态;表达少量意义,如"半傻不傻",表示"有点儿傻".  相似文献   

13.
错觉世界     
《课外阅读》2012,(24):2
仔细看两个开口处,这种建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可能吗?试着盖住"幻觉"的上半部分,仔细察看一遍,然后再盖住图的下半部分,有什么奇异的事发生吗?瑞士艺术家桑德罗·戴尔·普利特创作了这种可能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翻译发表的新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的作品,我所看到的仅有一篇,即由贺骥翻译的短篇小说<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8000字左右,发表在<世界文学>2003年第5期的"德国当代短篇小说小辑"里,置11篇作品的第2条,也算睁了半只慧眼,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15.
《溪水》是一篇清丽灵动的写景美文。节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鸽儿的通信》。《绿天》是作者"结婚的纪念",《鸽儿的通信》是作者新婚小别的一组通信,共14篇,《溪水》是其中的第二篇。《溪水》是回忆"我们"新婚半月后一次"由家里走到田垄上,迤逦走入松川"的野游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后安排的"思考·练习",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思考·练习"的内容,弄清每一道题的训练意图;在讲读课文过程中有机渗透"思考·练习"的要求,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内容;课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思考·练习",巩固语言文字训练的成果。下面,我以第七册教材为例,就用好"思考·练习",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突出读写训练重点该册教材第四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单元的讲读课文《高大的皂荚树》的"思考·练习"…  相似文献   

17.
四、假借造字法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造字法,即将汉字作为音化符号使用,通过借用已有文字"依声托事"或"转声托事"来表示某些有音无字的词的一种造字方法。(一)"依声托事",即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某些有音无字的词。多为一音多义字.例如:"丘"字,读为 qiǖ《广韵》去鸠切,本是"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说文》)的象形字.而在《周礼·春官·冢人》"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句中,"丘"指坟墓;在《楚辞·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句中,"丘"指废墟;在《左传·僖公十五年》"不利行师,败于宗丘"句中,"丘"指邑里;在《孙子·作战》"丘牛大车,十去其六"句中,"丘"指大;在《汉书·息夫躬  相似文献   

18.
《模仿者》是唯·苏·奈保尔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成功塑造了以辛格为代表的前殖民地边缘人形象,述说其悲惨的生存现实和心灵困境,隐射出新近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混乱的生存状况。本文以后殖民视角,借用德里达的二元对立解构策略分析主人公辛格对"秩序"的追寻和这种"秩序"在追寻过程中的延异,揭示作品中隐含的解构意识和后殖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李安,梁朝伟,陈冲,王力宏,各自领域里的大家的创作浓缩在一部影片里,让《色·戒》自开拍伊始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威尼斯当地时间2007年9月8日晚8时,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色·戒》成为最大赢家:获得"金狮"大奖和最佳摄影奖。与这些巨星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的,还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孩,她用自己的努力一夜成名,被梁朝伟赞为"非常有天分,是表演天才",她在片中塑造的角色受到李安的肯定:"真的很像王佳芝附身,就好像王佳芝靠着她活过来了一样。"《色·戒》一共拍了118天戏,有114天都在拍她;影片的前一个小时上演的是她与王力宏的对手戏,后一个半小时她的对手换成了梁朝伟,可谓本片的绝对一号人物。李安把整部戏的成败押在了她的身上。她叫汤唯。  相似文献   

20.
提到儿童文学中的世界经典"顽童",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东方文学中那个追求个性、桀骜不驯的皮猴孙悟空,西方文学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那个"顽童"汤姆· 索亚.《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原名为The story of the boy,即"善良的坏男孩".可是,首创这个形象并不是马克·吐温,而是另一位美国作家托马斯·巴雷·奥尔德里奇,他那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坏孩子的故事》比《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整早发表了七年.其书名是The Story of a Bad Boy,讲的是一个"善良的坏男孩"的故事——他的坏,只是相对于他身边的那些好孩子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