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提到"留守学生",大家都知道他们缺少爱,所以要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但是我总羡慕那些留守学生,因为他们非常自由,没有父母管束干涉他们的生活,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也常常幻想着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这样,我就可以有自己的空间,也能自由.妈妈说: "不久,我们真的要外出打工,你以后要听外婆的话."  相似文献   

2.
一个留守儿童的背后是一个打工外出的家庭,是一根思念相隔的电话线,留守,到底有多少的酸甜苦辣,也只有留守与打工的人才有真正的体会。 当我第一次看到“留守儿童”这个称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班里那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想到他们的各种心理,想到他们的各种生活现状。然后想到的就是我自己,因为我已“留守”了20多年,我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那批“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的需要,2006年9月我到环江县明伦镇的一所村小支教。我任教的班级有21名学生,其中有10名学生是父母都外出打工的,他们有的跟爷爷奶奶生活,有的寄宿在亲戚家里,另外还有6名学生是父亲外出打工的,自己跟妈妈在家生活。他们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一年的支教工作中,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4.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属农村户口且经济条件差,都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养在其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成家里的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属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种隔亲教育现象随着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留在家中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有的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祖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对我园留守儿童的调查,目前2~6岁的“留守儿童”占幼儿园幼儿总人数的14%,其中,55.5%的留守儿童是父亲外出,6.5%的留守儿童是母亲外出,3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孩”是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农村“留守孩”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最新统计,全国农村“留守孩”人口约1000万。笔者在某市农村学校做过一次抽样调查。抽查11所中学的842名初中学生,其中“留守孩”451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3.6%;6所中心小学的420名学生,其中“留守孩”216名,占抽查学生总数的51.4%;5所小学的141名学生,有23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47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留守孩”比例占抽查学生总数的47%。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孩子的父母纷纷涌往城市,"留守儿童"这个词已变得不再陌生。而当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一个个在埋怨父母的唠叨和管教太多时,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却一个个翘盼父母的归来,哪怕像城市的父母伺候自己的孩子一样伺候自己的父母。可是,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少之又少。留守儿童的童年是苦涩的,是缺少父母之爱孤寂着的。作为成人的编辑们,只希望外出打工的家长们,在给孩子争取物质的同时,也能尽力给孩子一些天伦之爱。孩子们在逐渐长大,在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家庭缺憾时,他们的性格将难以健康发展。能和父母在一起吃苦和承担压力的孩子,未来极有可能也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自己留在技职校生活和学习,并需要其他亲人帮忙照顾的未成年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技职校中,留守学生约占所有学生的15%,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无疑,许多"留守学生"的家庭条件较好,其中部分学生因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不仅家庭经济变得更为宽裕,而且性格也变得更加坚强、独立、开朗、乐观了。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转化为了学习上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大部分"留守学生"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黎美连 《广西教育》2012,(34):42+63-42,63
我所带班级里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因为他们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所以很多学生自幼便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成为留守儿童。这些老人平日要干农活、做家务,对孩子或疏于管教、或溺爱有加。学生上初中住校后,很多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就体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2.
“爸爸、妈妈是我最亲近的陌生人。”这是挂在留守儿童们嘴边最多的一句话。江苏省宿迁市一位叫小玉的初一留守儿童给《扬子晚报》写信,在信中发出催人泪下的呼唤:“爸爸妈妈,常回家看看呀!”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14岁学生余欣燕的父母外出打工,独自留守家乡8年的她,“夜夜枕着妈妈那句‘明年我就回来’入眠”……  相似文献   

13.
<正>留守儿童分为双方留守和单方留守,双方留守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打工或者干其他活,孩子留在家里,而单方留守是指父母其中一方长期外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通过调查,我发现我们班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占班上学生总数的30%。通过与他们交谈和对他们的观察,我发现了留守儿童存在以下一些现象: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一)父母长期在外导致亲子分离这些学生之所以成为"留守儿童",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双方  相似文献   

14.
留守学生,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打工谋生,自己留在原住地生活的未成年学生。目前,我校留守学生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8%,其中父或母单方外出的占74.9%,单方外出的,父亲外出的占89.1%。  相似文献   

15.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微乎其微。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随之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留守子女"指的是父母不在身边,将他们托付给他人监护的学生.近年来,农村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因此留守子女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对留守子女教育与管理也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随着越来越多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居,缺乏监督和指导,所以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情感、性格等心理方面表现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的汗水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学生家长都外出打工,因此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他们的心理、行为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从个案谈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对策. 一、个案档案: 姓名:马××性别:女年龄:15岁 基本情况: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由爷爷奶奶监护,生活基本自理. 二、问题分析 我通过多次家访、与本人交谈、长时间细心观察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入了解她的周围,最后我得出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亲情的缺失 父母离异,母亲不问不闻,父亲经常外出打工,尤其是近两年,爷爷奶奶在山上放养也很少回家,晚上基本上是一个人,这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20.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民工纷纷离家别子踏上外出打工的征程,他们带走的是新一年的希望和憧憬,留下的却是故土家园和一家老小,于是“留守儿童”伴随着民工潮应运而生,并且在农村中小学越来越普遍。笔曾在一个学校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在这个拥有近两千名学生的学校,父母外出打工的达七八百人之多(包括单亲外出打工的在内)。由于这些留守学生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