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丁海斌  吴晓菲 《档案》2014,(8):7-10
从对检索到的两晋时期的"诏书"、"文书"、"簿书"、"文籍"、"图籍"、"黄籍"、"典册"、"典谟"、"簿籍"、"典则"、"起居注"、"牍"等12个文档名词分析可见,两晋时期文档名词双音化的趋势更趋明显。其中,"诏书"、"文书"的使用频率较高,"黄籍"等新出现的名词也值得关注。此外,两晋时期主要有"书"、"文"、"籍"、"簿"、"典"5个文档名词族类,并各具明显的族类特征。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台湾的"修宪"议题逐渐被炒热,有关"修宪"的主张也纷纷出笼,本届"立法院"最早提出"修宪案"的是民进党"立委"李俊俋,他在2013年提议废除"监察院",并于"立法院"增设"人权监察使",增设"国家审计委员会"等提案。目前"立法院"已经有11个成案的"修宪案"。不过和以前的"修宪"一样,本次国民党与民进党在"修宪"问题上的角力同样是一个充满利益算计的博弈过程。这也再次说明台湾政  相似文献   

3.
东北方言中"砢碜"一词的来源不明。语料显示,"砢碜"是"可+碜"的词汇化,"碜"是"惨"的俗字,继承了"惨"的"羞愧"义,后来又引申出"丑、难看"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公案:《论语·阳货》载孔子之言云:"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今用:"恶"即讨厌。孔子讨厌两样东西,一为"妾",二为"小人"。此处"女子"只指"妾"而言,非指全体"女性"也!只有"妾"的心态才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妻"没有这样的心态,与"君子"无关的其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了蒋泥关于老舍的评传。老舍,新文学史上"鲁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师之一,蒋泥从他的"出生"、"出道"、"情爱"、"创作"、"离乱"、"个性"、"地位"、"自杀"等入手,大致概括了老舍的一生与创作。本文谨就老舍与胡风的过往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为"欢度春节"。"渡"与"度"都有"过"的意思。但要细分析,"度"是指时间上的"过",指过日子,如欢度新年、光阴没有虚度、度日如年(从"度日如年"来看,"度"的"过"还不是指"过"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档名词中,"文书"一词依旧占主导地位,"簿书"、"案牍"的地位明显上升,"文案"、"簿籍""文籍"等词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文牍"、"文册"、"黄册"、"架阁文字"、"架阁文书"等词首次出现。本文对"文"、"簿"、"牍"、"案"、"册"等5大族类文档名词的特征与内涵进行了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80后加入新闻工作者队伍,成为采访一线的记者。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姑父"离他们越来越遥远,更遑论一下子弄清"堂叔"、"堂婶"、"表叔"、"表姨"、"表舅妈"这些转了几个弯的亲戚关系了。  相似文献   

9.
彳、彡、夕     
吴永亮 《青年记者》2012,(36):64-66
41彳42彡43夕41彳"行",甲骨文为(十字路口),象形字,以此表达道路通达。"彳"(读作chì斥),象形字。"彳"为"行"的省略形,是古人造字简约的结果。"彳"作部首时,常被人们称为"双人旁"或"双立人"。"彳"不单独"出门",  相似文献   

10.
<正>早期的"内参片"现在人们提到"文革"期间的文化现象,常常会出现"内参片"这个词汇。"内参片"是"内部参考影片"的简称。其实它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了。但是,"文革"前的"内参片"和"文革"中的"内参片"含义不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