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文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它包括“语文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者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后者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中进行的,从而达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为了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对话不仅是指外在的言语行为,更强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对话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文本)理性的碰撞、精神的相遇和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带来的教学变革之一就是变讲课为对话 ,《语文课程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表明 ,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这种对话分为两种 :学生与文本教材的对话 ,包括对文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地进行精神交流 ,实现这种对话 ,它要求教师的 ,不仅要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悦纳学生的情怀 ,更要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工具。它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把课堂变成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的场所,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人生旅途中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韦建文 《广西教育》2006,(7B):56-57
阅读教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对话”引入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之后通常理解为: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荣华 《文教资料》2011,(21):65-66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的关系中进行的。为达到对话教学的目标,教师应触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热爱美,绽放个性的花朵;让他们在对话中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碰撞;注重"倾听",与学生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9.
对话教学中的几个典型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对话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一种精神相通,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知识的生成、情感的生长和态度的生养,促使学生自动地汲取、自主地成长和自能地发展。这样的对话,使得语文教学成为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和情感互动的动态过程。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巾,存在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课程改革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中介,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以"对话"来界定语文阅读教学,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探究,意味着多向互动,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学之路。因此,研究阅读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与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  相似文献   

11.
莫莉 《现代语文》2007,(4):101-102
一、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生命对话 语文教材尤其是教材中那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选文不仅蕴涵了作者的生命情感、意志、认知、希望、信念、追求和精神,而且当师生对它进行解读时就蕴涵了师生活的生命体的各种体验。作者对文化有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呈现在对象化的选文文本中。教师对选文的解读有他自己的不同于作者和学生的生命体验,他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的启迪,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的情感体验。对话教学就是教师、学生和作为文本的教材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互动,通过两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是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师生、生生、生本的交流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表现为:对话单一,学生疲惫地跟着老师跑,跟着问题转;对话脱离文本,让文本失去应有的魅力;对话肤浅,让课堂丧失生命的张力。这些对话教学的缺陷,极大地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对话,是平等主体间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是心灵的体验与感悟,是情感的激发与敞亮,也是主体间自主与合作、倾听与诉说的相互交融。对话型语文教学通过师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关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会更有效。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以多重对话有效预设教学教材文本从独立的文学作品变成教材中的课文,承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具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对话过程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师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广泛范畴的对话。这种对话有力地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赋予了学生言说权,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教学实际中由于片面地理解对话理论出现的一些缺失,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下面就本人两次教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一文的细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9.
季伟 《湖北教育》2005,(1):56-57
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谈话、交流或讨论,包含同意或反对、肯定或补充、提问和回答的关系。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显性对话,指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言语相互作用,是直接的、可见的“说——听——说”关系的建构。还有一种非基本形式是隐性对话,即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基于这些规定,我们不难得出:符合时代需求与课标要求的语文课堂,必然是让学生个性绽放、对话自由的课堂。于是乎,为了自由,为了个性,出现了大量脱离文本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头颔首,学生强词夺理、教师微笑附和的“民主”课堂。教材的束缚没了,教师的权威没了,教师轻松了,学生高兴了。语文却在这一团和气里偏离了它应有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