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语言文字客观记录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女性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观念的变化。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女性社会地位,从而对人类历史上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父权社会主宰下的中国女性婚姻的从属地位问题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婚嫁文化、男女双方的恋爱择偶文化、女性的幼时教育和择业文化对女性在婚姻中的从属地位都有一定影响。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和政治原因可以看出,中国妇女要获得彻底解放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是女性应该享受真正的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3.
奥斯丁对她以前的男性作家的男权意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给以反拨,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婚姻观念——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小说通过描绘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展示了这位女性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人格的塑造根植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功能。在市场经济广泛发展的当下,物化的人格表现出传统人格的偏失与丢弃、现实人格的失落与无奈、理想人格的缺位与失灵等问题。当代社会人格的完善应以正确的认识方法,直视当下社会人格缺失的现实,寻找解决人格缺失困境的办法,实现人的快乐活法。  相似文献   

6.
图瓦人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图瓦人社会生活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原有传统生活方式依旧保持着本质的、鲜明的特征,对其独特性及本质的把握,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新疆图瓦人社会文化的现状和历史.  相似文献   

7.
初中历史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门社会学科,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畏难和应付思想。而新课标要求,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学习动机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笔者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做了尝试和探索,认为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岑雪静 《成人教育》2012,32(2):68-69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角色,其自身所具有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长期受到压抑和禁锢,从而在社会生活中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身份.职业教育与社会培训则为现代女性争取自身合法社会地位,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和现实渠道.文章在梳理女性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的同时,探讨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对女性人格、身份的影响和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育的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历史教育是一门以理解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追求美好社会发展的人文科学。从概念上说,它是一门解释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变化等一系列行为的科学。在历史教学过中,我们要认识和了解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讲,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了解已经过去不可能完整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要认识和了解前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精神的历程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此  相似文献   

10.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妇的婚姻就像一把钥匙,可以解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夫妻关系及女性地位。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他们的婚姻生活:性生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指出菲勒斯文化下的婚姻不但是对女性的压迫,而且也使男性备感孤独,造成男女双方人格的分裂;两性只有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共享爱情,达到幸福的彼岸。  相似文献   

11.
萧红以其对下层不幸女性特有的情愫,通过对女性难以言说的内心痛苦的观照:家庭的遗弃、家族的疏离和社会的放逐,从而呈现出她们微末的情感希冀中的凄怆悲苦:无爱的婚姻中人格失落、生命的创造中身心交瘁、艰难生存中苟延的挣扎。  相似文献   

12.
驯鹿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狩猎和驯鹿为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的一切都与狩猎和驯鹿息息相关,于是形成了森林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驯鹿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使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本文通过了解驯鹿鄂温克人传统婚姻习俗的传承以及婚姻习俗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学校历史教育是一门以理解人类社会文化现象,追求美好社会发展的人文科学。从概念上说,它是一门解释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变化等一系列行为的科学。在历史教学过中,我们要认识和了解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就中学历史教学来讲,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和了解已经过去不可能完整重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要认识和了解前人的人生经验和生命精神的历程等等。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人类学角度探析《廊桥遗梦》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历程,认为,弗朗西斯卡在婚姻与爱情中的抉择是对当代社会新的神灵——意识形态的献祭,从中展现出人类在其全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社会反映,并最终表现为国人观念与积习的革新,因此,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十分复杂的,但也呈现出历史演进的轨迹。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半个多世纪里(1840—1894年),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所有事件几乎都是零星、孤立的,甚至在社会文化心理的阻滞下发生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6.
吴昌 《现代语文》2013,(7):109-111
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受社会环境影响也最为明显。近代社会转型使女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大量有关女性的新词语不断出现,这不仅反映出女性家庭、社会、职业、文化、社会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而且折射出女性身份、地位、价值等社会心理和文化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是对旧有话语体系,即男性话语体系的冲击。通过对这些新词语的分析,可以建构出近代女性的生活图景,也可从一个侧面对近代社会历史变迁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7.
汉字既体现了造字者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标志着女性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人格和权利,变成了男人和家庭的奴隶,人类历史的这一进程在古汉字中得到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8.
熊少青 《文教资料》2009,(24):76-77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文化与人格是交互作用的,一方面文化在个体人格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文化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个体自身的活动能够改变环境,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因此我们要加速社会转型,就既要正确对待文化与人格关系,善于利用积极社会文化导向,不断健全、优化自身人格,又要加强对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民国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女性争取婚姻自由成为国民生活的新时尚,女性婚恋观念有了新变化。在婚姻自由大潮推动下,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现象逐渐增多,婚姻趋向文明,同时也促进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解放。与此同时,对婚恋自由的过度、偏激宣传也在社会上产生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奥兹小说中始终贯穿着女性爱情婚姻悲剧主题,“不能承受之重”使她们或歇斯底里或自杀或私奔或离异。究其原因,逼仄的物质生活环境扼杀了女性的罗曼蒂克情结,使其生命力枯萎;家庭、社会中的失语地位与鲜明的个性意识激烈冲突。造成女性精神世界的分裂与崩溃。通过对女性不幸爱情婚姻的探讨。奥兹着力表现犹太各散存文化单元间的冲突和传统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