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余露 《青年记者》2008,(15):50-5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去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①记载这些新闻事实的载体便是隐性采访的成果.本文试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中对隐性采访所取得的照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合法性,以及隐性采访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使用的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把关人"理论,表明新闻在"媒介的门口"有着被选中或被抛弃的命运.其实,在记者采写中,把关行为就已经发生了.记者收集新闻事实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新闻事实的过程.通过几次过滤,媒体把能够对社会产生实际影响的事实信息输入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有必要了解何为新闻真实,何为法律真实。当二者发生碰撞时,如何尽量避免侵权事件发生。每个新闻工作者所学的第一课都是新闻必须真实,新闻真实首先要求事实真实,采访中要得到真实的信息,从而产生新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法律真实是在法庭调查时,法官根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出具的证据查明本案事实,这种查明的事实即法律真实。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真实与事实真相是相悖的,分裂的。因此在新闻侵权官司中,在法庭上通常会出现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激烈碰撞,被告可能面临着证据不足甚至拿不出  相似文献   

4.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中的瞬间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文字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可以通过记者本人目击用文字记述,也能通过访问目击者用文字追述。而新闻摄影瞬间新闻则不能靠记述和追述,它只能在现场抓拍。根据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它的瞬间新闻应该是记者对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实的拍摄和报道。因此,记者只有到新闻现场去,才能获得,别无他途。对瞬间新闻的一点认识瞬间新闻是动态的,是记者在运动、发展、变化着的新闻事实中,截取的某一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反映新闻要义的瞬间影像信息,它具有典型性,稍纵即…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然而,大千世界中并非所有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都能成为新闻。实践意义上的新闻事实,是指被记者选择过的,并以一定方式向受众进行传播的事实。它已然脱离了事实的自然状态,带有传播者一定程度的价值观念。怎样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准确把握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实,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唯物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这个“新近发生的事实”就是独立于记者意识之外的,不以记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事实。还有人认为,新闻策划活动的客体是新闻报道活动,它是根据新闻价值,对活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策划,是对新闻活动的创造性的谋划。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新闻姓「新」。记者虽然要从目不暇接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寻找新闻,但新近发生的事实作为新闻报道出去,总是要经过记者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是经过记者的大脑思考,特别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新兴起的全息深度新闻体就具有这种较强的思维特点。因为,它注意对事实进行多侧面、全  相似文献   

8.
所谓主题新闻,是相对于动态新闻而言的。动态新闻是按既定事实或既成事实采访材料,就事实写事实发生的过程,是镜子式地“反映”事实,其主要功用是传递信息。而主题新闻则是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记者对事实作较明显的、较大量的思想过滤,提炼出明确的主题思想。记者的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9.
余露 《青年记者》2008,(10):50-51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隐去身份而秘.密地采获新闻事实的采访方法。记载这些新闻事实的载体便是隐性采访的成果。本文试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解释中对隐性采访所取得的照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的合法性,以及隐性采访成果在民事诉讼中使用的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春 《新闻记者》2001,(3):47-49
去 年有一桩新闻官司颇为引人注目 :福建《海峡都市报》记者因报道某酒店有色情活动 ,被酒店告上法庭(详见本刊今年第2期)。在庭审中 ,记者出示其当时采访的录音带作为证据 ,但法院认为该录音带系记者在未经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偷录的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判决报社败诉 ,并赔偿原告损失1万元。这一案例 ,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新闻采访中记者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和辨析的。“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的手段之一记者的采访过程 ,无非就是通过观察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进行交谈等对新闻事实进行了解 …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云南法院为新闻单位提供司法保护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宣布,该省各级法院将为新闻单位提供6条司法保护。这6条司法保护是:1、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围攻、殴打、伤及人身权利时,人民法院应对违法者依法惩处,坚决为记者提供司法保护;2、对存在问题而又不正视问题、反而阻挠记者采访、侵害记者采访权的,人民法院应对记者的权益予以司法保护;3、对新闻单位和记者的一切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依法予以保护;4、新闻单位和被批评者发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应在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裁判的基础上,尽量采取调解方式解决,依法…  相似文献   

12.
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涵义很广,狭义新闻策划是指在报道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媒介闯入事实,在事实中起主导作用,促成新闻事实的发生并予以报道。媒介在事实中起主导作用分两种情况,一是记者成为新闻事实的主体,报道记者的行踪,从而展现新闻事实的全貌;二是事实的主体不是记者,但媒介起组织策划作用,居主导地位。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即媒介能否在新闻事实中起主导作用。若能,则新闻可以策划。新闻的本源是社会中真实、具体的事实,媒介和记者的活动也是社会的一部份,有关新闻媒介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等可以成为新闻事实。新闻策划就是媒介的…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新闻摄影所报道的事实并不一定都是“新近发生的”,而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在发生的;不是记者耳闻的,而是记者目睹的;不是一般概念性的事实,而是有形象可以拍摄的。因此,新闻摄影的定义应该是:用摄影的形式来报道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摄影的形象不能塑造,只能从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又名"暗访",它与记者的"明察"相互配合,是调查新闻事实的重要途径之一. 严格地说,隐性采访是个中性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第一,隐瞒了记者的个人身份和采访意图;第二,隐藏了实施记录证据的手段,而且这种隐瞒是出于记者的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16.
黄钦  张勇 《声屏世界》2006,(1):33-33
记者的直觉就是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特征、状态,直接、完整、快速地作出反应,揭示其藏匿的新闻价值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力。它是新闻采写中主客体互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是记者新闻敏感的具体体现形式。直觉除了能帮助记者直接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之外,还能够使记者抓住具体的新闻事实穷追不舍。当记者对某一个问题专注地思索和研究达到梦寐以求的境界时,他的头脑中就会建立起许多短暂的联系,架起许多临时的线路,各种可能性在大脑中徘徊,多种相关信息被调动起来,达到一触即发的状态。记者一旦受到外界事实的启发,就…  相似文献   

17.
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经常发生,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察觉.而记者的职业特性恰恰在于捕捉新闻的敏感性,它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效率和质量. 什么是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是对一个单体新闻事实或一组系列新闻事实进行的符合新闻规律的一种谋划,目的是采用最合适的新闻手段,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就一个新闻事件来说,又可以分为可策划部分和不可策划部分。不可策划部分是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编导和记者不能制造新闻;当一个新闻事实发生之后,不能改变新闻事实,不能改变新闻的基本要素。可策划部分是指新闻的内容取舍和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20.
一条完整的新闻的形成,从寻找新闻选题开始到选择新闻角度、挖掘新闻深度,再到表达新闻事实,记者需要经过一系列认识和反映新闻事实的环节。前几个环节属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新闻表现则是将前面的认知成果外化的过程,它需要记者用新闻作品的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再现,当然其中也包含着记者对事实的继续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