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儿》     
内容简介《宝儿》是根据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贾儿》改编而成。《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里面记有传奇、志怪、轶事等等,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曾摆了一个小茶摊,请来往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然后赋予这些故事更为神奇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1640-1715)用尽毕生心血创作完成的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作的每个阶段,以至于创作每一篇作品时,具体的心态感受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人的内心又是最为深邃复杂的。所以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创作心态,本文从蒲松龄的生平经历人手进行研究,将导致他心态变化的人生经历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并根据生平经历推断出《聊斋志异》创作时期的主导心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蒲松龄的具体创作心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用唐人传奇的方法以志怪,运用洗练、含蓄、生动的语言,通过曲折多变的情节,刻划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聊斋志异》成为一部集我国文言小说之大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清初文学家蒲松龄毕一生精力完成的一部笔记体短篇小说集,这部"孤愤"之作蕴涵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早在"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出现之前,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已有不少堪称精品的讽刺短篇。在这些小说中,蒲松龄采取了既不同于西方讽刺小说的笔法,又异于中国其他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即把中国古代的俳优讲说滑稽故事、讽刺喜剧、笑话以及相声艺术诸种手法掺合进小说,因而形成蒲松龄式的独特讽刺风格。《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什,都可以当作一幕幕讽刺喜剧来读。  相似文献   

6.
清朝人蒲松龄(公元1640—1715)撰写的《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包括近五百则故事,其中描写爱情生活的,约有一百二十余篇.像蒲松龄这样创作表现爱情主题作品之量大,反映爱情生活面之广阔,塑造具有独异美学特点的妇女形象之众多,在唐宋以来的戏曲小说史上,哪一部作品堪与它媲美?《聊斋志异》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与契诃夫,主要成就是短篇小说。蒲松龄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并擅长诗词古文,对俗文学的造诣很深。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共四百九十一篇,大部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特别是作者驾着幻想的彩翼,“出入幻域,顿入人间”,既有奇幻的故事情节,又能清晰地映出世态人情,给人一种迷离胧朦而又真切如见的艺术美感。《聊斋志异》以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及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而契诃夫则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家兼戏剧家,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与酒     
酒在蒲松龄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也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蒲松龄与酒的研究,有利于丰富蒲松龄行迹研究和蒲松龄精神世界研究,同时,也对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聊斋志异》大有裨益。本文拟从蒲松龄的生活与酒、蒲松龄对饮酒的态度、酒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0.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
朱缃与蒲松龄是忘年之交:朱缃以诗名于世,蒲松龄非常欣赏;而朱缃又特别喜欢《聊斋志异》,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陆续抄录了一部《聊斋志异》。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日夜攻读,但始终没有考中举人;而朱缃同样连个秀才也不是。两人志同道合,皆有为民爱民之心。不少诗作记录了两人的诚挚友情。朱缃还把自己及其家属中的奇闻佚事作为素材提供给蒲松龄。  相似文献   

12.
史景迁是当今国际汉学界杰出的史学大师,在其史作《王氏之死》中,蒲松龄这个名字进入了读者的视野,《聊斋志异》的篇章也被数次采用。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决非偶然,而是有诸多因素做支撑。在《王氏之死》中,史景迁借助《聊斋志异》解读蒲松龄,并通过蒲松龄观察郯城社会现实。另外,史景迁整合《聊斋志异》的故事材料,使这一史著极具文学色彩,史景迁和蒲松龄的"缘识"也可以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蒲松龄的感情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松龄的感情生活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它对于研究蒲松龄的精神人格和《聊斋志异》的创作影响甚巨。探讨刘孺人和顾青霞与蒲松龄在感情和伦理上的联系,并试图从蒲松龄与她们的感情生活解读《聊斋志异》中某些爱情篇章的隐秘。  相似文献   

14.
诗医     
明末清初时,山东淄川出了一个大作家,他就是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画皮》《促织》《劳山道士》等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但大家也许不知道,蒲松龄还是一个不错的医生。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里面众多狐仙鬼怪的故事,充满了人情味和神秘浪漫气息,深受人们喜爱。作者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他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每天清晨就准备好一大罐茶水,还有一大包烟叶,老早就来到大道旁的树下,铺好席子,等待着过往行人。有上点岁数的人经过,蒲松龄就热情地招呼着停下来休息。渴了喝上杯茶水,乏了抽上一袋旱烟。蒲松龄和他们随意拉呱攀谈,特别是请他们畅谈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只要是故事好,哪怕是“缺胳膊少腿”,他也十分珍惜,回家之后再进行修改加工。《聊斋志异》中很多优秀篇目,像《画皮》、…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中人物达到七百多人,其中六百多人作者给予了较具体的命名。其多种多样的人物命名传达出深刻的暗示和隐喻,借以展现人物形象、安排情节和结构、突出主题,呈现出显著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集六朝志怪小说与唐传奇的特点于一身,成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形成背景及作品本身出发,分析了作者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心理驱动力,通过对他的这种心理的分析,从而可以使我们对作者及作品有新的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创作了众多精彩故事及人物形象。从写作技巧角度研究《聊斋志异》,我们发现,蒲松龄小说写作中含有明显的八股文写作技巧。从《念秧》、《葛巾》等篇中,可见其创作中八股文"起承转合"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天资聪颖,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屡试不第,只好在乡村教书。有一家土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去后不到三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短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成书于鸦片战争前一百多年。这一历史时期,对我们研究该书中词汇(如西域的借词和译词,佛教的借词和译词,本文不涉及。)特别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该书不但继承了先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