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针对我军装备的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近的问题,对超短波电台通信系统的交联关系和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造成通信距离近的四种原因,给出了故障排查方法。这些针对超短波电台通信距离近的故障分析和排查方法对从事飞机外场机务维护人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有效提高部队外场机务综合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短波通信以其自身良好的抗毁特性,在军事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射控制系统是短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发射系统的组成及具体功能进行分析,探讨短波电台发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切实提高短波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正>直升机超短波电台主要是为直升机和直升机之间、直升机和地面塔台之间提供无线电语音通信,其工作频率为108~400MHz,直升机在这个频率范围内能正常接收、发射无线电信号。某型超短波电台的工作方式为常规的调频和调幅模式及抗干扰状态下的跳频、直扩和扩跳模式。在抗干扰打开状态下,该型超短波电台可以有效防止敌方窃听我方指通信信号并有效阻止敌方干扰我方通信信号。  相似文献   

4.
随着短波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逐渐应用与短波通信领域,为短波通信应急通信指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了更好的完善短波通信系统,充分发挥短波通信应对突发事故的作用,短波通信系统应该配备科学合理的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更好的整合使用短波应急通信系统,从根本上加强短波通信系统应急通信指挥的能力。本文通过阐述短波通信的具体含义以及短波通信存在的盲区和对策,进一步探讨当前环境下短波通信应急通信指挥网络的重要性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灵敏度是电台的重要指标,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跳频和扩频技术的抗干扰电台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超短波通信系统中。由于跳频图案和扩频编码对于用户是不可知的,那么抗干扰电台灵敏度的检测难以实施。本文通过设计通信控制器,运用同型号电台相互通信的方法,并采用内嵌式计算机系统完成调制音频数据产生、信噪比和误码率分析、收发状态转换等功能,来实施音频灵敏度和数据灵敏度的检测。实际检测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未知跳频图案和扩频码情况下电台灵敏度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抗干扰电台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多种无线电通信中,短波通信具有最久远的历史,作为战略通信网的关键部分,一直是人防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短波通信与卫星通信等其他传统通信方式相比优势在于,短波通信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不受地形等限制,相对简单,并且使用成本低廉,有效降低战争过程中通信连接中断等认为破坏的现象。是战时作战指挥通信的秘密武器。虽然过去的短波通信出现可靠性差、通信速低等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了解决,短波通信也重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范围内,近年来跟更是获得飞快发展。在某些领域甚至可以取代其他传统通信,使人防通信逐步迈向科学化、现代化,在未来国防安全与防空袭斗争中都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力应急通信是电力系统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应急通信方式的选择,要适应电力系统的特点,满足电力应急业务的需求。短波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适合于各种场合的应急通信之用。文章从实际应用出发,简单介绍了短波通信技术的一般原理及其性能特点,提出了短波通信在电力系统应急通信中的几种方案,为电力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波通信是现代军事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信息传输手段,在通信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短波通信的发展及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短波通信作为无线电通信的重要构成部分,设备简单、开设方便、成本低廉、无需中继即可实现远距离通信,在漫长的通信发展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原有的缺点逐渐被克服,通信质量不断提高。因此,研究短波通信质量对应急通信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空短波通信系统存在的网络间连通性差、信道带宽小、无线传输质量低、远程大容量通信手段匮乏、组网程度低、抗干扰手段少、管理手段落后等不足,介绍了国内外短波通信组网的先进技术及其特点,分析了短波通信组网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航空短波通信组网设计方案,并给出了方案实施方法及其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1.
曾维 《科技通报》2012,28(4):63-64
为了监测某区域某频率段内声波信号的强弱,提出一种以C8051F060为控制核心的声波信号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采用压力场声波传感器将可识别的声波信号转换为适当幅度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由程控滤波器地处理后直接送至带高速ADC的单片机进行处理,最后以SYG2401281图形点阵液晶为显示器件实现声波信号的实时显示。  相似文献   

12.
凌轲  左韬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112-1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物体的识别。本文面向欲了解RFID的基本工作方式、系统模块以及在供应链上应用的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最后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读者扫清RFID中的疑问和盲点。  相似文献   

13.
多种分类器在华北地区土地覆盖遥感分类中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MODIS 250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中国华北地区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MLC、Parzen窗、CART决策树、BP神经网络、Fuzzy ARTMAP神经网络等5种分类方法进行区域尺度上土地覆盖制图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Parzen窗法分类性能最优,CART和BP其次,Fuzzy ARTMAP表现较差;(2)CART决策树具有较好鲁棒性,但缺点是样本代价较大,BP神经网络分类器能达到较高精度,但缺点是需较高质量的样本和网络结构参数难以确定造成其稳健性较差,Fuzzy ARTMAP则未能表现出理想结果;(3)训练样本数量差异造成:MLC的分类精度差异值低于5%;Parzen窗法和Fuzzy ARTMAP差异在5%-10%之间;CART和BP差异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是当今无线通信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热点,它具有抗多径衰落、频谱利用率高、采用自适应调制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宽带无线接入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基本频率复用策略出发,基于频率复用策略的研究方法和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提高频率利用率的频率复用策略,并对其在OFDM系统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庞云 《大众科技》2012,(12):33-35
采用理论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高效率、宽频段和圆波导馈电的太赫兹频段波纹喇叭天线。分别比较了天线长度中每个波长分别具有3,4,5个波纹周期时的驻波系数,增益和频率的对应关系和天线在E面和H面的辐射方向图。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低旁瓣、轴对称、交叉极化小的性能。天线的驻波系数小于1.3,最大增益为23dB,均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超宽带脉冲构造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谱共存和兼容是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为避免该系统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尽可能地利用频谱资源,有必要对脉冲波形进行合理设计。本文在脉冲信号的时频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具有升余弦滚降频谱的超宽带脉冲波形,该脉冲波形时域持续时间短,频域上满足FCC的规定;并构造出具有正交特性的时域脉冲波形,使之适用于高阶调制下的超宽带系统。  相似文献   

17.
浅谈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疆 《现代情报》2006,26(6):165-166,169
本文通过对射额卡、射频识别技术基本概念的阐述,对比了射频识别技术与现在条形码识别技术的差异,论述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环境下情报分析方法与情报分析软件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周瑛  周焕  潘玮 《现代情报》2017,37(7):15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情报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概述了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及情报分析的发展趋势,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情报分析方法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从中归纳出基于知识、文献、组织、专家、认知心理学等10类传统情报分析方法并指出其局限性,对7类大数据背景下的情报分析方法及常用情报分析软件进行了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太阳射电爆发精细结构的特征提取和参数统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动态频谱图中提取出斑马纹和纤维这两种精细结构的主要频带并去噪,以得到其清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连片搜索算法,确定整个爆发区域中所有的精细结构。由此,可以计算精细结构的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揭示太阳射电爆发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大运  熊康宁  肖华 《资源科学》2018,40(8):1672-1683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西南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利用1960—2016年33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集,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空间插值、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贵州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极端气温暖系列指数呈上升趋势,夏日日数、暖日日数、热持续指数、热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6d/10a、2.7d/10a、0.02d/10a、0.2次/10a;冷系列指数呈下降趋势,霜冻日数、冷夜日数、冷持续指数、冷持续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6d/10a、-8.0d/10a、-0.5d/10a、-1.0次/10a,进入21世纪后升温速度加快。极端气温表现出非对称性现象,冷系列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幅度大于暖系列指数,其中暖日日数升幅最大,冷夜日数降幅最大,且与海拔关系密切。多数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发生在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厄尔尼诺对暖系列指数影响较大;拉尼娜对冷系列指数影响较大,在次年其影响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