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都要用到语文;语文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和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语文课堂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生活,在实践中延伸课本,创造生活,营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环境,真正实现"活"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批判地指出了传统教育理念脱离生活的弊病,构建了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当前家庭教育远离生活、封闭式管制、习惯性干涉等误区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樊敏宇 《考试周刊》2014,(53):190-191
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从生活中来",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操作材料等来自生活,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二是"到生活中去",即让幼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5.
黄胜梅 《文教资料》2007,(19):118-119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生活的过程。从生活的角度和层面探讨教育的生活属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本体论角度看,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从价值论角度看,教育生活追求幸福而完整;从方法论来说,本文主张通过构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生活、构建基础性和理想性统一的教育目标、构建着眼于生活世界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重要观点。生活教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相一致。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理论围绕"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提出的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功能与方法,体现了教育与生活、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诸关系的协调与统一,处处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一、生活教育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相似文献   

8.
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的,以学生能接触到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以学生体验生活、构建生活为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变为生活化的、体验式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9.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看一堂课是否适合幼儿,也可从生活角度出发,看其是否来源于幼儿生活,是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理解的、需要的。幼儿的生活,丰富多彩;幼儿园的教育,也要与其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扎根在生活的教育,才是适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其核心"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说来,教育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他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时代在发展,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等都在改变,而对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仍有着十分深刻的探索、践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时代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针对教育的施者即整个教育体系,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更多的针对受者即普通大众.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有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哲学观应该包括两层要义,即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教育的生活化包涵了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生活化;生活的教育化则包涵了生活是个学习过程,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教育的宗旨是为了生活的幸福,因为教育本身是幸福的,并且还能促进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留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生活教育理论很早就已经提出,但是它仍对现在的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活即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作用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活离不开教育,有了教育的发展才能推动生活素质的提高,同样教育也离不开生活,教育是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教育.本文对"如何做到生活即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昨天"生长新知;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生活和数学勾连,以"今天"的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以数学知识提升生活品质,向"明天"生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的"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教育材料、教育方法、教育工具、教育环境都可以大大优化;先生应该更多,任何人都可以做师生。他从社会和政治高度研究中国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又不尽相同。本文深入剖析二者的相通之处和差异所在,感悟两位大师的教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过集体生活时常常出现矛盾,走上社会后心理承受力差,不喜欢被说教。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决定教育,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观点启示我们在开展中职生思想教育时应立足于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优良的集体生活氛围;立足构建有效的顶岗实习沟通机制,指导而不代替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关注学生对生活道理的理解、领会和自我教育,避免急于求成和空洞的说教。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方面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具有教育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征.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与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契合,为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提供新样态、新思路.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要以劳动观教育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