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传星 《编辑之友》2011,(3):115-116
郑振铎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收藏家和训诂专家,更是一位爱国主义编辑家。作为编辑家,先生的编辑思想受人重视,然而其编辑思想中的主体性特征,并未受到特别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对先生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作一论述。我们说某一编辑有着自己的编辑思想,恰恰是说他的编辑思想不同于其他的人。所谓"自己的编辑思想"即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郑振铎编辑思想的主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个体生存方式渗入、个体性暗示、  相似文献   

2.
周振甫先生离开人间走了,殒落了一颗编辑的明星!几个月前也在八宝山为另一位编辑家郑效洵先生——这位外国文学翻译家和编辑家,是我编辑工作的引路人——送行,现在周先生又离去了。哲人其萎,好些天我的脑际总浮现出周先生和善又有些腼腆的微笑。我学生时代在上海时,常读开明书店的书刊,就知道周振甫的名字。许多年来又陆续读过他编辑或创作的一些书籍和文章,并且了解周先生的人格和品德。80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中宣部出版局编撰过《编辑家列传》,共出过三本,收在《编辑与出版丛书》中,这三本《编辑家列传》收有编辑家404人,都是现代著名的与工作突出的人物。过去编辑工作不为人们注目,编辑除非本人是作家,不然称不上社会名流。近些年来领导上与舆论界大加宣扬,编辑开始排上名次,而且也列有高级职称,出版界有点慰籍。  相似文献   

4.
王任叔(1901~1972)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他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近代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期间,他制订了中外古今文学名著的选题,倡议出版中外文学名篇《文学小丛书》以及中外名家的影印文学古籍等,为繁荣出版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编辑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研究,其编辑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编辑是通过作者为读者服务的 王任叔说过:"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是通过作家来为人民服务的."王任叔在这里是在强调联系作者、尊重作者的重要性,如果不联系作者、不尊重作者,拿不到稿子,编辑就失去了为读者服务的手段,也就无法履行编辑的职责.同时,编辑也要积极发现、培养作者,为自己的作者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新沂市王庄镇,有这么一个人,把自己的一颗心全献给了农村广播事业。他,就是镇放大站站长吴炳都。这位年近50岁的老吴,说起他,全镇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他的足迹早已踏遍全镇22个行政村。经他手中修好的各种有线广播设备和电器,也早已不止千儿八百件,而他从不  相似文献   

6.
老一辈知名编辑家孙伏园在编辑实践中,善于组稿、团结作家,讲求宏观启蒙、理性求实的鲜明编辑特色,实现了编者以其独特的编辑个性和思想个性使出版物具备了鲜明特色。孙伏园的编辑特色给中国现代报刊史留下了一笔值得后辈编辑人借鉴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编辑为知名作家编书立传不是新闻,知名作家为当代普通编辑立传出书是新闻,是在出版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新闻。青海作协副主席、散文家王立道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烛照篇——黄伊和当代作家》一问世,十几家报刊和广播电台纷纷作了报道,有的还发表了部分章节,说明大众传媒对这部专著的重视。一位在中国社科院工作的老朋友得到此书的当天才读了两章就急忙打来电话,问我看过了没有。他说内容实在感人,干编辑这一行的奉献精神和事迹外界知道得太少了,应当广为宣传介绍。 由谁来宣传介绍好呢?编辑写自己未尝不可,但不免有局限性,许多事情不便由自己说,看问题也往往不如旁观者清。由作家来写编辑,效果显然比编辑写自己好。编辑活动主要涉及作者及其作品,一部部作品从孕育到诞生,编辑起了多大作用,功过如何,作者最清楚。这部以黄伊为主轴的当代文学编辑家传记写得很成功,感人至深,读后得益良多。本书有三大特色给我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8.
经张伯海同志推荐,叶子铭先生为青年学者李频著《编辑家茅盾评传》(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宋应离)作了序,序文说——1983年3月下旬,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茅盾研究学术讨论会的开幕式上,周扬同志在谈到对茅盾的认识时,曾以自省的口吻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认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是不容易的。”他在谈到茅盾的多方面贡献时还说:“我觉得好像存在这样一种认识,就是只把茅盾看成是个大作家,而对作为编辑、评  相似文献   

9.
编辑,有时被誉为“伯乐”,或被称赞为“九名英雄”。能称得上伯乐的编辑是有的,鲁迅、叶圣陶、茅盾都当过编辑,对培养扶植新一代作家有过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伯乐。还有一批老作家,如张光年、赵树理、冯雪峰、侯金镜、孔罗荪、王任叔(巴人)、楼适夷、秦兆阳、萧殷、秦牧、严文井、书君宜……也都当过编辑,主持过出版社或一个文学刊物的工作,曾经把很大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编辑工作上,许许多多新作家的出现,许许多多优秀作品的诞生,都和他们的热情关怀与亲切指导分不开,至今文坛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佳话。他们是当代的伯乐,他们受到人们的崇敬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是编辑,又是作家,而且是先成为作家,后当的编辑,是作家兼编辑。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0.
李:陈社长,我刚从老作家严文井先生家采访赶过来。时间晚了,冒昧上门打扰!陈:他给我来过电话,介绍你要来访,十分欢迎!我最近工作很忙.明天又要出差离京。咱抓紧时间吧。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只有睿智的人,才喜欢自嘲,也敢于自嘲。自嘲,恐怕也是拥有反思能力的一个标志。而在严文井的自嘲中,似乎还隐含着一种玩世不恭,从中你可以品咂出一丝苦味来。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这一特点格外突出。  相似文献   

13.
用一颗燃烧的心,用整个生命去写诗的范方,①虽然自个儿瘦成一竿修长的竹子,但他“把空心菜去营养整个天空的蓝”,②给世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精神食粮——《还魂草》、《今夜星空》、《剑魂蝶影》三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现今艾滋病在非洲大陆猖獗,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以不同的速度广泛传播流行,随时都在危害、吞噬着许多人的生命。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一直热衷于艺术和政治活动。为救助艾滋病患者,他编辑了一本当今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集,由作家授权免费出版,由许多国家的出版商出版而不收取任何利润,只负责支付费用。世界各国的20位作家热烈响应《,爱的讲述——文坛名家献给艾滋病防治事业的故事(》TellingTales)一书就此编辑而成。此书所有的版税和利润都将捐献给帮助艾滋病受害者的机构。译林出版社欣然接受这本公益图书…  相似文献   

15.
作家如老舍者,算是够大了吧?他称编辑为元帅,自己顶多是个先锋,只要元帅有令,自己就会拍马提枪,冲锋陷阵。许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比喻当做一种幽默,我却以为老舍先生准确地道出了编辑和作家的真实关系。碰上好编辑,是作家的幸运。倘若遇到大编辑,就  相似文献   

16.
严文井先生 我第一次见到严文井先生,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我正担任老作家徐迟先生的工作助手,协助他编选<徐迟文集>,并帮助他查找一些写回忆录的资料.徐迟在回忆录里写到了两件与严文井有关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起了我的好奇.  相似文献   

17.
在近十年来的编辑学研究中,许多有关编辑概念、编辑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有关编辑史的论著,都提到孔子是编辑家这一论断,还有一些专题论文认为孔子是中国最早的编辑家,中国编辑的祖师爷;孔子作为编辑家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本人在著作方面的贡献。也有一些论著提出,把编纂与编辑混为一谈,断定孔子为编辑家,是缺乏说服力的,按照古代精神生产方式的特点来分析问题,即使孔子参与了古代文献的整理,也只能说孔子作为当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参与了某些古代的著作活动,与作为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编辑活动无关。这就形成了在孔子是否编辑家这个问题上出现的肯定论与否定论的分歧。鉴于分歧的实质并不是对孔子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是有关编辑学学科建设中一些基本理论的争议,特将双方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以期引起进一步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萧乾先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他早年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编辑工作,晚年对编辑出版工作仍十分关心,就在他辞世前不久还在医院抱病为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即将出版的书评随笔集《渡涛上的足迹》作序。这是萧乾先生生前最后写的一篇绝笔文章。  相似文献   

19.
大山赤子──记旺苍县委报道组组长何学元何光贵有人把青春献给了金钱和名利,而他却把青春献给了大山,为山区人民奉献出一颗赤子之心。他就是旺苍县委报道组组长何学元。何学元生于川北大巴山农村,巍巍大巴山给他忠厚坦率的秉性,滔滔白水河给他灵气与睿智。初中毕业后...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仅就古代编辑史的一些片断,谈谈对我们现代编辑工作的启示。第一个编辑及其编辑理论编辑,做为一种职称来说,是近代才有的。它概指以他人著作做为自己的工作对象的一部分专职人员。但做为一种职业来说,则古已有之。可否这样说,自从有书开始,就有编辑。不过,古代多是著作家兼编辑家,或编辑家兼著作家,编著往往不能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