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田明路 《记者摇篮》2004,(6):21-21,23
辽宁电视台开电视评书先河。为评书这一以语言见长的民族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评书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是直到今天。电视评书开播已近20年,却一直没有像广播评书那样在全国“火”起来。电视评书“火”不起来.“火候”欠在哪里?许多从事电视评书的编播人员一直为此而困扰。  相似文献   

2.
空间舞台,独领风骚田连元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人担心电视取代广播,而在屏幕上家喻户晓的著名评书演员却说──广播,是拥有亿万听众的空中舞台,而长篇广播评书便是这舞台上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她以长篇连续、题材多样、雅俗共赏、生动感人等特点倍受听众青睐。我从青...  相似文献   

3.
田连元,第一位将评书引入电视的表演艺术家。1985年他的评书联播《杨家将》在辽宁电视台试播成功,此后他的名字便和电视评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事实上,田从五六岁时就开始接触评书,他记得当年跟父亲去书馆,父亲在台上说书,他就在书桌下听书,听到兴奋处就总想伸出头看,但是只要他一伸头,父亲就打他一扇子,让他老老实实不许动。弹指一挥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  相似文献   

4.
电视是传播界的“哪吒”,它一出世就横冲直撞,不知道什么“后不僭先”的老例,毫不客气地抢占着大众传播园地里老大哥们的地盘。广播工作者对电视的冲击有两种片面性态度:有的同志只看到了电视的强大冲击,于是感到广播大势已去,精神不振;有的同志只看到了广播仍然在发展,于是便无视电视的冲击,掉以轻心。应当承认,广播和电视都有大的发展,广播并没有呈现出“大势已去”的颓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7,(2):80-80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最近联合中国唯一的评书艺术研究机构——大地评书艺术研究所,成立了“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全国广播评书节目发行网”。  相似文献   

6.
吉宁 《现代视听》2012,(5):70-72
本文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评书节目录制引入"小剧场"形式的全新尝试出发,通过对比今昔的广播评书节目特点、分析广播节目与小剧场融合的利弊、阐述节目录制新形式对听众收听互动产生的积极影响,提出了广播小剧场评书符合当今评书节目发展需求的观点,探讨新形式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广播小剧场评书的发展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广播节目的不断创新提供新鲜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田淼 《记者摇篮》2012,(6):47-48
近年来,广播评书艺术呈现产业化发展——不仅吸收和发扬了传统民间评书的精华和魅力,更具备了时代性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和初步条件。伴随着电台广播的兴起,广播评书发展进入到一个中兴时期,其市场潜能并未充分发掘。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广播事业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如今媒体竞争十分激烈,无论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还是异军突起的网络媒体,都如雨后春笋般争夺着受众的眼球和耳朵,有很多受众甚至抱怨,一打开电视就有五六十个频道,都不知道看哪个好!广播里,省级多个广播频道纷纷落地,更削弱了地市级广播媒体的竞争力。受众的大蛋糕就那么大,应该如何在这种铺天盖  相似文献   

9.
王建平 《新闻传播》2010,(8):109-109
制播分离是目前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热门词之一。在电视行业,以电视剧为试验田率先实践制播分离之后,广播行业也开始尝试这一样态的运营模式。事实上,制播分离对于广播这个行业来说,并不是自今日起才有的新鲜事物,可以说自广播电台播放外购的评书节目时起,制播分离就已经存在了,从这一点来讲,广播事业的制播分离走在了各类媒体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11.
再也看不到他新写出的、散发着墨香的古奥而又典雅的大篆和汉简了; 再也听不到在他摆满古玩和字画的书斋里。他同我谈文论道、纵论时事、赏评书画的朗朗声音了;  相似文献   

12.
话说·说话     
我刚来北京时,很不习惯的士司机的聒噪。那时刚去新单位就职,陌生的节奏和人际,是不能确定的洪水淹没我。常常深夜才离开,拦一辆车,师傅搭讪几句,见我不响应,便扭开电台。评书声洪亮饱满,像一颗硕大金黄的向日葵,立刻撑满了的士空间。不听评书已经很久了。小时候,趴在床上听过《岳飞传》,喜欢得不行,睡里梦里也是一身白袍银枪、骑在白马上的岳飞,那是我们童年的白马王子。湖北虽然也有湖北评书,说来惭愧,我似乎没听过。楚地口音口齿绵缠,绝没有京片子那么铁嘴铜牙,实在不是说评书的料。而现在,在北地,我重新爱上了评书。就在这一个个深夜的…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传播的快捷特质,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人们的娱乐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广播评书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但仍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广播评书编辑如何更好关注听众心理,从听众需求出发,提高自身素质和编辑技能,制作更多、更好的听众喜闻乐享的评书节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我爱看陈辉的电视纪录片,不仅因为我们是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电视作品中看到了他的性格、他的才能和他的追求;看到了他近几年来在电视纪录片领域里不断探索的足迹。一九八三年,陈辉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播》2008,(4):30-30
中国广播报报道日前,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图文广播正式开播,从此,抚顺广大市民不仅能从抚顺电视荧屏上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也可以看到由高清多区域动态画面带来的抚顺电台新闻、交通、音乐、评书四个频率的各档节目、节目内容介绍和主持人的相关资料,以及新闻资讯、天气预报等。伴着图文广播开播,抚顺电台新闻广播《行风政风热线》、音乐广播《音乐自驾游》、交通广播《司机,你好》三档节目已相继步入电视荧屏,广播主持人也通过荧屏与广大听众、观众见面。图文广播成为抚顺电台积极应对新形势、探索广播新途径的又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兴媒体覆盖广、传播迅速的特质,传统广播评书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本文结合新形势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广播整体发展前景和实践中,对广播评书生存现状、适应新媒体创新空间、在实现其公益性前提下如何跨入市场等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各级各类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中,几乎都有评书一席之地。探究评书在广播节目中历久不衰的历史,与时俱进地在广播节目中给予评书恰当的定位与发展空间,对于评书和广播的互动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化文化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相对于之前的报纸、广播,它的传播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以其传播迅速、声画一体等特点,很快成为最流行的文化形式.如果说“广播就像《旧约全书》,能听到圣人的教诲,却看不到他”,①那么“电视就像《新约全书》,因为在电视里,圣人变得栩栩如生,就像在我们中间一样”.  相似文献   

20.
广播评书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听众喜爱。在受众被多种媒体分流的情况下,我们须用心办好评书节目,不断扩大评书宣传这块阵地,让这一古老的艺术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