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妍 《文教资料》2013,(31):23-25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是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对艺术下的一个经典定义,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她的符号理论得益于恩师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的本体论阐释,从而剖析了各种艺术符号的具体特性。而针对其中的艺术创造抽象过程所得到的艺术幻象,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用了很大篇幅阐释了其产生、特征以及各门艺术类型的基本幻象与二级幻象问题。认为“幻象”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起源于西方的符号论美学,是一个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问题的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艺术是种形式的创造,是种特殊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艺术家把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到的思想、情感以及美学趣味等,用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3.
符号论美学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风靡欧美的美学思潮。它认为,符号是揭示意义的一切现象的集合。符号美学主要是围绕“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一命题而展开,它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以符号美学的观点看来,古诗词阅读也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外在的语言形式(能指)和这种语言形式所揭示的文化内涵(所指)所组成,而这种文化内涵的实质就是人类生命活动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形式。并赋予人功能性的定义,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符号的动物,宗教、神话、语言、艺术是人类符号活动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其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符号形式之一,有其独立自主的价值。它通过能动的直观,借助感性形式,将对象世界客观化,发现符号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6.
在自己心里唤醒亲身感受过的一种情感,然后运用动作,线条,颜色或用语言表达的形式,把那种情感传达出去,以便旁人也可以感受到那种情感——这就是艺术的活动。艺术是人的一种活动,它的要义在于:一个人自觉地通过某些外在的符号,把亲身感受过的一些情感移交给旁人,使旁人受到这些情感的感染,也感受到那些情感。引自《西方美学史》1979年版572页这是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列夫·托尔斯泰给艺术和艺术活动下的精辟的定义。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个定义似可完善并归结为:客观世界——(艺术家的)情感——艺术形象——外在的符号(包括动作、线条、颜色或语言表达的形式等)——(欣赏者的)情感——再创造的艺术形象——返照的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从原始先民始 ,人类就萌发了艺术的种子。原始艺术是一种表达情绪的姿态符号。在共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 ,原始人用越来越多的艺术形态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想像。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艺术日益走向繁盛 ,于是有了音乐、美术、戏剧、曲艺、电影等种种艺术形式。但无论何种艺术 ,一旦人们进入它的范畴也就进入了审美 ,便感受到艺术的触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艺术作为美的最高形式 ,它的任务是感动心灵 ,美的功能就是“感动心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由此可见艺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提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主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创造性表达。”大班创意装饰画《家》,就是笔者从我班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纲要》精神设计的一个活动,旨在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挖掘幼7LOtl造性的艺术表达潜能,满足幼儿的表达欲望。  相似文献   

9.
艺术是人类在情感领域的符号活动,艺术通过形象表现情感。我们被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象所吸引和感动就是因为我们在对象身上认出了我们自己的某些情感表现。外部事物各种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美感是因为这些感性形象与人的内在情感存在相同的结构。艺术形式也存在着与生命形式相同的结构,各门艺术虽然有种种差别,但是它们存在共同的深层结构--生命的形式或情感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王妍 《文教资料》2014,(30):30-31
苏珊·朗格的艺术理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引起一个广泛的研究热潮,就其“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形式创造”指出了艺术符号、人类情感、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诸概念之间的密切联系,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后,朗格的艺术理论并未失去它的光彩,反而更加彰显出“再阐释”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幻象”和“直觉”在朗格的艺术“生命形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朗格认为,幻象就是艺术中的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品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幻象是生命情感的艺术载体,它具有直观性和“他性”的特征;朗格的直觉观与传统的直觉理论不同,她认为“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一种特殊的表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温婷 《文教资料》2008,(25):73-74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论关学,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艺术的符号论在人类情感与生命形式的统一中获得求解.艺术抽象具有超越性的价值.从艺术创作出发,以基本幻象作为艺术分类依据具有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文艺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古今中外没有那个文艺家不把情感放在艺术创作的首要地位,情感是开启文学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什么是文学的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同自己的具体关系的体验,是主体对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反应,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受着人的生理机制和社会经验的制约。人类对世界的把握有两种方式,一是理性的判断,二是情感的体验,判断是种认识活动,体验则是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活动,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没有价值意识,人类就不会给自己提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因此,人们历来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效果。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价值性原理和“有用就是真理”这一实用主义命题的区别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5.
艺术符号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符号.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就是表现人类的共同情感,而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突出艺术的情感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或业余活动中,运用艺术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幼儿艺术活动及其社会化功能探析张卫民黄文伟艺术是美的象征,它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新近推出的《2000年大趋势》一书中认为,未来世界走向的十大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艺术在90年代将会有空前的发展”。艺术的繁荣发展,必然向艺术教育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创造性地阅读。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就变成了无水之池。”同样的道理,没有了情感,学生也就只能“死读书”。特级教师王崧舟深谙此道,他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创造性地阅读。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就变成了无水之池。”同样的道理,没有了情感,学生也就只能“死读书”。特级教师王崧舟深谙此道,他执教的《一夜的工作》真正实现了学生与老师、文本,甚至与文童的主人公——周总理之间最真挚的心灵碰撞,拨动了学生心中的“情”弦,课堂因此而真情四溢,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9.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述神话时,提出神话是一种“生命形式”.他从原始人类的主体性的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生命情感的客观化等方面论述了神话作为“生命形式”的内涵,揭示了人类创造文化符号的最初历程,对文化符号学派的艺术“生命形式”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符号     
康丹 《华章》2013,(27)
文化是人类群体共同创造的产物,不同的群体因包含不同的思想、意识、情感、心理等因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类型。因此,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的“类生活”的活动的产物。文化的“类”是依赖符号而表现的。文化是人类共同体在实践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类”为特征,以符号的形式表现的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体系。虽然文化依赖于人类共同体的生活与实践,但仍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符号作为文化表达的载体和传播传承的工具是人为设置的结果,随着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扩充,符号的出现使得文化具有隐形和显性两种存在形态并且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