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洛克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一生著书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上、下篇和《人类理智论》等等。其中《政府论》上、下篇是他的代表作。所以文章主要依照《政府论》论述其自然法理论、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政体学说、自由思想和法治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2.
渠敬东 《教师》2014,(20):F0002-F0002
洛克和卢梭是西方现代思想的两大奠基人,本书旨在通过文本解读的方式从总体上把握这两位思想家的教育哲学思想。由王楠撰写的上篇通过洛克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洛克《人类理解论》中对人性的分析,《政府论》中对政治社会的考察联在一起,全面阐述了洛克通过教育培养现代社会中自由理性的人的基本思路。由渠敬东撰写的下篇集中深入地考察了卢梭的《爱弥尔》一书,不仅和上篇对洛克的教育思想的考察构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张力的对照,也勾画出教育在构成现代社会的人心秩序方面所经历的一段重要历程。  相似文献   

3.
洛克政治哲学中有关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政治构想,建立在其自然法理论的基础上。在《政府论》下篇中,洛克通过对传统自然法理论形式上的回归,论证了自由主义宪政的基本原则,对近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洛克自然法理论的矛盾则是他企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妥协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把人权作为一种政治口号和政治工具,为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服务。当前,弄清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实质,阐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理论,对于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彻底揭露国际敌对势力的政治阴谋,是十分必要的。(一)人权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最早提出人权理论。他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独立的。”(洛克《政府论》上,第59页)在洛克思想的影响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系统地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他认为,每个人都生而  相似文献   

5.
洛克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的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其传世名著《政府论》一书中。文章通过对其自然权利理论、社会契约理论和分权制衡理论的分析,认为有限政府是洛克政治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6.
自由思想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奠基人、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自然法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其不朽名篇<政府论(下篇)>中,洛克虽然没有专列章节探讨自由问题,但其自由思想作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却贯穿始终.在洛克那里,作为其理论基础的自然状态首先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然而,自然状态的不稳定性,又使得人们为了实现真正的自由从而选择政府这一组织形式,通过政府制定的法律扩大和保护自由;同时,政府本身的目标就是保障人身行动自由和财产支配自由;不仅如此,洛克对权力分立理论的论证,也是从保障人民自由的角度出发的.可以说,在洛克的<政府论(下篇)>中无不闪烁着自由思想的光芒,其自然法理论实际上就是自由至上的自然法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的代表作《政府论》中阐述关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一些主要观念,并且通过与以往自由主义学派(主要是霍布斯和斯宾诺莎)观点对比来揭示洛克政治哲学思想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思想是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片论》实质上是洛克为政治共同体培养合格公民的德性教育计划。洛克的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导公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自由。自由不仅意味着权利,而且意味着责任,真正的公民自由是自由与责任的统一,这一点是《政府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教益之一。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教导我们要反思自己政治义务的本质以及我们对国家所肩负的公民责任。  相似文献   

9.
洛克的《政府论》是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段革命的理论武器,也是英美自由主义学说的经典著作,本文着重讨论洛克对国家及政府的政治权力规则的探讨,认为洛克规定了国家和政府的合法性根据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对此做出论证,最后对政治权力做出了种种限制,概而言之,合法性,理性和有限性是洛克政治权力的核心规则。  相似文献   

10.
依据<政府论下篇>,洛克以政府的产生、政府的法治和内部分权原则、政府与政治社会的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构建了自己的政府理论.洛克的政府理论既包含了合理、进步的一面,即为创建有限政府和保障消极自由提供了理论资源;又由于他难以驾驭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变迁而遭遇了理论困境,即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政府产生问题上不具有解释力以及无法落实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11.
政治生活离不开对平等和正义等问题的探究,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更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这篇论文主要结合洛克的《政府论(下)》浅析了公平、结合柏拉图的《理想国》浅析了正义。  相似文献   

12.
约翰·洛克(1632——1704年),是十七世纪英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唯物主义经验论菩名代表。本文试就其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做一些探讨。一、洛克的政治思想洛克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政府论》两篇。(本节所引洛克言论均见此书)在上篇,他对君权神授,王位世袭做了有力的批判。洛克驳斥了封建统治者及其卫道士宣称的国王的专制权力是直接来自上帝,因而其王位应该世袭并有无限权威等等的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洛克研究的深入展开,曾经备受冷落的《政府论上篇》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政府论上篇》不仅不是无足轻重的批判性论述,而且这部文献的整体结构体现了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深刻洞见;自然状态具有两种含义——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和国家之间的自然状态。这一洞见为解读《政府论下篇》提供了恰当的线索。洛克在残留的《上篇》中更多地致力于阐述个人之间的自然状态。《下篇》偏重于自由义,《上篇》则偏重于平等义,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在此意义上,《上篇》的研究是完整理解洛克政治哲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洛克的《政府论》和《教育漫话》,不仅他本人很少互相引证,而且国内教育学界也较少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洛克政治哲学与其教育的关系入手,挖掘他的政治哲学对其教育思想的影响,找出蕴含其内的相关性,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民及公民教育;二是财产、理性与父权;三是自由观;最后得出联系洛克政治哲学和教育思想中的关键词是自由。笔者期待能够拓宽对洛克教育思想的认识基础和研究路径。提供一种研究洛克教育思想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洛克的政治哲学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那样在《政府论》中得以完整表述,而应当结合其《人类理解论》才能得以完整的理解。洛克以其独有的谨慎确保其政府学说的确定性,包括理论层面上的可能性与实践操作的可能性。在理论层面,洛克通过对那个时代自然法的三种理解即上帝、城邦道德及理性的三重颠覆,开辟了自然法向自然权利转变的道路,为政府起源奠定了其本身的政治哲学基础。在实践层面,洛克通过人类结成公民社会的心理分析及操作可能性分析,论证了政府何以可能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6.
《政府论两篇》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部伟大著作。洛克创作这部政治论著,是在面临查理二世施行“暴政”的情况下,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和义愤,为那些决心捍卫自己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宗教,反抗暴君的人们的政治活动进行的辩护。  相似文献   

17.
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英国革命后期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出身于英格兰默赛特郡格顿城的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其父曾做过律师。1652年,洛克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学习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毕业后留校任讲师。从1667年起,他追随艾希利勋爵(后来的沙夫茨伯里伯爵),在其家居住了15年之久,受其影响很大。洛克多次在伯爵手下担任政府职务。后洛克受伯爵牵连,遭到复辟王朝的迫害,于1684年出逃荷兰。1689年回国后,开始著书立说。 洛克著述很多,著名的如《人类理智论》、《宽容异教的三封通信》、《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的效果》、《基督教的合理性》、《论教育》、《政府论》(上下篇)等。洛克在哲学上继承了培根和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详尽地论述了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相似文献   

18.
吴飞 《中国德育》2008,(11):92-92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16、17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  相似文献   

19.
吴明 《培训与研究》2005,22(3):59-61
洛克是英国17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人类理解论》是其主要的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洛克主要是论述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及其范围,但书中对快乐与痛苦的阐述也颇令人玩味,反映了洛克作为一位大哲学家的丰富哲学思想。由于洛克对快乐与痛苦的论述比较分散,因此,本文主要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的观念论这部分洛克对快乐和痛苦的论述做了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概括,使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洛克的快乐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公意     
有时,人们把卢梭的政治思想视为契约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社会契约论》命名的。我们有理由把卢梭归入契约论的传统中,因为像洛克和霍布斯式的契约论一样,他通过诉诸前社会状态,来解释后天义务(acquiredobligation)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