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因为抗战逃难的关系,我到十一岁才进学校;但很早我就自己开始看书了,图书便是我最早的老师,我记得的第一位老师是《列那狐》。那时我大约五岁,已经通过“看图识字”认识不少字了。“牛”字旁边画着一头牛(印象最深的是这头牛身上一块白一块黑,和我所见的黄牛大不相同),“食”字旁边一碗米饭一双竹筷,但这单调的“看图识字”,我已经不想再看了。  相似文献   

2.
小的时候,我家喂了一头大黄牛。那时爸爸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小镇上做清洁工,每天早晚都要赶着牛拉的板车到每家每户去运垃圾。闲着的时候。爸爸叫我牵着牛儿,到田沟里去喝喝清水,到荒坡上去啃啃青草。有一回,大黄牛发起脾气来,我怎么也牵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故事     
村里有一条清浅的河,河上搭着一座古朴的石桥,桥上每一块石板相衔处都开满了野花.风起时,花香从桥这头吹向桥的那一头,也让我们的故事走进对方的人生. 我们是生在一个村子里的孩子,一家住在桥南,一家住在桥北.我们清楚地记得童年时光在河滩里捡起的鹅卵石,水渠边的野菊花,夏夜里的萤火虫,放过的烟花和遗失的布娃娃,还有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或快乐或悲伤的回忆.  相似文献   

4.
头顶头 大黄牛,小黄牛, 见了面,头顶头, 顶着头,慢慢走, 往前三十一, 往后二十九。 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一组,面对面,胳膊抱胳膊。两人用头顶一气球,然后按儿歌提示做动作。规则:①不许掉球;②不许把球顶破,否则为失败者。谁顶的时间长,谁为胜利者。小朋友可分若干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小芹从小父母双亡,和惟一的哥哥相依为命。嫂嫁过来后,小芹黄巴巴的小脸一天比一天水灵。嫂不光会做一手好饭食,针线活儿更绝。哥不穿的衣服,嫂大剪小铰,小芹就有了一身合体的衣服。先前,小芹身上穿的不是前托一块就是后披一片。佛是金装,人是衣裳,兄妹俩被嫂打扮得头是头脚是脚。但人无完人,金无足金,心灵手巧的嫂竟没能给哥怀上一个娃儿。这件事成了嫂的一块心病。嫂一天比一天憔悴,年纪轻轻的,头上竟有了白头发。哥是个能干的庄户汉子,干完地里的活儿再回家喂牛。哥养了两头牛,哥说等什么时候嫂生了娃儿,摆满月席时杀一头牛,让全村人都来…  相似文献   

6.
买卖问题的实践与解决(配合义务教育教材第五册使用)○杨松(吉安市古南一小问题情景]数学活动课上,陈开同学说:“我家是做贩牛生意的。前不久,我爸爸用650元钱买了一头黄牛,又以700元钱卖了出去。后来,爸爸又用850元钱将这头黄牛买回来,昨天又以900...  相似文献   

7.
《作文大王》2014,(5):29-29
“生不见底。” 这个字谜不难,答案就是——“牛”。 “牛”字最早可不是这个样。瞧,仓颉是这么“画”牛的:耳朵上面长着一双大犄角,多像旁边那头老水牛啊!只是这“牛”丑了点。  相似文献   

8.
据传,唐伯虎曾有一幅国画——《川上图》,画了一个人牵着一头毛驴过桥,桥下流水哗哗作响,波涛汹涌。小毛驴似乎很害怕,拼命地扭着头、撑着蹄,不肯上桥。牵驴人憋足了劲儿,用力拽紧缰绳不放。其实,画面上的人与小毛驴之间并没有缰绳,但那逼真的姿态、神情和动作让人感到缰绳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泥鳅     
这地方抓泥鳅的手段很特别:将芦苇秆截成两尺多长,中间拴一根线,线的一头再拴一根不足一厘米长的细竹枝,那细竹枝只有针那么粗细,两头被剪子修得尖尖的,叫“芒”,往剪开的鸭毛管中一插,穿上四分之一根蚯蚓,然后往水中一插,觅食的泥鳅见了蚯蚓张嘴就是一口,  相似文献   

10.
智改羊圈     
大数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对上帝提出怀疑而被学校除了名。回家后无事,小欧拉就一面帮爸爸放羊,一面读书。他读的大多是数学书。 爸爸的羊渐渐地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了一块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地,一算周长是110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爸爸正打算动工的时候,却发现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爸爸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怀念一头牛     
记忆里常常有一头牛向我走来。那是一头老黄牛。它已经很老了,老得走路都有些颤巍巍的。顺着山间的羊肠小道一路走来,它粗糙的舌头舔醒了我全身的经脉。如果能够活到现在,它应该和我一样大。小的时候父亲常常逗我:“你是和小黄牛一起来到咱家的。论生日,小黄牛还比你大一个月呢!”是的,那时它还是一头小牛。它的母亲在我家的院子里生下它不久,我母亲就在我家的土炕上生下了我。据说它刚生下来就结结实实的,很惹我父亲的喜欢。没上几天学的父亲居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好几天,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金彪”,着实让它享受了只有城里富人家的宠物…  相似文献   

12.
我记得的第一位老师是《列那狐》。那时我大约五岁,已经认识不少字了。“牛”字旁边画着一头牛(印象最深的是这头牛身上一块白一块黑,和我只见过的黄牛大不相同),“食”字旁边一碗米饭一双竹筷,单调的“看图识字”我已经不想再看了。连生表哥比我要大十多岁,他看的《天雨花》我一点也不懂。可是真应该感激他,不知道从哪里给我找来了一本开明书店出版、郑振铎翻译的《列那狐》。一翻开灰绿色的封面,洁白的洋纸上印着的精致而又生动的钢笔画,立刻深深地将我吸引了。  相似文献   

13.
周末,驱车回乡下,在一座桥头,我看到当路立了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行。但路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看不出路已中断的迹象。于是,我跟随前方的车流一直往前开。结果在桥的另一头,真的有人在施工。沙子石子等各种材料堆满道路,走在前方的车辆不断调头,形成一种来来往往、畅通无阻的假象。这不由使我想起丰子恺在《静观人生》里一段关于羊的描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  相似文献   

14.
快乐分享日     
王霞 《山东教育》2007,(10):37-37
有一段时间,孩子们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零食带刘幼儿园,在活动的时候.我常常发现,有的孩子把手藏在桌子下边偷偷摆弄玩具、看小画书,更甚者趁我不注意,把小零食猛地放进嘴中呵呵,这些鬼精的小家伙。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组织活动前,我经常进行一次“大搜查”,将孩子们的玩具、图书、零食全部没收.每当这时他们都会眼巴巴地望着我。没有办法,上课玩玩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天空被夕阳染成了红色,那是血一般的颜色。一个穿着军大衣的老人在夕阳下艰难地前行,身后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呼——呼——"一声比一声长的喘气声从斜坡上传来。他身体前倾,脖子伸到不能再长,像一头奋力耕耘的老黄牛。低下的头偶尔抬起,你会看到一张沟壑纵横的脸,脸上黄一块、白一块、黑一块的,几缕湿答答的花白头发搭在脑门上。他的身子不停地左拧右扭,见车子实在不往前挪才停下,拉下肩上的带子,放下车把,把车子固定  相似文献   

16.
贴尾巴     
星期五中午是快乐的十分钟队会,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因为十分钟队会中我们能做很多有趣的游戏.我最喜欢"贴尾巴"的游戏. 今天的十分钟队会开始了,主持人石南巩在大黑板上画了一头牛,这头牛有头有身子,也有四条腿,就是没有尾巴.他请小朋友们蒙着双眼给牛贴尾巴.  相似文献   

17.
袁涛 《中学生电脑》2005,(12):27-27
以前,很早很早以前,在北欧的某个小山村里,有对老夫妇,他们在很老的时候才生下个孩子。这个孩子叫“卡夫拉”,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不一样,因为他长着红红的眼睛。于是他想,他应该去寻找和自己一样的孩子们。那个时候,只有精灵们的眼睛才是红色的,于是,一天,幼小的卡夫拉带上小麦面包出走了。  相似文献   

18.
春天,小花牛在自家院子门前开辟了一块菜地,栽上了西红柿(蕃茄)秧苗。小花牛多施肥,勤浇水,过了一段时间,小花牛栽的西红柿苗子很快长到2尺高了,每个叶眼间都长出个大杈来。种了多年西红柿的大灰狗问小花牛:“西红柿苗这么高了,咋还不赶紧打杈呢?”  相似文献   

19.
下午,正当孩子们玩拼插游戏的时候,一只小麻雀飞进了活动室,孩子们乱作一团,唧唧喳喳地叫着、笑着去追赶小麻雀。有的小朋友爬上了桌子,有的爬上了窗台,有的拿衣服想把小鸟罩住,他们喊着、叫着开心得不得了。可怜的小麻雀在活动室里“惊恐”地撞来撞去,找不到出口,一头扎进了储藏间。我连忙阻止他们:  相似文献   

20.
画妈妈     
徐莹 《学前教育》2006,(4):37-37
快到“三八”妇女节了,我给孩子们讲了个《画妈妈》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东东在家等妈妈,他用最大、小一点、最小的圆圈画出了妈妈的形象,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主人公在家等妈妈的焦急心情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当我讲到主人公伸出小手数“1”时,有的孩子也伸出小手跟着数,东东数了一个长长的“3”,贴着门缝往外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