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武术的现状是练打分离,练套路的不能打,练散打的不能练。本文提出的散打“打练结合”就是把现代散打技术与武术功力练习、技击组合练习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提高散打运动员对抗能力的训练及实践过程。通过实践的设计、过程的实施及规则的导向促进“打练结合”实践体系的建立完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武术的技击本质为依据,试论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找出制约武术“打练结合”训练模式的相关因素为:⑴现代竞赛需要决定运动员的训练模式;⑵套路和散打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性质等方面的异同难以使一名运动员兼习两种项目;(3)武术国际化市场决定套路和散打项目均需要各自改进加强。并提出套路运动S在练习套路的基础上练习散打、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要有攻防含义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2011年是竞技武术研究的一个特殊阶段,由于未能如愿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正式竞赛项目,为此学者们对竞技武术的奥运发展进行了必要的回顾与反思,同时研究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一主要目标,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研究方法日渐科学化和精细化;武术竞赛规则的研究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竞技武术理论研究逐步趋于理性化和辩证化。作为竞技武术两大主要运动形式的套路和散打,除具备以上四个竞技武术研究的总体特征之外,还凸显出各自的特点。在积极向奥林匹克竞技运动靠拢的同时,竞技武术套路研究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精华的吸收与表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寻竞技武术套路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日益凸显;增强技击性、竞技性和观赏性始终是竞技武术套路研究的热点;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科学化领域,日渐加强对运动损伤、竞技能力和体能的研究。竞技武术散打研究日渐向科学化、纵深化发展;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成为研究的主流;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生理生化分析成为研究的新趋势;对竞技武术散打运动员心理分析的研究上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竞技武术研究必将继续深入探讨或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课题:其一,积极探索与奥林匹克竞技规范相吻合的武术奥运竞赛新模式;其二,积极探索竞技武术套路市场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整体推进;其三,加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对接的研究,为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汲取养料,促进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和谐共融;其四,建立竞技武术科学化训练体系,借鉴现代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竞技武术的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4.
竞技武术市场化发展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志禹  洪浩 《体育学刊》2004,11(6):56-58
综合分析了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现状、趋势,提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诞生、发展、国际化与实现“进奥”使命都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力争“进奥”的特殊时期,其市场化程度是有限的;散打竞赛,武馆、武校等技术培训市场应是竞技武术市场化与发展的重点;但在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进奥”之后,其市场化程度将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对普通大学生、竞技武术高水平套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注意瞬脱程度明显,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注意瞬脱持续时间均为945ms;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注意瞬脱程度较其他两组受试对象要轻,持续时间短(540ms);散打与套路两个项目运动员之间的注意瞬脱现象表现出了项目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武术的本质特质,分析了传统武术套路和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价值,提出了套路与散打相结合的发展设想,从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于万岭 《武当》2000,(1):28-34
在武术运动中,“关系甚为密切”的套路与散打之间正在出现“分离趋势”。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有两种观点颇为鲜明,一种观点认为,散打与套路历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套路是散打技法的汇总,散打是套路动作的体现,并强调,为保持这个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竞技武术的发展模式分为政府管理型、社会管理型、融合型三种类型。竞技套路应采用政府管理型的模式,竞技散打则应以融合型为主。展望未来,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散打竞赛市场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套路的表演和技术培训市场蕴藏着商机,科学技术是竞技武术腾飞的两翼。  相似文献   

9.
武术始终是通过展现它的“技击性”来凸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竞技武术散打是徒手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竞技离不开规则,可以说规则对整个竞技运动具有导向作用,而竞技运动的发展又为规则的修订提供了实践的基础,两者互相促进,互不分离。竞技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大体经历了“打擂”阶段的前期探索、“拳脚门”时期的“雏形建立”和新中国成立后“散手”阶段的“逐步定型”、“散打”阶段的“渐趋完善”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竞技武术散打运动逐渐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阐述了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历史渊源、提出背景、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期望解决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回归之路的障碍。期望通过研究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以防止作为竞技项目的竞技武术套路和散打在发展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受到武术技术本体的不相容性、竞技能力需求的差异性、及竞赛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高度一致性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实际实施中较难进行协调与融合。因而,当代竞技武术“打练结合”的回归,将不利于武术竞技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竞技武术职业化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竞技武术职业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武术职业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竞技武术职业化的对策及建议。发放问卷193份,回收问卷128份。结果与分析:1.我国竞技武术职业化发展现状(1)竞技武术专业队基本情况目前,全国武术专业队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各有30多支队伍。武术套路专业队一线运动员共有224人,二线运动员共有181人,一线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比例为55%;散打专业队一线运动员为205人,二线运动员123人,一线运动员占运动员总数的比例为63%。被调查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奥委会将在墨西哥举行全会,届时将揭开武术是否能进入2008年奥运会的谜底。在此之前,人们对国际武联公布的有关武术奥运项目的设项方案:“确定推荐武术套路的8个个人项目列入奥运会”,各有仁智之见。本文认为:套路运动的技术操作性比散打更复杂难以掌握,进入奥运会的难度更大,而不是相反。竞技武术必须按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理念改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建国50年来武术竞赛制度的发展进行回顾与思考。分析了西方体育文化对套路与散打两大竞赛体系的形成、竞赛体系化、内容简单化的影响。对当前武术竞赛发展中存在的国内外竞赛内容不统一、太极拳比赛引起诸多争议、套路竞赛制度改革滞后,以及套路与散打分离等问题进行探析。提出与国际体育竞赛接轨、举办世界武术运动会、开展武术套路职业联赛和推出套路与散打竞赛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现代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古到今,衡量武术的唯一标准始终是“技击”。“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华武术的灵魂,不论历史怎样变迁,“技击”始终是武术发展的前提。今天,作为“攻防技击”的代表,“散打”实现了武术的市场化,套路更加竞技化,但是,武术的“技击”特征却在遗失。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本质特征下的现代武术发展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6.
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运用文化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以文化融合为视角对竞技武术散打的相关争论进行新的解释。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批判与肯定、继承与借鉴进行深入的分析;得出竞技武术散打是传统武术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下的一种新的武术形式或新的竞技体育形式,是武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最后,对竞技武术散打的形成进行深入的思考,认为竞技格斗项目只是不同规则下的动作组合,竞技武术散打不是武术散打、武术击技的唯一,应该增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文化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1.竞技武术套路的世界性推广较之传统武术更具优势 (1)竞技武术套路技术要求向“高、难、美、新”方向发展,较之传统武术更易于走向世界; (2)竞技武术套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9,(12):1071-107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新媒体背景下武术传播产生的"后真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竞技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以及太极拳在传播过程中均出现"后真相"现象,产生"后真相"的主要原因是文学影视作品虚化真实武术、信息肆掠的传播背景与传播主体存在功利心等。建议:应加大真实武术的传播范围、增强网络监管力度以及提高武术官方网站讯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和理论分析法,对散打"练打分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变迁,武术的技术体系也是不断变化的,散打是传统武术与国外搏击术融合的产物;流传于民间"练打结合"的传统武术与散打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散打出现"练打分离"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