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幻想是童心天真的智慧窗,知识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而音乐是美的享受,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来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使童心在课堂上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2.
<正>有位音乐家这样说,音乐是高山、流水、太阳、月亮、净化心灵的天使,是万物之美的根源。音乐是能使万人同喜、同悲的魔法。音乐无界,让这跳动的旋律走进人们的心灵吧!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师要用童心去发现童心,用形象去增强形象,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努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探索中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在表现中创造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师要用童心去发现童心,用形象去增强形象,调动学生的生活情趣,努力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探索中理解音乐的能力和在表现中创造音乐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个性极强的艺术,每个人都可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成人常习惯于从理性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音乐,冷静但缺乏灵感;而幼儿常常用心灵去领会,所以更容易与音乐沟通。如果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们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6.
春苗需要雨露的滋润,童心需要音乐的陶冶.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怎样运用音乐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更强调的是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审美素养,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悟音乐节奏、节拍中的和谐美、内涵美,实现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纵观音乐科目的自身特点,优秀的音乐作品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好素材,老师应该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挖掘其中的德育亮点,融入更多的德育元素,用音乐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与音乐为伴,童心飞扬,用品德滋润童心,实现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童心美是萧红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她的许多作品都从童心出发,以童心去捕捉对象世界,去观察成人世界,也用童心去表现这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优美的音乐,以其悦耳的音调,高低流淌的旋律,令人充满激动的幻想,鼓舞着人们随着美好的想象去探索和创造。在音乐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新课程理念,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感觉音乐、体会音乐及创作音乐之中。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画面,把音乐与形象的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能使学生听懂和理解音乐作品。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5.
聂清华 《教育艺术》2003,(12):45-45
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课堂语言一定是自然优美的,上课似朋友般交谈、游戏,身体语言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举首投足犹如有磁性,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创造。高度的语言修养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创造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使课堂上的音乐美与语言美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从音乐的审美方面去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用教师的“美”,去启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用音乐的“美”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除了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审美要素之外,还要善于挖掘音乐本身所蕴涵的“美”来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日常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等,因此,可说音乐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欣赏的能力,懂得如何欣赏音乐,才能进一步去演奏或去探讨音乐。音乐教育并非使每个人成为莫扎特或是贝多芬,但是要培育孩子们懂得欣赏音乐、懂得去感受美和享受生活。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音乐欣赏教学的角度来说,大致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除了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关键还要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音乐课中音乐的自我迷失现象。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不能悖离了音乐本身,音乐课要有音乐,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音乐连接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与老师的对话,让师生共同去倾听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19.
杨绪梅 《考试周刊》2011,(16):223-223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有了乐音,生活才甜美,音乐课堂就应是最美的课堂,所以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拜读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书中有句我印象最深的话:“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可见,“童心”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成功和快乐都系在是否有颗“童心”上. 咀嚼李老师的话,越发品出其中的甘味来.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年龄上与学生拉开距离,但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真正做到热爱学生、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