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从现存的作品来看,他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但他创作乐府诗又不受古题古意的束缚,而是“用乐府题目自作诗”,直接“叙汉末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为旧时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曹操率先用它来“悯时悼乱”。另外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短暂无常、须当及时行乐或升仙得道的曲调,曹操用以抒写自己统一天下的抱负、自强不息的斗志以及北征乌桓凯旋而归时途中所见的壮景,富有创新精神。这些诗歌,不仅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  相似文献   

2.
曹植(一九二—二三二),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时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在这一时期的文坛上,群星闪烁,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而曹植最负盛名。钟嵘《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说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单尔不群”。现在流传下来的曹植诗歌有九十首左右,我们研读这些诗歌,觉得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诗歌的内容及其风格上看,都是可以“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同好”。他的确称得上是建安文学的大纛。  相似文献   

3.
曹操是建安文学杰出的代表人物,其诗歌突出的特点是写实,他的诗歌多以时事、政治为描写内容,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带给国家和百姓的灾难,也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正与儒家思想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可见儒家思想在曹操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5.
说起曹操,人们想到的可能更多是那个被“演义化”的曹操,那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白脸奸臣,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屠夫”。但我心目中的曹操形象,却并非如此。论才干,他该是汉末名臣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才高八斗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著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而三人之中,曹植的文才更见突出。人们平常习用的一个掌故“才高八斗”即源于另一位文学大家对曹植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十课第一目“三国鼎立”中,介绍了有关曹操的史实,与之相配套的练习册中一道题目引起我的注意,题目为:戏曲中的曹操总是以奸臣的面目出现(如图)。演义小说中,曹操说的一句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话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五同志主编,下同)第三编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学》开篇说道:“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建安文学”在这里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历史上的建安时期:从东汉末代皇帝刘协被曹操挟持至许昌改元(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到曹丕代汉,建立曹魏王朝(建安25年,  相似文献   

10.
贵游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汉代,至汉末建安时期真正形成并得到发展。贵游文学不同于民间文学,它以“丽”为主要艺术特征,呈现出文人色彩。从这一角度看,建安邺下诗歌在中国诗歌文人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建安文学”与曾操诗歌的思想及艺术特色,并在这一基础上探讨了“建安文学”及曹操诗歌繁荣发展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品格特征.可以“奸雄”二字概括。“奸”即虚伪、疑忌、残暴;“雄”即志大、才高、多谋、善断。两皆出于他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相似文献   

13.
曹操既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诗坛上的巨擎。他生活充实,阅历丰富,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和体验尤为深刻,形诸笔墨不同凡响;他以极大的热情,招贤纳士,并在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余,躬操文墨,通过卓绝的努力,造成了建安文学的空前繁荣。曹操不仅是建安文人集团的领袖和精神支柱,而且他的文学成就也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他在文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建安文学和曹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曾经有过两次大的讨论:一次是1959年的为曹操翻案,另一次是1975年的评法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的诗歌充满着尊法反儒思想,风格清峻通脱,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与儒家学派结成反动的神圣同盟,各据一方,称王称霸,造成汉末割据分裂的混战局面。曹操在豪强地主势力被黄巾起义军削弱之后,登上政治舞台,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局面,坚持了统一进步的法家路线。因此,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记  相似文献   

15.
曹操(155-220)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历史名人。但是一般人对他的认识多是来源于《三国演义》故事,还有戏剧舞台上那张特殊脸谱所展现的奸臣形象。它给人们造成一种印象:曹操就是一个“宁使我负天下人,休使天下人负我”的令人切齿痛恨的反面人物。其实,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曹  相似文献   

16.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推进了建安文学的发展,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操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他的诗歌今存的不多,仅20余首,但这些诗歌如同一面广角镜,反映了东汉末年的全景社会,所表达的社会内涵非常丰富,特别是其中忧国忧民的人文思想,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三国戏剧中的白脸大奸臣,尤其是他说的那句话:"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也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对于曹操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人们总是贬多褒少,只有少数学者为他"叫屈",替他"平反".在我看来,三国人物中,性格最为复杂,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于一身者,唯曹操一人.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文学上也有非凡的造诣。他的一生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和表章式、令教式散文。他的诗歌古直悲凉,散文清峻通脱,他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曾以“气韵沈雄”,“豪迈纵横”,“古直”“俊爽”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其中部分诗歌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关于他的诗歌的语言特色问题,前人已多有评论,钟嵘说他有“悲凉之句”;陈祚明、沈德潜说他“全是汉音”;游国恩先生承陈、沈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诗歌史上,人们往往以“梗概多气”来概括建安诗歌的总体特征。但是,建安诗歌除具有“梗概多气”这一共同特征之外,不同的作家其作品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就曹操诗歌而论,前人称其诗“古直悲凉”(王世贞语)“气韵沉雄”(敖陶孙语)。纵观曹操诗歌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去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