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汪奕存 《林区教学》2011,(12):110-111
通过讲述民族乐派,对19世纪东欧、北欧一些国家的民族乐派进行梳理。主要从民族乐派音乐的发展特点及主要几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介绍,其中对德沃夏克的作品《第九交响曲》进行具体分析,以使我们了解民族音乐、深入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相似文献   

2.
安东宁·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上,他作为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之一,将音乐中的民族主义感情巧妙地与古典主义融为一体。席曼诺夫斯基·卡罗尔,波兰作曲家,他是20世纪波兰民族乐派代表人之一,将波兰民族民间音乐与无调性、多调性、微音程、精致的节奏以及朗诵性乐句完美结合在一起,显示出其在音乐探索之路上的个性解放特征。本文选择十九世纪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两部斯拉夫舞曲与二十世纪波兰民族乐派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的《浪漫圆舞曲》进行整体调性布局特征研究与比较,旨在揭示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民族乐派作曲家在调性布局思维上的各自特征,力图阐明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在和声调性布局方面的多样化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3.
安东宁·列奥波德·德沃夏克Antonín Leopold Dvo?ák(1841-1904)所创作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他到达美国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创作生涯中最为经典和成功的作品。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部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本文主要对其第四乐章所阐述的音乐形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大师的坚持     
1994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回到出生地沈阳,他决定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民族乐派兴起的历史背景的探索和对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的异同的比较,揭示了捷克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德沃夏克的创作特点和作品风格  相似文献   

6.
混声四部合唱《念故乡》是改编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混声合唱《念故乡》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结合对作品的结构来对该首作品做出指挥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儿童音乐》2007,(12):57-58
1841年9月8日,在捷克尼拉霍夫斯村里,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捷克大音乐家、著名的《新世界交响曲》的作者德沃夏克。他的父亲开小客栈,但主要还是靠给乡里人杀猪宰羊维持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德沃夏克13岁时,被送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小城镇上去当屠夫的学徒。德沃夏克对屠宰毫无兴趣,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对音乐的爱好上。每当休息时他就拉  相似文献   

8.
陈易 《中文自修》2012,(2):56-57
19世纪捷克伟大的音乐家德沃夏克(1841-1904),他的作品被誉为"斯拉夫民族音乐的精华"。他以最著名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又名为《自新大陆交响曲》驰名于世界乐坛,成为交响乐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此曲有多少来自波希米亚的民间音乐,有多少来自黑人灵歌音乐,还有多少来自美洲印地安音乐,甚至还说表达了他的思乡,不管有多少争议,他是一位博采众长、情感丰富的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是如此流畅自如,亦如沃尔塔瓦河一样潺潺流淌。与德沃夏克同时代的挪威浪漫主义音乐家格里格(1843-1907),他的作品体现了挪威的一切——历史、传统、人民、习俗、民间舞蹈、教堂钟声、森林与山涧,它是挪威民族主义的音乐,体现了他祖国"抒情的本质"。——编者  相似文献   

9.
德沃夏克是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他的作品有着深厚的民间色彩,与此同时,其作品融入了德奥古典音乐以及美国黑人音乐的精神与艺术风格,具有多元民族风格,体现了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本文针对他的室内乐作品,从作曲家的经历入手,对其多元民族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杜娟 《文教资料》2014,(14):66-69
德沃夏克作为捷克民族乐派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一生都与斯拉夫民族有密切联系,其音乐更体现了斯拉夫情结。《诗意音画》钢琴组曲创作于1889年,是德沃夏克创作顶峰期的大型钢琴组曲,通过十三首充满个性色彩的、浑厚而纯美的标题乐曲展示了浓郁的东欧斯拉夫民族的音乐色彩。本文通过对这套钢琴组曲在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上的分析,以总结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德沃夏克作品中的民族特性,以及如何更好地把握民族乐派钢琴作品的演奏。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坚持     
1994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回到出生地沈阳,他决定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一天,在排练完第四乐章快板后,小泽的脸骤然沉了下来,紧皱眉头,低沉地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样的乐团怎么去演出?忽然,他拿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  相似文献   

12.
德沃夏克是捷克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却创作出了具有世界性乐汇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创作于作者旅美期间,我们可以从"自新大陆"交响曲中听到明显的美国当地音乐因素,特别是黑人音乐元素。究其原因是作曲家充分挖掘了异国民间音乐的宝库,并将其作为新的音乐语汇,并借助于个人精湛的作曲技巧给自己的作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黑人灵歌。文章通过对德沃夏克旅美期间两首代表作品的分析,挖掘其中的当地音乐元素,特别是黑人灵歌的印迹,来具体的阐明作曲家当时是受到哪些黑人音乐的影响。通过分析来揭示:环境对作曲家的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在漫长的音乐发展史上,"第九交响曲"像个魔咒,让一位又一位大师沦陷其中。这也被后世的乐迷们津津乐道。"魔咒"源自伟大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创作了《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之后,他开始构思《第十交响曲》,然而生命戛然而止,流传至今的只有一个乐章。在贝多芬魂断于"9"之后,许多作曲家纷纷止步于这个神秘的数字,例如贝多芬的追随者、歌曲之王弗兰茨·舒伯特,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以及20世纪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他们都在完成了《第九交响  相似文献   

14.
1994年.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回到出生地沈阳。他决定指挥辽宁交响乐团上演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一天,在排练完第四乐章快板后,小泽的脸骤然沉了下来,紧皱眉头,低沉地自语道:怎么会这样?这样的乐团怎么去演出?忽然,他拿指挥棒重重地敲了一下乐谱架说:“从明天起,我们进行个人演奏过关训练。”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品的形象是听者对于音乐作品进行理解和判断的重要结论,它是音乐作品分析中最主观的部分,只有切实的理论与史料以及合理的判断才能支撑起整个音乐形象。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每个部分都体现出构思的巧妙,通过对火车、希望、捷克风情,由美国到家乡的联想等场面与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作曲家充满信心地希望自己的祖国一定能像美国一样日益强盛。作曲家以一封“家书”的形式,寄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与期望。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可以说是他的交响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贝多芬花了31年的时间去酝酿这部交响曲,作品中体现了他三个创作时期的不同风格。本文主要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并且简要分析了这部作品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就要想起雄伟的富士山的黎明。那强烈的感受似乎令你浑身都为之震撼。正如那座富士雄峰,《第九交响曲》傲然耸立在古今众多的交响乐之林。罗曼·罗兰评述《第九交响曲》时写道:“《第九交响曲》是汇流点。从非常遥远的地方,而且是从完全不同的地方汇集来的许多奔流——一切时代的、人类的各种各样的梦想和希望,都混杂在里边。而且,它和另外八部交响乐也不一样,也可以说它是从山顶俯瞰(kàn)过去的一切。由于《第八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之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它的视野变得格外宽阔,所以才能俯瞰着他…  相似文献   

18.
德沃夏克是捷克最为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受到浪漫主义时期瓦格纳、勃拉姆斯以及捷克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既巧妙地融合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又含有深厚的民族主义感情。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沃夏克音乐创作晚期的一部重要的音乐作品。作品音乐气魄宏伟,形象鲜明,并且将大提琴演奏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是世界大提琴作品中技巧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各国大提琴家音乐会必备的演奏曲目。  相似文献   

19.
《第九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创作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在创作《第九交响曲》时布鲁克纳的身体状况已经开始恶化,而在这期间其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修订之前的交响曲,所以导致《第九交响曲》最终只完成了前三乐章和第四乐章的草稿。本文通过对这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乐队写作技术进行分析,力求从其精湛的技法中挖掘出其创作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20.
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忧郁、孤独、哀愁,充满了悲剧色彩.他的<第六"悲怆"交响曲>生动地体现了他人生的悲剧和悲剧的人生.本文从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历史时代、俄罗斯民族文化、人文环境及柴科夫斯基的性格、不幸婚姻、与梅克夫人之间"柏拉图"式的交往等主客观因素方面,运用音乐学、美学和民族审美心理学等方法,以多元视角分析了<第六"悲怆"交响曲>中"悲剧性"特征产生的原由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