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2.
莫继严 《军事记者》2003,(10):55-5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尼姆·威尔斯的《续西行漫记》和哈里森·福尔曼的《北行漫记》被作者莫继严称为“三记”。“三记”,记叙的都是“红色中国”,但同时也“记叙”了三位记者探究真相的无畏和勇气、深入实地不懈挖掘的采访精神以及善于捕捉细节的采访技巧。读读《从“三记”看记者的采访精神和艺术》,可以从三位记者身上学到很多。  相似文献   

3.
从事新闻采访虽然要掌握“望”“闻”等本领。但是否善问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不仅参加记者招待会和进行人物专访需要善问,即使日常的一般采访往往也离不开提问。只有通过提问,有时才能挖掘出新闻现象背后的东西和采访对象的思想活动等。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说得好:“大  相似文献   

4.
胡健 《传媒观察》2006,(3):29-30
记者的劳动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材料,他的第一位的工作当然是“记”——采访、记录新闻素材。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当好一名“问”者。因为,“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们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杰克·海敦《怎样当好新闻记者》)很难设想,一个不会提问、不善提问甚至不敢提问的记者,能够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问,是诸多采访手段中最直接、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新闻采访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最能表现记者能力的基本功之一。一个高明的记者,往往能够把自己的学识水平、新闻敏感、社会经验、机警才智融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不应有“旱湾死角”──德阳日报“周末特别采访”收获体会《德阳日报》钟克勋1995年5月,《德阳日报》与国家双休日同步推出了“周末特别采访·边远乡镇写真”特别栏目,旨在通过特定的方式加大新闻的辐射面,激发记者将新闻采访的触角伸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从...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1999 年第五期《新闻与写作》“在硝烟中采访的中国记者”栏目中,发表了光明日报许杏虎、人民日报吕岩松、中央电视台顾玉龙、新华社义高潮的文章,介绍了北约轰炸南撇时中国记者冒着生械险,在硝烟中采访的情 “9·11”事件后、阿富汗的战火、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中国记者也赶赴第一线采访。他们在艰险的条件下是怎样工作的呢?希望贵刊能够介绍一下。编者按 应读者陈雷的要求,我们请新华社派往阿富汗采访的记者组组长陈俊锋在百忙中写下了这篇在战乱地区采访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8.
信息灵通,这是做好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前提。所谓信息灵通,是指记者或通讯员对负责报道分工范围内,乃至社会上发生或出现的带有“新闻味”的种种新鲜事和新的思想动向等等,了解得迅速及时。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写道:“消息(即信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没有通过消息来源得来情况,记者就无法活动。”那么,怎样广泛掌握新闻信息呢?总结中外一些记者的经验,主要有四条渠道: 一、从各种书面材料中掌握信息。记者和通讯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已降下帷幕。在对这一届世界杯足球赛的报道中,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妙笔生花,写作摆脱模式,灵活多变,从标题写作,导语写作到引用背景材料等,充满“活”的气息。下面,就先引用几段《新民晚报》报道各场比赛的一些片段。标题:“小弟弟”打败了“大哥哥”。·杯赛是替补队员的舞台。·磨劲儿十足,粘劲儿特强,喀麦隆队今晨为何又胜一场。  相似文献   

10.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新闻采写百家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资料室编纂的《新闻采写百家谈》即将出版,它是一本文摘性的新闻业务读物。内容包括: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论新闻采写,记者修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通讯写作,新闻评论写作,报告文学写作七个大部分。共摘录了自1913年到现在七十二年间两百多名中外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最基层的通讯员,虽说有10年的写作时间,但长期来不知有《新闻三昧》刊物,2000年我由宣传科调到团工会,主管通讯报道,才认识《新闻三昧》。通过一年来的接触,从中获得了不少知识,真有点相见恨晚之感。《采访生活》增长了我的采访技巧;《业务研究》帮助我克服了写作上的弊病,使我的业务素质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采写经验谈》的经验、《我们的同行》、《记者手记》等栏目的文章,我是每篇必读;《新闻夜大学·专题讲座》更是读了一遍又一遍;《新闻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14.
由济人撰稿的“新闻评论学讲座”,到上期为止,已经刊载完毕。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从这期起,开设一个新的讲座《新闻采访与写作》,由新华日报主任记者李大容撰稿。讲座结合采写实际,一例一议,生动具体地介绍作者积累多年的经验,将有助于新闻初学者学习掌握新闻的采访与写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访谈”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美国杰克·海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写道:“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作为河北科技报记者,我从事新闻工作十几年,采访过难以数计的人。他们当中,有的是卓有成就的国家高级科  相似文献   

16.
一等奖(共10篇)《用高思维拓展媒体的生存空间》(作者:吴四清徐强)《论强化新闻价值评价》(作者:单汝谨)《面向新世纪唱响主旋律》(作者:肖东坡)《时间·空间·情感—论电视媒体在信息时代的选择及山东电视节目的定位》(作者:崔凯)《按新闻规律重塑报纸标题》(作者:李炳刚)《继承·沟通·融合—全球化背景下新闻传媒的文化选择》(作者:王倩)《立体策划与新闻思维》(作者:曲勤波)《记者要迎着群众的方向走》(作者:李传民)《新闻经济初探》(作者:杜寿清)《搞经济报道要有政治头脑》(作者:李宁勤) 二等奖(共17篇)《“这一个”与“这一群”—兼…  相似文献   

17.
新书架     
《实用新闻写作手册》 贾刚为所著《实用新闻写作手册》近日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了怎样采访好新闻,怎样写消息、评论、记者述评等。新书架  相似文献   

18.
郑健 《军事记者》2008,(7):49-50
这个“老调”应该“重弹” 上个世纪40年代,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萨空了先生提出:采访决定写作。持同样主张的陈克寒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献给敌后青年记者》一文中说:“从一般原理来说是内容决定形式,那么从新闻观点上出发,便应该是采访决定写作。”他是“采访决定写作”的最早倡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20.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