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社会学、女性学的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目前的体育人口结构进行分析和审度.研究认为,在男女两性儿童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由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中不同性别角色的生产和再生产造成了两性性别角色差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两性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形成了当前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对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文化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认同。主要结论:女性休闲体育发展与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关系密切,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是塑造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女性人格的极有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女性社会问题与我国特定历史背景下女性文化缺失紧密相关,建议促进我国女性群体休闲体育运动的发展,促进塑造健康成熟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和分析官方数据资料,并对教练员、运动员和官员的访谈基础上,对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社会性别关系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我国体育中的社会性别关系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运动成绩、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实际的体育参与上,男、女两性差异不大,在最高水平的国际大赛上,女性为中国赢得了比男性更多的荣誉;女性的成功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男性的支持.体育界的男女合作伙伴、相互支持的性别关系为全社会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树立了榜样.然而,女性在教练员和领导位置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决策潜力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特征进行剥离式解读,总结出女性参与体育的时代特征。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机会成本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降低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但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桎梏将随时间一一消弭。  相似文献   

6.
妇女体育古今漫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之后,女性在改变由男性主宰世界事务,同时也包括女性自身的发展曾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决定人类发展重大事务的历史主动性方面,女性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体育运动舞台上,要比女性参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所作出的贡献更为突出。女性对体育的参与方式,参与程度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撼动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人类行为和思维定势。她们给世界体坛带来的冲击和惊喜,震动了男性本位社会。由男性主宰体育的传统已无力延续,以往女性是体育的观察者,现在则成为体育运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地域为研究视角,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消费总体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长、株、潭经济圈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认为: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体育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具有消费能力的层次性}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胡飞  袁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2):136-137,132
结合影响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阐述人的生命周期的性别角色社会化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对当前各年龄段不同性别体育人口的影响,分析造成体育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社会学因素.旨在提高我国女性体育人口比例,平衡体育人口性别结构.为发展我国妇女体育、制定体育人口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央苏区儿童团体育游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儿童参与为主体且带有明显红色内涵的体育活动。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实地考察法,对中央苏区儿童团体育游戏的开展状况和时代意义与当代价值进行研究,认为虽然受游戏开展的客观条件限制,且儿童素质参差不齐,但组织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创新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竞赛符合当时中央苏区的发展,且极具红色文化特征的儿童体育活动。该文认为,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共产党人组织开展儿童团体育游戏课程对当代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课外兴趣班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美的概念、女性身体审美演变过程的阐述,廓清各个不同时期对女性身体审美的实质:男性,通过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构建社会审美标准,控制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深刻剖析女性的身体在文化里被定义的病态文化,是以女性生命健康为代价的,呼唤女性自身觉醒和女性健身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