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们的新闻采访中,常常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你有什么好点子?”“这个点子不错”等等。什么是“点子”呢?“点子”,就是主意,即在采访写作中,触物于何方?立意于何处?寓理于何事?落笔于何点?“点子”是新闻敏感最重要的体现,它的实质是:从哪个角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新闻价值,才能充分地表现新闻价值。“点子”表现在采访写作和编辑的过程中,但在采访写作中又表现较为突出。“点子”在采访写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员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稿子写到一定程度后,点子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好的新闻点子可以激发写作欲望。稿件也容易水到渠成。那么新闻点子到底从哪里来呢?下面我谈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位成熟记者来说,提炼新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新闻点甚至是独家新闻,是必须具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独特的新闻点,写出语惊四座的高水平新闻稿件呢?经历15年的记者生涯,笔者在基层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捕捉新闻的好方法。从旧新闻中提炼新闻点。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改造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鲜活的好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  相似文献   

5.
这里所说的点子,是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的点子。 何谓点子?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下笔好说,立意难得。所谓立意就是点子。一个记者、通讯员会不会出点子,直接影响到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败。 许多有名望的记者,在新闻采写上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会出点子密不可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她会出点子的结果。邓小平工作很忙,访问要受严格的时间限制,选择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她在查阅邓小平的传记中了解到了邓小平的生日,而过去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又没有记者向邓小平祝贺生日的。于是,她决定选择在邓小平生日前夕访问,访问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  相似文献   

6.
"新闻点",专业上即是"新闻由头",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党刊一直以来以报道党的建设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党建工作经验和信息为主,和报纸、新媒体等比起来,仿佛新闻性不是那么强,需不需要找"新闻点",怎么找"新闻点",并没有引起多少重视.  相似文献   

7.
不少基层新闻工作者认为,自己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比较微小、琐碎,平常而又简单,甚至有时觉得没有多少"新闻点"可寻,所以新闻采访不易出彩.  相似文献   

8.
怎样抓点子     
射击训练中命中率较高的射手,诀窍在善于“选靶子”;新闻写作中命中率较高的作者,诀窍在善于“抓点子”。会抓点子的作者,可以成为出色的记者、优秀通讯员。到底怎样抓点子呢?我有如下十条体会: 一、抓党委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的新闻机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通讯员是党的耳目,他们的基本任务就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宣传。谁能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新闻稿写作的语旨意识,是要求新闻的采写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受众,在现场寻找最吸引人的新闻点,而在写作新闻稿件时,要有针对性,有对象感,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只有这样,新闻稿的可读性和传播性才会变得突出,所以在新闻稿写作过程中,采写记者一定要结合新闻稿写作的一些独有特点来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0.
办报离不开点子,那么点子是什么呢?我认为点子就是一种“巧思”、“办法”、“灵感”。具体来说,编排中有编排的巧思,如同一类型的不同新闻,单独、分开报道与组合在一起报道,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标题,不同作法,反映也会不一。写作有写作中的巧思,如一篇报道主题、角度的确定,往往以“精思竭虑,偶有一得”的灵感形式出现;采访时,从哪一线路入手去采访也大有千秋之别,等等。  相似文献   

11.
有的会议特别是新闻发布会,"主题"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单位都不可能避开这个新闻点另做新闻,这种会议一般难以写出独家新闻.但是,只要记者善于利用互联网以及采访主办单位有关人员找到独家的新闻背景.仍然可以在新闻中写出不少独家内容,使自己写出的会议报道别具一格,与其他媒体记者的会议新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从事写作是一项痛苦而甜蜜的事业,新闻写作亦如此,尤其新闻点子择决,颇费神,是一种破脑的行为.一个好的新闻素材、点子不选好,常有猫子吃乌龟的感觉.那么如何选好新闻的点子呢?笔者有些感悟,说来向朋友们讨教.一、平中见奇,正向选花点子.说的是要从普通视角写出非普通的新闻来,以达到平中见奇,使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比方说关于农业的报道是新闻报道常抓的一个主体,要使新闻产生常写常新的感觉就要动脑筋,只有抓准点子,才能报道好.1995年冬季,正值每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季节,笔者同一位报社记者到60年代的全国劳模周启本的故乡大堰乡赵家堰村去采访,我们先是在乡里听介绍,觉着介绍的材料很一般很平淡,写不出什么新闻来,可在闲谈中当党委书记伍远林说大堰乡的农民得益于周启本,说到他当年在北京开会,同陈永贵在一个小组,并说大寨的改山造田还受到过周启本的启发,笔者颇觉眼前一亮,点子来了,于是《大寨“故乡”的变迁》一稿便诞生了.此稿在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有近20家报台刊播了此稿.可见点子重要,像人的眼睛,像女孩子的脸.二、反弹琵琶,逆向选绝点子.说的是当人们都在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观察事物的时候,你不妨及其道而行之,反看问题说正话,使新闻产生奇效.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希望快速获得新的信息。新闻媒体尤其是报纸要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就要不断增加报道的含“新”量,特别是会议报道一定要注意寻找新闻点进行报道,避免刻板冗长,枯燥乏味。新闻不在长,贵在精。新闻界老前辈穆青曾在文著中多次提到“迅速准确地捕捉新闻点子才能体现记者本色”。 怎样寻找会议中的新闻点? 其实这对于每一个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我认为,只要做到“三心”即用心、耐心、细心,就足以让你的大脑豁然开朗。 首先是要用心地参加每一个会议,时时做一个有心人。会议中什么是新闻点,…  相似文献   

14.
写好会议新闻,必须认真寻找新闻点,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在会议报道中,即使循规蹈矩,按照常规进行报道,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林森 《视听界》2002,(2):23-23
提起新闻敏感,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仅仅把它和新闻记者联系起来。事实上,广播电视编辑有没有新闻敏感,是和新闻记者同等重要的,有时甚至超过了后者。记者常常在事先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捕捉、采写新闻。编辑则常常在事后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鉴别、挖掘新闻。他们常常面对  相似文献   

16.
住在农村的业余通讯员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新点子难找,二是行业术语欠缺,三是寄递层次不明.本人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通讯员应有不求报答的高尚品质,新闻点子就会多.写新闻有的是猎奇,有的是挑刺,有的是求收,有这些想法的人,时间一长,人们就不爱和他做朋友了,有好点子也不愿告诉他.本人写新闻也纯属偶合,1994年春上,因腰疼厉害,想写点东西以抵病魔,没想到一篇小稿寄往《宜昌日报》,很快被刊出,便来了兴趣渐渐写起来.我以前就有着和睦的人际关系,加上我写稿的目的明确.只求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从不要求任何报答,这样,时间一长,人们对我更亲近了,社会正面效应也好起来,一些单位和个人向我透“秘密”,拉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有时效性的。也许您经常会听到编辑记者们这样讲:"这篇稿子缺乏时效性,不能用了。""这篇稿子快点发出去,不然就没有时效性了。"那么,什么才是新闻的时效性呢?新闻时效性又与新闻写作有什么关系呢?一、新闻写作为什么要讲究时效性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的物质及宣传功效有着直接的关系。新闻越早发表其新闻宣传的功效就越好,反之就越差,甚至毫无意义而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新闻与写作>编辑约的,想都没有细想,一口就答应了. 答应完了,这才后悔.好像有点冒失.这样的文章,可能不大好写.网络时代的写作.与没有网络的时代,究竟有多少区别呢?好像没有.要说区别,最大的区别无非是,过去用的是笔,现在用的是电脑.  相似文献   

19.
像报道其他任何新闻事件一样,会议报道的重点是要把会议的新闻点“暴”出来。但会议的新闻点在哪里?是会议本身还是会议上某人的发言、会议的公报、宣言?有人会说,这些都是新闻。在多数情况下确实是。会议的“新闻点”通常是会议的主题或者某人围绕会议主题发表的重要讲话。当会议本身很重要时,会议自身自然也就是新闻,甚至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