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误错是指学生在做题时,对已经理解掌握的知识,因为粗心、不认真等原因,把会做的题目做错或做得不完整。平时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公认的聪明孩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能顺利解出,但做一些简单题目的却频频出错。每次做作业感觉很好,课时和别人一对,发现都是自己粗心错了,后悔呀!家长抱怨孩子“粗心”,老师批评学生“马虎”。老师和家长一再提醒他们做题时要细心,但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我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对这种误错现象进行了初浅的分析与研究,并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粗心致错”是指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致使不该错的作业做错。这是一个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本人懊丧的问题。如漏题、抄错数字、简单的计算错误、忘写单位名称、不写答句、填序号却填了答案等等,都不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掌握,而是由于“粗心大意”所致。如何认识学生的“粗心致错”问题,找出“粗心”的原因,采取措施,使学生变“粗心”为“细心”呢?一、“粗心致错”的原因分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并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学生作业粗心致错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结果。内因来自学生自身方…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慨:学生啊,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同样的题目过两天变化一下条件,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题目来做!他们究竟是怎么了?怎么这么粗心?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做练习或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粗心”所致。常常听到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就是“粗心”。我们当老师的也时常批评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粗心’,本来会做的题也做错了。”可见,“粗心”是学生中存在的通病。怎样对待学生“粗心”的毛病呢?埋怨和批评都是无济于事的。我觉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弄清导致学生“粗心”的心理原因,并想出办法,加以克服。一、学生“粗心”的原因1、“粗心”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学生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抄式题时,不是把数字抄错,就是把运算符号抄错;有的甚至上题抄一半,下题抄一半,头尾不相符;还有的把竖式中计算的正确结果,或演草纸上的正确结果,移到横式上就变了样;写递等式时把原来对的写成错的,或漏掉一部分没移下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克隆”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偶然现象,也绝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学生作文的不认真、不严肃、素质低下等原因。我们既要从学生身上找原因,又要从教师的作文教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整个作文教学做一番审慎的思考和检查。学生作文的凭空捏造、抄袭,当然首先是由于他们头脑中没有可写的东西,平时缺乏素材积累,是在教师的强迫下生硬“做”出来的一篇篇的东西,于是他们便不得不硬着头皮敷衍出一篇来,或者把别人的现成的东西顺手牵羊地拿来用,既是应付检查,又无形中欺骗了教师,这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件苦差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  相似文献   

6.
麦冬兰 《新疆教育》2012,(22):30-30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做题的过程”,学生在解题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到题目并不陌生、能做,但真正做起来就会出错,考试交卷以后总是说“这次考试我又‘失误’了很多”。教师常对学生的这种“失误”而感到惋惜,学生也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感到懊恼。其实,我们仔细去思考就知道,把产生这一类错误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为“粗心、失误”是不妥当的。的确,有的错误带有偶然性、冲动性,如果让学生再仔细检查一遍,或许是可以自己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在每次检查学生作业或者试卷时,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是不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再把题读一读,就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这时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显露的正是这些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点就会,一做就错"。我们给这些学生的评价就是粗心、马虎。殊不知,这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所导致的结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呢?一、认真阅读,全面理题读题是解题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起点。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能为下一步解题做好准备。(1)理清题意。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  相似文献   

9.
毕业班进入了紧张的总复习阶段,小学阶段的知识要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好多题目讲过又忘,再做,还是错,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是讲了做,做了讲。然而,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一天中,最多也就两节数学课,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让我怎么拉“差”?没办法,只好在课堂上常常“挂念”他们,耐心讲解、认真引导了……今天,有一学生忽然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也请你尊重我们一点,这些题目你都讲了好多次了,我们真的不想听了。他们不会,你能不能利用课后时间帮他们补补,否则我们天天坐在这真的没什么意思。”是呀,在尊…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生作业、考试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很多是明明会做却做错的,他们往往以"粗心"、"马虎"等搪塞过去;也有不少是不懂做而错的,常常以会做了这道题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要想学好数学仅仅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最好的办法是别浪费了这样、那样的错误.错误的原因会有多种,应对的策略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刘爱旗 《陕西教育》2008,(12):55-55
教师要善于做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我们“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点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怎样做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呢?  相似文献   

12.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  相似文献   

13.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14.
张思梅 《江西教育》2003,(12):27-27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却会“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我认为“数”山有路“趣”为径,以下三个环节不能忽视。1.精心设问,诱发兴趣。课堂提问,是对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好契机。提问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离不开计算。然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看错运算符号、抄错数字,颠倒运算顺序,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错误。在寻找错误原因的时候,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家长都会将原因轻易的归结为“粗心”、“马虎”。尽管老师家长一再提醒、一再告诫学生要细心、要认真。可是学生还是错,甚至是一错再错。  相似文献   

17.
当学生解题发生错误时,老师、家长经常会用"粗心"两个字来评价学生,只是提醒下次注意就轻轻一笔带过.由于老师、家长对"粗心"无意识地放纵和宽容,结果孩子屡错屡犯.有时学生反思自己时也常用"粗心"来解脱自己.为什么学生"会解"的题目还会出错呢?是粗心吗?事实上并非如此.让我们一起来剖析“粗心”背后的真相,并寻求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生都反映物理难学,关键是难在审题上.他们听老师上课讲的头头是道,以为什么都懂,但一旦自己去解题就不那么容易了,真可谓“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在讲评试卷时或找学生谈心时,经常听到学生把自己做错题的原因归结为粗心、看错题什么的.尽管也有运算出问题的,但大都还是学生审题出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审题时常出现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19.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 :“差错人皆有之 ,而作为教师 ,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面对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解 ,笔者要道一声 :“且慢 ,引导‘正解’就从珍视‘错解’开始 !”1 不要轻易地把学生的错解“全盘否定”对数学作业的批改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 .此法操作简便 ,却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解 ,不分青红皂白仅以“×”来评判 ,学生的思维火花可能就此熄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能就此…  相似文献   

20.
在做作业时,常犯“低级错”的同学往往被批评的最多的是“马虎”和“粗一心”,虽然这同学事后也后悔莫及,也想细做题,但下次做作业时又常常马虎依然,粗心依旧。很多家也常常向我反映“我家的孩子是很粗心,明明题同会做的,是做不对,有时就是因为看错目,尤其是考试,很多题错得冤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