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趣师:我们来做一个快速取小棒的游戏,看谁能很快取出9根小棒。(请三名学生同时上台取小棒)  相似文献   

2.
程建华 《福建教育》2007,(11):49-49
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是学习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精选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焊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或现象上,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辟一条广阔的通道。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分类》时,某教师让学生围成圆形,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衣服、鞋子、篮子、书、瓶子、玩具等各若干件。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说地上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怎样放才好,并引出分类。在这里,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加工成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使学生自觉产生收拾、整理的愿望。这种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分类”这一知识存在于他们熟知的生活世界中。  相似文献   

3.
一、分类教学的内涵(一)概念界定分类教学是相对于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受教育者的目标需求、岗位趋向、个体特性与差异、发展潜能等,分类制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类实施教学。(1)“分类教学”的界定。分类教学是分流管理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对专业群的学生在共同的宽基础下,按其意愿逐级分流进行分类培养与指导,实现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具有同一发展目标的学生按基础分层次进行教学。(2)“分流”的界定。分流是将具有个性发展目标的学生从具有共性培养形式的群体中分离出来,按其确定的发…  相似文献   

4.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5.
教师指出:第五册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同学们想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米尺度量黑板的长度,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得到整米数的结果吗?请一名学生上台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朋友分多少?  相似文献   

6.
排列组合中有一些较难的问题.如果问题中的元素不多,用分类方法来解比较容易.1.关于组合问题例1 某中学从四个班中选出7名乒乓球运动员组成代表队,参加市中学生乒乓球比赛.问每班至少有一名运动员参加的选法共有多少种?分析:因为四个班每班至少要取1名学生,而一共只取7名,所以在一个班中取的学生不能超过4名.分类可以从最多取4名学生开始.解:第一类 其中有一个班选出4名学生,其余三个班每班选1名学生.四个班取一个班选4名的不同取法有C_4~1种,其余三个班都选1名的取法只有1种,所以其中有一个班选出4名学生,其余各班每班选1名参加的选法有C_4~1=4(种).  相似文献   

7.
卢专文 《江苏教育》2001,(14):28-28
最近,我听了一节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公开课。课前,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信袋,装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上课时,学生6人一小组围着桌子坐。一开始,教师便引导学生将信袋里的人民币分别拿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并让学生试着分分类。结果,有的组是按纸币和硬币进行分类,有的组是按大小进行分类,只有两组学生是按元、角、分进行分类(注意:这完全是学生在自由地分,教师不参与)。  相似文献   

8.
谢飞 《现代教学》2009,(11):72-72
理想的信息反馈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及时性,是指信息的反馈要迅速;二是准确性,是指教师能把准确的东西反馈给学生;三是相关性,是指教师目前提供的东西与学生的知识是否相关。“按按按”互动反馈教学系统引入课堂教学中后,突破了课堂中“教学信息实时反馈”的瓶颈,为解决课堂教学反馈这个一直困扰教师多年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如何利用“按按按”互动反馈教学系统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是本人的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节课是“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教学。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组织教学中应力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感受单一分类的含义,学会正确分类。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教学中,放手发动学生采集、制作标本,以“教”促“制”,以“制”促“教”,成效显著。我们地区靠山临海,四季分明,物产丰富,适于标本的采集。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学生自制标本,至今,自制标本不下30O余种。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我们将这些标本分门别类,加以集中,制成几个标本系列。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充分利用无脊椎动物标本系列,故意把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标本不按类别堆放,要求学生按类分开摆放。学生借助观察、  相似文献   

11.
田心 《湖南教育》2004,(3):19-20
先看一个教学片段:一位七年级的数学教师为讲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x>2的解集,叫了6个学生上讲台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拿出一根绳子,问学生:“这根绳子有什么作用?”学生答:可以量长度,可以捆东西……上台的学生手里拿着写有数-1,0,1,2,3,以及箭头“→”的纸板,组成了一条数轴。教师指着这排学生说:x>2的数就是手里拿着2的学生的右边的数。就这样活动了一下,前后大概花了几分钟。教师设计这么一个活动,笔者猜测是教师学习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念,认为课堂内应该有学生的活动,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这节课又没有什么可以热热闹闹的活动开展,教师左…  相似文献   

12.
张兴彦 《四川教育》2000,(11):28-28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里最大能填数几?3×()<22 4×()<37()×5<382.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同时抽两人上台板演)8÷4 45÷5二、引导探索,获取新知。1.教学例1,帮助学生建立余数概念。(1)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出教材例1的第——个分梨图。首先让学生观察投影图,并相互说——说图意(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接着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要求分一分,分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如何?教师抽一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3.
蔺黎明 《江苏教育》2008,(24):34-35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喜欢做游戏吗?下面做个“比比你的记忆力”。(出示两组数)看谁最快记住里面的数字?(各选一名男女学生上台比赛,男生赢。)  相似文献   

14.
[案例] 小学数学中的"分类"教学,涉及按同一标准和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学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后,我出示了皮球、杯子、纸盒(共6个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运用已学的分类知识把这6个物体按类型、大小等进行了分类.正当我准备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嘴里还大声地吼着:"我!我!"课堂刚恢复的宁静又被他打破了."你还有其它分法吗?""有!"他的回答很肯定.我把他请了起来.他说:"还可以按水分."我一头雾水."什么叫按水分?"没等我问完,他就迫不及待地解释到:"水杯和皮球遇到水不会坏,纸盒遇到水就坏了,所以还可以把它们按水分成两类."吐词清楚,语气肯定.我愣了一下,为他鼓起掌来,其他小朋友也跟着鼓掌."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按水对物体的作用来分.你的想法真好!所有小朋友都能像他那样把自己的小脑筋动起来吗?"他喜滋滋地坐下了.  相似文献   

15.
罗桂菊 《教育家》2004,(3):43-44
兴趣小班个别化教育的实验研究,旨在针对每一名学生各不相同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发展倾向,凭借小班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按兴趣和发展倾向分班,在班内按能力和学习水平分层,按发展特点和学习风格分类,按结构优化原则分组的差异教学、个别化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江 《贵州教育》2011,(22):43-44
一、课堂回放 教师甲先让学生看课本图例,然后问学生“图中有哪些条件和问题,你会解答吗”,让学生上台板演。学生1的解题算式为: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要简约──简约而不失精彩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8.
王钊 《湖北教育》2003,(7):43-45
片断一 置疑解疑 (学生拿出带来的计算器,在小组里互相介绍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教师参与到其中。然后,教师打开课件,电脑上出示一个计算器,一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键)  相似文献   

19.
某教师讲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后,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题目,指定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草稿本练习。其中的一道题目是3600÷2=?上台板演这道题目的学生所列出的算式是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上,无论是探究学习环节,还是观固练习环节,都需要让学生上黑板展示或反馈。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是随机叫几个学生上台板演.有的教师是分别叫优、中、差生上台板演.还有的教师是巡视学生后有针对性地叫学生上台板演,我认为有针对性地叫学生上台板演的做法最好。让哪些学生上黑板板演是需要动脑筋的。教师应通过巡视,捕捉学生学习中的信息。了解各种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叫正确的和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上台板演.并及时进行评讲.从而纠正不良现象。这里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达到既不伤害学生又纠正错误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