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罢贵刊一月号《职工补课之我见》,对该文所谈及的“职工补课应该首先补些什么”的问题,笔者不敢苟同。与文中“不一定要千篇一律都补初中的语文数学”的观点相反,我却认为所有“双补”职工都补初中的语文、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初中的语文、数学,是学习其它知识的两门基础的学科。如果连初中的语文、数学基础都没有,怎么可能去学习“物理”,“汽油机常识”、“纺织学”呢?在  相似文献   

2.
<正> 该县商业系统下属八个公司,现有商业职工干部学校一所和在近五千名职工中,青壮年占职工总数的50%,其中需要进行“双补”教育的有二千多人。几年来,通过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现已补完初中文化课的占应参加文化补课对象的35%;补完初级技术的占应参加技术补课对象的23%。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抓住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把劲使在“补”字上。为了保证补课的速度和质量,首先根据补课的内容,将各级职工学校做了适当分工:县商业学校除进行干部培训外,还负责青工  相似文献   

3.
读了赵亚欣同志的《职工补课之我见》(《北京成人教育》1988·1期)一文,大有同感,我也认为“双补”在许多地方是失败的,是流于形式、走了过场。这些问题在进入中级文化教育及中级技术培训中已明显地显示出来了。是什么原因使“双补”流于形式,走了过场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双补”理应侧重于“补”。可足不少地方的职工的素质低得连真正的初小水平也不具备,等于从头学起。补课的时间有限,上面规定的及格率又是死的,达标的  相似文献   

4.
一、补偿性教育模式 1978-1986年,为配合经济、企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双补”运动。“双补”是对“文革”以来入厂的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技术补课的简称。除“双补”外,大批的企业职工还纷纷补学历,使补偿成为这一时期职工教育活动的中心、教育内容的重点和教育模式的特点。“双补”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是一种运动式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学校的补课“热度”有增无减。一是补课范围逐步扩大。过去给差生补,现在给所有学生补。中学补,小学补(甚至给一、二年级小朋友补);毕业班补,非毕业班也补。二是补课时间逐渐延长。过去补课通常为一周左右;现在普遍补20天到一个月,假期里补,星期天也补。三是补课费用越来越高。过去补课每个学生交2——5元就不错了,现在每个学生少则交10元、8元,多则几十元、上百元,有的刚开学就得交“补课费”。四是补课内容越来越假。过动补学生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内容;现在多是“补”新课,实际是上新课,以便多挤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6.
补课!补课!!     
“补课”是当今校园流行的词汇之一补课像一场无边的风雨,噼里啪啦地打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各种形式的家教应运而生;学校补、家里补、平时补、假期补,不一而足;补课的目的也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7.
卢军 《师道》2002,(6):21-21
寒假中,许多学校(主要是高中)在“补课”:高一“补”高二的课,高二“补”高三的课。而高三实际已无课可“补”,国家规定的教材上一年早已“囫囵”完,剩下的半年将继续依靠五花八门的复习资料,集中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应试训练。高中3年,利用假期补课你追我赶“囫囵”完教材,倒抽出一年时间专门用来“复习”应试,我不知道这是否也算“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使初中数学补课内容和教学时间适合成人学习特点,达到补课的目的和要求,根据教育部(81)教工农字0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情况,编写了《黑龙江省职工初中数学补课纲要》,供各地补课及考核时试用。一、补课目的1968年到1980年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由于十年动乱耽误了学习,他们大多数人的数学实际程度没能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致使在学习生产技术、业务知识上,遇到了很大困难。对他们进行初中数学补课,就是要使他们掌握初中代数和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打好基础,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二、补课要求通过补课,使广大青壮年职工的数学水平,基本达到初中毕业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节假日补课;许多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也强烈呼吁,把节假日还给孩子们;一些中小学师生因不堪节假日补课重负,纷纷投书新闻界乃至社会各界,要求归还节假日,减轻负担,“救救孩子”……然而,节假日补课的顽症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反而呈恶性扩散之势:从小学补到中学,从重点学校补到非重点学校,从毕业班补到非毕业班,从学校补到社会。中小学补课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本文拟就此作些剖析。一、中小学节假日补课现象形成原因及危害首先,中小学节假日补课现象是一种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的大致有四点。(一)教学研究水平的滞后,致使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误以为节假日补课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吴剑 《小读者》2013,(2):77-77
一问:什么是“补课”? 所谓补课,主要是指补学或补教所缺失的功课。如有的学生因事、因病或因身体欠佳等偶然原因所引起的缺课;或者是教师教过了学生尚未学会,产生学习成绩不佳或下降,诸如此类情况,则应及时进行补课,即要请教师重新补教,让孩子重新补学所缺的功课。这种补课对学生来说才是有用的。对由于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学习成绩差,也要采用补课方式来改变,效果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11.
学生节假日适当补补课.本来很正常,可在应试教育这根魔棒的撩拨下.补课不仅“失当”.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一些人、一些学校把“补课”视为提高成绩的绝招.信奉“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捷径,把“补课”视为“十全大补”.人补养身体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乱补、恶补.会把身体给补坏的.给学生补课是否也是这样呢?好了,节假日究竞该不该补课,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最有发言权,还是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等五单位《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通知》下发以来,青壮年职工补课问题,相继提到了各级党委的议事日程,“双补”工作在全国  相似文献   

13.
<正>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现有职工11,200人,青壮年职工约占50%。截止83年末,文化补课已完成60%,技术补课已完成46%。随着形势的发展,全厂职工教育的重点已经由“双补”向中等教育转移。目前,全厂已培训职工1865名,职工队伍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自从职工“双补”工作开展以来,至今已四五年时间了。现在,怎么样评价这项“双补”工作呢?85年10月18日《工人日报》第三版发表了赵亚欣同志的文章《职工补课之我见》。这篇文章认为:“大部分参加学习的青工都有几分抵触情绪”,“处于一种为了转正定级而被迫学习的状态”,结论是:“补课现在是走了形式”。对于赵文的这种认识观点,我是不同意的。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几千万青年文化程度虽是初、高中毕业,但实际达不到初、  相似文献   

15.
省内简讯     
《河北教育》2014,(4):8-9
今年,我省将集中力量整治中小学补课乱收费,重点治理“课堂内容课外补”、学校组织参与有偿补课、学校通过社会培训机构变相开展有偿补课、以家长委员会等形式组织有偿补课、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等问题。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推进完善以“一科一辅”为核心的教辅材料管理机制,严肃查处违背自愿原则或在省教育厅评议推荐目录外订购教辅材料等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假期补课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大顽疾.尽管教育部门进行了大力的整治。但补课现象却未能真正绝迹。每到中小学放假之前。教育主管部门专门下发文件,三令五申禁止节假日补课,“禁补”已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强调归强调,现实情况依然是“年年禁止补课。年年照常补课”。其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局的职教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地矿部的精神,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六五”期间,培训了各类职工近五千人,约占应培训总数的90%,基本完成了青壮年职工的初中文化补课和初级技术补课。“七五”期间为了适应改革的需要,我们采取强化顺向培训的形式,举办  相似文献   

18.
快乐堡     
《初中生》2002,(27)
新新语词(三则)没所谓和很失败偏不说“无所谓”,而说“没所谓”,算是新新人类的标志性语言之一。节日老师说要补课,马上有同学感叹道:“唉,做人好失败耶,好不容易过个节,还要补课!”也有人摇头摆尾做潇洒状:“补就补呗,没所谓!”  相似文献   

19.
<正> 作为“六五”期间一项特定历史任务的“双补”教育工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全国五个单位《联合通知》的精神指导下,三年来,已在我省青壮年职工中广泛深入地进行。据一九八三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初中文化补课任务已完成百分之四十五;初级技术补课任务已完成百分之四十一。八十多万青壮年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20.
<正> 通河县运输公司现有职工194名。在130名青壮年职工中,“双补”对象有109人,占职工总数的56%。一年来,他们狠抓“双补”教育,不仅文化补课合格的有49人、技术补课合格有19人,生产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10月末,实现了利润25.5万元,超过前十年利润的总和,其中5至9月份办脱产班期间,也盈利4万多元,创造淡季生产的历史最高水平,一跃而跨进了运输战线的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