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生活“慎独“精神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和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植"慎独"精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慎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慎独"精神教育与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慎独"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实践的重要内容.历经各朝学者的倡导和诠释性发挥,早已形成包容着慎始、慎隐、慎微、慎言、慎欲、慎辨、慎终等具有积极意义的道德精神.融合这些精神加强上网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必将大大提高青年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在数字虚拟空间中遨游成为常态,给人们的现代生活画上了",点睛之笔",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网络的巨大影响力。然而,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得在网络空间传统道德发生了变异,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突出,表现为伦理道德指导的缺乏、主体道德判断能力的降低和主体道德约束意识的缺失。确保"慎独"精神的渗入、加强"慎独"的养成教育、构建"慎独"实现的外在条件、增强"慎独"的道德匡正功能,是"慎独"精神视域下网络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生党员的教育监督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学生党员教育监督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经验.但是,在以往的学生党员教育中,忽视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使得我们对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确立和强化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的功能,达到外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可以借鉴我国儒家"慎独"的伦理思想来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把握住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善受独处、慎于隐微的"慎独"伦理精神相互契合的地方,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在思想、言行、交往等各方面达到"慎独".  相似文献   

6.
朱胜利 《文教资料》2009,(15):196-197
当代一些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普遍缺乏"慎独"精神.要培养大学生的"慎独"精神,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学生心中建立社会主义道德屏障;二是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在一些细节上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广大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自我张扬空间的同时,也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呈现标准和价值观念混乱、认知与行为偏离、道德情感冷漠、网络道德判断能力降低等网络失范行为的滋生。"慎独"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慎隐、慎微、慎辨、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作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新型交往方式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钟爱,它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大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道德问题,借鉴中国传统“慎独”伦理思想可以疏解当前大学生网络交往的伦理道德难题.应该做到慎欲辨、慎隐微、慎言行、慎省思、慎始终。  相似文献   

9.
金连钧  汪琼 《江苏高教》2007,(6):152-153
传统道德"慎独"精神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慎独"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做一个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0.
共同主体性理论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价值尺度.从党建目标、党建内容、党建形式、党建评价等角度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党组织"这一"共体"的主体性.从培育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健全尊重学生党员主体意愿的机制体制、锤炼学生党员的主体能力等方面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并调动每一个学生党员"个体"的主体性.二者互促共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在对国内外的道德心理研究及据此进行的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建立社会道德新关系。确立主流道德价值观、道德“慎独”、塑造社会道德风貌、营造道德环境、培养道德素质六项道德建设要求,并主张从基本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道德价值观和主流道德价值观教育、道德自我教育和慎独、发挥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功能诸方面开展新时期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金连钧 《考试周刊》2007,(24):15-17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及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借鉴和扬弃传统伦理中的“慎独”思想,充分发挥“慎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慎独"是我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的精华。慎独的前提是"居敬",实质是"重隐",目的是"为己"。慎独开拓了个体的精神空间,对于培养个体道德情感、坚定个体道德信念、提高个体道德自律能力、健全个体道德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慎独"思想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今天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慎隐"和"慎微"从而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主体性德育就是要培养高中生道德能动性、意志自由的道德人格.它有创造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征.高中生主体性德育主要从培养高中生德育品性的创造能力、塑造高中生完整的德育品性、培养高中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培养.  相似文献   

17.
唯物辩证地把握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规范必然性的关系 ,构成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最基本的问题。道德自由不能停留在认识范围内实现 ,而必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获得 ,并以道德主体的主体性体现出来。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途径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行为训练、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慎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而流长,古老而风韵犹存。本文以"慎独"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发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说明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呼吁道德主体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分别就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两方面提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融入慎独思想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唯物辩证地把握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与规范必然性的关系,构成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最基本的问题。道德自由不能停留在认识范围内实现,而必须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去获得,并以道德主体的主体性体现出来。道德主体性的培养途径应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行为训练、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0.
白荣贵 《中国教师》2008,(19):21-22
<正>"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的《大学》篇和《中庸》篇。"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深居独处或个人单独行动的时候,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能因为别人不知道而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