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的"(N) V得 NP 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 V得 NP 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 V得 NP 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 V得 NP 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语义角色、生命度、有定无定等方面对洪江(黔城)方言被动句中的主要成分NP1、NP2、NP3以及VP的语义性质进行了分析.NP1语义角色复杂,不能仅用动词的受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受影响论元;NP2也不能仅用动词的施事来概括,而应该是一个被动句式的致使者论元;"着""把"套用句中"把"后宾语NP3因本身的受处置意义以及与主语NP1的密切关系,也应该用句式论元中的受影响论元来概括比较合理;VP既可以是单个动核,也可以是多个动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一篇文章为引子,回顾并评价了语言学界对"NP 的 VP"结构(是指"这本书的出版"、"春天的到来"、"她的走"和"长城的伟大"、"柠檬的酸"这样一类结构)的认识.并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语法学理论中的"中心词理论"指出"NP 的 VP"其实是一种正偏结构.然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NP 的 VP"这一结构.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的双重主语句又名主谓谓语句,即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格式可用NP1+(NP2+VP)表示,NP1是全句主语,叫大主语;NP2是充当全句谓语的那个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叫小主语;VP则称之为小谓语。在这种句式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存在领属关系的占很大比重,因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隐性的"NP1のNP2"关系。从语用上分析,一个句子通常有主题和述题两部分。主题是语用分析的重要概念,它与主语属于不同层面:主语是属于句法关系的概念,它是与谓语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句法成分;主题是交谈双方共同的话题,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常以"は"代表旧的已知的信息,它是与评论(对主题的说明,即传递新的信息的部分)相对而言的,是一种语用成分。双重主语句也不例外,在语用层面上,大主语是主话题,小主语是次话题。这种关系也使得双重主语句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很多不同于偏正型名词短语构成主谓句之处。  相似文献   

5.
"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从语义倾向而言,表达现实与说话者预期不符,说话者对现实的不满。基于此,就"都XP了,还VP呢"这一句式,对XP是NP、VP、AP时分别进行讨论,指出进入该句式的NP、VP、AP受条件限制,必须具有发展变化的特点,具有推移性。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句式所表达的内容不管是以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出现,从语用层面看,都表达否定义。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廷远 《天中学刊》2007,22(4):100-101
把字句里的"到L"在句中的位置可以有三种,分别构成三种句式:到L NP(施事)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到L 把字短语 VP;NP(施事) 把字短语 VP 到L。"到L"这种位置的处置是由语义、句法、话语衔接、话语连贯和表达重点等语境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配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决"VP+的+NP"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VP+的"的独立使用问题、"VP+的+NP"中"NP"的省略问题以及省略后所产生的歧义问题等方面对配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根据配给理论,"VP+的"只有在其后的"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才能够独立使用做主宾语,也只有在"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NP"才能够省略。"NP"省略是否会引起歧义则要看"VP+的"这一结构中是否还存在"VP"的配价成分。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是语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先后出现"处置说""致使说"和"掌控说"等观点.由动词宾语或小句主语提升移位而来的"把"后NP是说话人强调的重要信息,是句子的强势焦点.本文在特征核查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强度的概念提出了扩充的特征核查理论(EFC).依据EFC理论,"把"后NP为删除强势的不可解释的[焦点]特征,会显性移位到[Spec,FocP]处进行特征核查,生成"XP+NP+VP".作为焦点标记词的"把"通过"Ba-支持"的方式直接插入到NP前,生成"XP+把NP+VP"."把"字句没有独立的句法地位,它只是人们用来表达焦点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带来了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的扩大.作为社会的中间结构,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场所;可以聚集、维持和支持政治参与;事实上,它与政党之间存在着历史的和逻辑的联系.团体本身即是一个重要的参与环节和渠道,同参加普选相比,公民参与团体更有助于引导政治参与步出歧途,促进政治发展.自然,对团体的担忧与批评,人们亦有充分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以西方古典喜剧理论作为参照系数 ,《论语》和《孟子》中的某些故事已具备一定喜剧意识 ,可看作是中国古典喜剧艺术长河发源阶段诸多源泉中的一支小溪  相似文献   

19.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公案故事的描写,拓展了传统公案小说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小说公案素材的选择,重在描写审案过程、现实主义的笔法和避实就虚、详略互证的写法,突破了公案小说的传统技巧和审美追求,使传统侠义公案小说摆脱了侠义性,更加贴近社会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