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单之蔷 《出版参考》2005,(11):29-30
南水北调的东线,是利用京杭大运河的故道将水从长江下游调往天津和北京.我们知道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线,更是一条文化带和遗产长廊、大运河串起了一系列明星般的古城:南北两端是北京和杭州:沿线是:苏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济宁、聊城、临清、天津等:除了文化名城,大运河更汇聚了中华文化顶尖级的东西:衣被天下的丝绸、名闻遐迩的陶瓷.香飘万里的茶叶……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亦都诞生于运河沿线.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中国开展医学传教活动,创办了一大批教会医院。大运河沿线城市交通便利,继沿海地区之后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教会医院,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并对西医在大运河沿线的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建设中档案建设与资源应用的讨论,提出大运河文化带档案建设应着眼于“一体化”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强化大运河档案资源建设、依托档案资源形成大运河沿线文化带跨域协调发展态势,持续推动大运河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保大运河漕运,历代多次开启大运河沿线归海坝,向包括盐城在内的里下河地区倾泄洪水,大运河的历史也是里下河地区的苦难史。1931年盐城接连遭受归海坝开启和运堤决口的洪水侵袭,损失惨重,救灾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前,大运河沿线就已形成了经济带和文化带。江苏作为大运河必经之地,区域内传统年画的兴起与传播大受裨益。隋唐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江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为传统年画的兴起提供了生产者、消费者和丰富的创作题材;京杭大运河更是江苏传统年画国内北上南下,国外远播日本、东南亚等地的重要通道。大运河对沿岸城市传统文化的发展及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到常州的第二天一早,我便邀约南京师大的一位“会友”去寻瞿秋白的故居。瞿秋白的故居与我们居住的饭店同在一条马路上,距离著名的篦箕巷不远;篦箕巷紧傍着大运河。 瞿秋白故居原是秋家的祠堂,一如江南民居:白白的墙壁,黑黑的屋瓦和门窗,黑白分明。“瞿秋白同志故居”七字为茅盾先生所题,红底金字,十分醒目。 南方的8月依然多雨,雨后的早晨凉爽而清新;太阳早早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把一束束金色的光芒投射到大运河的涟漪上,投射到秋白故居的白墙黑瓦上。站在秋白故居的门前,似乎能感受到大运河的流淌;大运河就像“时间隧道”…  相似文献   

7.
张兵 《民生周刊》2021,(7):54-54
"北京通惠河高碑店段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节点之一,是进京的关键一段。"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高峰说,"应充分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利用通惠河水系优势及特色,把高碑店乡打造为北京大运河第一名镇,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朝阳段创新发展。"高峰认为,20多公里长的通惠河头尾两端得到了很好维护,处于中间地带的通惠河河道及其两岸环境的整治、通惠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抢救与保护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震同志:感谢您邀请我反映文艺现状问题。借此机会,我为我的家乡向您提出一个请求:我的家乡北京通县,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大运河和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世界闻名,国际瞩目。通县境内的大运河道受几十年严重污染。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工程完成...  相似文献   

9.
申遗的成功使大运河文化遗产价值为中外所知,也为大运河今后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但是,在申遗过程中,运河沿线城市出现许多针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更新改造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的建成环境造成了破坏,忽视运河在当下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价值与意义。文章试图探讨申遗成功之后的大运河遗产研究与保护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注重运河遗产本体的研究转为运河遗产文化的研究,以文化线路的视角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了解大运河遗产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从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解读大运河遗产的文化意义,将研究大运河中具有符号象征意义的景观作为解读其文化建构的一种途径;第三,从运河遗产本体、文化场所以及人的行为三种维度来进一步阐释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强调对"人"的关注,对运河遗产所属的场所以及场所文化意义的认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14,(38):83-83
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有着2500年历史的大运河一步站上舞台,让沿线习以为常的居民惊叹于它的蓬勃生机。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时隔两天,在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杭州,一场由沿线18座城市共同参与的“京杭大运河城市旅游推广联盟”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高等学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于2004年9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向本次大会提交的论文:河北21篇、山西15篇、内蒙古16篇、天津27篇,北京征集论文54篇;其中评出优秀论文:河北7篇、山西4篇、内蒙古8篇、天津8篇、北京20篇。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字翔宇)在1910年春,12岁时随三伯父周贻谦自江苏淮安顺大运河北上,他们取道山东、天津、跨海到东北辽宁营口牛庄,由牛庄逆辽河而行至辽宁铁岭马蓬沟古渡口登岸,落脚铁岭求学,这是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进入了少年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童兵 《新闻与写作》2001,(10):6-7,5
创刊不久的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的宗旨是:提供完全信息,推崇高尚信念,坚守报纸信誉。它对读者的承诺是:北京娱乐信报新闻,一条就是一条,一份生动的都市早报。笔者近日阅读了4月9日至8月3日,即第74期至第155期,共82份信报(其中两份号外),切实感觉到,该报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一 信报的栏目和内容安排比较丰富,试以4月9日和8月3日(即这次阅读的报纸的首尾两期)为例: 4月9日出版32版,分为三个内容集束,其中: 1—9版:今日必读,鲜活综合新闻,含要闻版、今日发生、昨夜北京、政府发布、中…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家采用电讯稿的报刊是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当时《申报》在英国人美查等的主持下,出于竞争的需要,非常重视新闻稿件的采写。一八八一年七月,清政府在天津与上海之间开始架设大规模的电报线路——“南北洋电报干线”。这条线路从天津沿大运河而设,跨长江,过镇江,抵上海。它从两地同时开始施工,十一月十九日在山东境内汇合。同月二十八日竣工,十二月二十四日交付使用。这是当时我国最长的一条电报线路,全长三千余华里,它的建成为南北通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八八二年一月十六日,《申报》刊出了该报驻天津访员(记者)两天前发来的第一条电讯稿,内容是清朝皇帝光绪给欠解铜款的云南按察使衔侯补道台张承颐以“摘去顶戴”的处分。消息全文摘录了有关这一处分的“上谕”,是为我国利用电报在国内传递新闻的开始。《申报》在这一天还同时发表了编者的“按语”:“(一月十四日)十一点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近年来发掘出土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沉船的基本材料入手,着重论述了汴河沉船的结构特点、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比较了唐宋时期沉船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说明形成这种差异的社会原因。最后列举了近年考古调查的沿线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6.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0):47-48
1919年4月底。周恩来从日本乘船回到天津。他得知南开学校要创办大学部的消息后,决定“返国图他兴”的。 周恩来回来不久。北京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天津最先起来响应和声援北京爱国运动,各中等以上学校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以直隶女师为主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天津迅速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孙恺 《中国档案》2023,(12):80-81
<正>汪胡桢(1897—1989),浙江嘉兴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正如《一代水工汪胡桢》一书前言中所述:“作为一位中国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他背负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水利工程,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科学著作。”鲜有人知的是,汪胡桢还是近代中国最早尝试对大运河全流域进行综合整治开发的先驱者之一。民国时期,他受聘担任整理运河讨论会总工程师,历时一年半潜心大运河的水利研究,并亲赴大运河各段实地查勘,最终写成《整理运河工程计划》。该工程计划付梓发行以后,被时人盛誉为“复兴运河水利之南针”,时至今日,仍是人们保护、开发、利用大运河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徐高林 《津图学刊》1993,(1):153-162
一、调查部分:方法过程与结果 这次调查从90年12月开始,到91年5月结束,历时半年。笔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天津、成都三个地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和中央省市级图书馆情报所。调查对象以手检主题目录为主,接待人员多数是编目部主任。由于是当面采访,故获得了许多非言语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下面的分析综合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隋朝大运河的修治及对后世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媛 《兰台世界》2013,(30):151-152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本文从隋朝修治大运河的目的入手,简要阐述了大运河对于南北交通、经济发展和漕运的影响,同时也论述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以及对于后世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族艺术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船工号子是反映船工生活的"草根性"原始记录,已成为大运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建档保护,让大运河上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是档案管理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文章论述了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历史传承,针对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档案保护角度提出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建档依据、目的、内容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