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主语和藏语主语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汉语主语在任何情况下(即谓 语不管是任何类型的词),主语上不加任何助词或虚词;藏语却要根据谓语的不同,而加相应的助词或虚词,有的却不加任何助词或虚词。在汉译藏中,要正确理解两种语文主语的特点,同时还要对主语进行改译、调动等方式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2.
《左传》是研究先秦语言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中的口语和引述的《诗经》《尚书》《易经》等文献,存在着大量的助词。通过分析《春秋左传注》(杨伯峻著)和《左传虚词研究》(何乐士著)发现,《左传》中助词主要分两大类:结构助词和语助词。语助词分为语首助词、语中助词和语末助词三小类。其中,"是""焉""来"等主要出现在倒装句中,"无(毋)"出现在语首和语中,"只"出现在语中和语末。  相似文献   

3.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虚词和词序是拉祜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拉祜语的结构助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频率很高,定语助词的研究对拉祜语语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助词是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一定的附加意义。古汉语中,“然”字一类助词常附在形容词(或其词组)、副词后面,作状语的标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地”。当它附着在形容词后,与形容词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时,则就含有“似的”意思。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附着在形容词、副词后的助词有“然”、“如”、“若”、“而”、“尔”、“焉”、“其”、“乎”等。其中“然”字出现频率较高,这类助词一般附在形容词后面,跟这个形容词结合起来作句中的状语或谓语。例如:“夫子怃然”;“乘  相似文献   

5.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常见的古代汉语虚词,按其主要用法,分成四组,初步介绍于后。一、之其文言里,虚词之、其常起指代作用,但也有其他用法。之,主要用法是指代人、事、物,常作宾语,相当于他(她)、它、他(她)们、它们或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有时,之还可以作动词,相当于到、往。例如:  相似文献   

6.
壹“所”是虚词,不是实词“所字结构”的“所”历来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代词说和助词说两种.郭锡良等同志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汉语》)说: ‘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它位于动词或动词组之前,和动词或动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这种意见值得商榷.“代词”是实词,辅助性”则是助词的特性,而助词是虚词,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虚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是从句法和语用的角度解释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有关虚词研究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于实词虚化的研究成果显著,但是对于虚词再虚化鲜有人涉及。"的"在历时发展过程中担当多种语法功能,现代汉语"的"主要是助词用法,但传统上只将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关注的焦点是状态助词"的",是刘公望先生在1982年提出的,此"的"附着在一定语言格式后,赋予它前面的格式以一种描绘事物状况和情态的性质,我们把该"的"称为状态助词。近年来,助词"的"的分类及用法问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丰硕。根据我们对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语序和虚词是分析型语言(尤其是汉藏语言)表达意义的基本手段,早期汉语的虚词体系比较简单,后来才不断发展。丰富。虚词的发展。丰富是语言结构缜密化的需求,也与语言结构的调整即不断摈弃形态特征,朝典型的分析型语言发展有关(古代汉语及现代藏缅语较明显。)相当一部分虚词的形成是动词虚化的结果。仡央语言及其他侗台语言虚词的发展亦大体如此。现代仡央语言的虚词数量较少,其中汉语借词成分较多,大部分虚词同时还具有实词意义(没有完全脱离实词窠臼)。这说明他央语言虚词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仡央语言的虚词不…  相似文献   

9.
语言价值理论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它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索绪尔的研究乃至整个语言学的研究中,价值占有重要的地位."语言的价值"理论对汉语虚词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结构助词"的"为例,可以从"语言的价值"的角度谈一谈现代汉语虚词的功能与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一般也算作虚词。  相似文献   

11.
陈文焕 《广东教育》2009,(10):28-29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说来,实词的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虚词的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文言中,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归为虚词,没有争议;有些代词和副词,特别是表示指示和疑问的,用法接近虚词,  相似文献   

12.
山西离石话助词"来"、"得来"的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虚词系统中"来"作为助词的用法很普遍,随着语言的发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来"的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但在很多方言中尤有保留.前人已有关于"来"作为助词在吴语、四川方言、陕北方言等中的用法的论证.考察助词"来"、"得来"在山西晋语离石话中作为事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的特殊用法,以揭示其与近代汉语的关系,为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3.
杨晶 《考试周刊》2011,(64):97-97
日语属于黏着语,日语中的虚词即助词、助动词,在日语语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没有虚词的帮助,就不能构成句子的成分,这是日语的重要特点,并且日语的其他特点也决定了日语与英语、汉语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的虚词中助词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一般有两种用法,即列举与复数.助词的作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表达动作的状态,现实语气和构成各种结构,是表达的重要手段.“等”字是结构助词,用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多出现在文言文中.  相似文献   

15.
汉语研究史上曾经把虚词叫做:词、辞、语词、语辞、语助、助语、助词、助辞、语助词、语助辞、助语辞、助字、虚字。“虚词”这一名称,到清代才产生。复言虚词是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顾炎武和刘淇称之为“重言”,王念孙称为“复语”,杨伯峻叫做“复词”,一九六○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五六级语言班编的《汉语发展史》叫做“复音虚词”。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都可以分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前人对复音虚词不大重视,没有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所一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用作助词时, "所"有两种用法:一是作结构助词,用在动词之前,和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二是作语气助词,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的"字短语之前,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语气助词和语气词是虚词系统中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两个词类,它们的分立,对更好地理顺助词与语气词的关系和解决虚词的下位分类问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现代汉语里词的构形形态很不丰富,虚词在表现各种结构关系上起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虚词也就成为影响句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句型的虚词有介词、连词、助词三类,本文全面描写了这三类虚词对句型影响的概况,并且分析了它们影响句型的原因、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这部著名历史散文著作共用“而”字2900多个。其中只有少数几个被用作实词,绝大多数被用作虚词。用作实词主要做代词或副词,而作虚词主要是做连词、助词等。本文从“而”字做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四大方面分析“而”字的不同用法,而重点是分析做连词用的各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