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重点需求的人才之一.几年来,各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所提出"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五种保障性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的,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通过产教学研联动模式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分别通过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改革、促进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联合企业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推动教科研成果转化、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措施,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提升环境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学校和企业多方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为了满足非标自动化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智能制造人才的新需求,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行业核心技术输出企业、高校与行业应用企业群多方联动、点面结合、灵活多样的"1+1+N"校企合作教育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协同发挥各方的优势,业界深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实践"学校学习+企业学习"、两阶段"3+1"培养模式,形成校内外衔接、课内外结合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格局,可为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路子,在企业倡导和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让在岗从业人员成为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此类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特征表现和基本原则基础上,提出确保学校和企业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保障举措,旨在实现"校企合作"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曹奎 《河南教育》2014,(7):42-43
<正>商丘师范学院2000年升本以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快转型发展,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契机,科学定位,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作出总体设计。不断加大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组织机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积极搭建应用型人才合作教育培养平台,切实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开创了"校企合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加强校企双边活动。履行各自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即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所需全面提升办学与服务质量,企业则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全程参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烟草专业在西昌学院整体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通过与烟草企业合作办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契合农事的实践教学模式"、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共建"产学研"基地、共同编写实践教材和共同开展烟草应用技术研究,实现了学生、学校和烟草企业的三方共赢,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淮庆  王玲 《文教资料》2008,(1):187-188
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学型高校共同探讨的课题.加强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合作的主体角度探讨了行业、企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环境下,基于校企合作的商务英语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兼顾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发展要求,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校专业建设为目的.学校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探寻合作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