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这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诗词赏析课《八声甘州》是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第八专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中的一篇。《唐诗宋词选读》作为选修教材,我们教学的定位首先是"选读",即通过阅读诗词佳作进行语言、情感和思维的积累;其次是"欣赏",即对作品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能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共设有12个专题,选有58首诗词,其中多次出现形形色色的雨。为什么诗人们如此偏爱这"冷冰冰"的雨呢?同是对着一片潇洒雨,不同的诗人唱出了相异的情结。细细品来,唐诗宋词里的雨,多多少少是诗人们感情外化的寄托,是诗人们的"心在下雨"。  相似文献   

3.
<正>我在镇上读初中的时候,爱上了背诗词。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记忆力不是问题,问题是并没有太多可以背诵的诗词。那时的读物就是语文课本,里面只有几首诗词是要求背诵的。在附录部分,还有十几首,那是选读的。我读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在早自习时背附录里的诗词:"一个早上背两首,谁先背会就可以回家吃饭。"几分钟后,我就走向了讲台,在老师面前背了出来。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正>中学语文教学中,唐诗宋词是个难点。诗词教学稍不留神就会陷入"少、慢、差、费"的怪圈,甚至还出现了教师不教,学生还饶有兴趣,教了反感到索然无味的怪现象。中学语文"唐诗宋词"究竟教什么?怎么教?这可能是决定"唐诗宋词"是否有效的关键。高二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知识积累、技巧掌握毕竟有限,《唐诗宋词选读》名为选修,但在实际教学中与国家必修课程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可以适当进行整合和重构《唐诗宋词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选了王勃<滕王阁>诗.此诗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材中已作为<滕王阁序>的附文收录,再编入<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教材,有重复之感.不过必修教材<滕王阁>诗仅两条注释,过于简单,不如选修教材详细.  相似文献   

6.
<正>听课反思笔者日前听了某四星级学校的一节语文课,课文是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的《送魏万之京》。四十五分钟一堂课,老师分为三块:一读诗歌,疏通文意:用现代语言译写本诗。再读诗歌,领悟情感:诗中的"愁"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具体说明包含了哪些情感?三读诗歌,探究写作特点:这首诗,诗人善于把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写,特色鲜明。请在前三联中任选一联谈一谈。在"疏通文意"这一板块,经过学生预习、学生答案  相似文献   

7.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8.
李宏娟 《现代语文》2005,(12):99-99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在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单元教学的重点"领会诗中的情感"来处理教材,因为这首诗明白易懂,情感鲜明.于是我进行了别具-格的教学:"同学们都知道西方文学的源头是<圣经>,而我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那么<雨巷>与<诗经>有没有联系呢?大家好好回忆过去学习的课文,再来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继承与创新"五个大字,要求学生在诵读诗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触体会.  相似文献   

9.
正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苏教版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唐诗宋词选读》全书都是诗词鉴赏。书中每一首诗词都十分经典。当我初捧此书时,犹如拿着一本浓缩版本的诗词鉴赏词典,每每品味起来,犹口含甘饴,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创意】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把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单列为四个专题,可见,李杜苏辛四人是唐诗宋词史上四座并峙的高峰,他们都爱诗、爱酒,都是"国家不幸诗家幸"的代表。李白的《将进酒》是苏教版选修课本《唐诗宋词》"豪放飘逸的李白诗"专题最后一首诗,它既是李白豪放诗风的代表,又很好地阐释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酒文化和儒家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认为,成就《将进酒》的原动力是孔子早已给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堂也许是所有学科课堂中最富对话互动色彩、最具师生和生生争辩场景的课堂,往往因一个问题而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百家争鸣"情形,而最终又很难有一个绝对而唯一的结论,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所以语文课堂也应该是最有包容性的课堂。近日,语文课上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很多的感悟和思考。那天我上《唐诗宋词选读》中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当我像往常一样,在让学生对全词集体朗读、整体感知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  相似文献   

12.
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后,我选读了一些课外读物.公木写的<毛泽东诗词鉴赏>(2002年长春出版社出版)对我很有帮助,现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木兰诗>前,我对学生说:"这一单元共有六首唐宋诗词,每一首都是古代文化中一颗闪光的宝石,希望同学们及时背诵.""啊?这么多,天哪!"同学们哗啦啦立刻翻书去看,那种如临大敌的畏难情绪赫然写在一张张稚气的脸上.这与我的本意相反,我怎么忍心让他们背上沉重的包袱去远涉呢?于是我搬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和许多背书方法来教育他们,同学们情绪稍稍平稳了,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开读了.突然,有一个男生叫起来:"老师,我可以提前背诵吗?""当然可以,能提前背诵,说明你用功,老师表扬你都还来不及呢.""哈哈!那我要得第一."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来精神了.我想,既然学生对提前背诵很感兴趣,而且只要老师的几句表扬就那么乐意了,那么,我再加点其他激励办法,积极性定会更高.  相似文献   

14.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契诃夫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俄国人.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里面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请你们计算一下,像这样的书有多少本?这里是37篇(出示两本书).  相似文献   

15.
<正>初拿到《唐诗宋词选读》时,学子们都是兴致昂然,愿读愿背愿欣赏。但是,随着半个学期的诗词内容的教学,大家越来越觉得审美疲劳。那么,该怎么组织教学呢?一、美文要美教1.教得自信从容高一高二的教学,要注重打底子,打阅读的底子,打欣赏的底子,打文学的底子。要告诉学生,"慢慢走,欣赏啊",教师在课堂上要自信大气从容,引领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一路欣赏美丽风景。教师不要急功近  相似文献   

16.
蔡友桃  何向东 《文教资料》2008,(20):116-117
<唐诗宋词选读>这本书从初盛唐到中晚唐,从北宋到南宋,以时间为"经",共选编了43位作家的63首诗词,正如该书卷首语中所言:"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学生天天徜徉在这座美的殿堂中,难免会出现"审美疲劳"现象,那么如何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诗歌学习效率,解决"审美疲劳"问题,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感受真切,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7.
<正>《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第一次以一篇课文的形式出现的宋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宋词的韵律美、画面美、色彩美、意境美呢?一、"词"与"诗"比较,体会词韵教学片断一:1.师:同学们,读着这首词,你有没有发现词与诗有什么不同?词又有什么特点?2.指名交流。  相似文献   

18.
高霞 《现代语文》2005,(4):13-14
张明非先生主编的<唐诗宋词专题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作为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本科教材,有显著的特点和优点.比如,所选作家作品较多,共选编了唐宋时期有代表性的诗词家100多位,收入诗词作品近400首,不仅满足了课堂教学之用,还为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大方便.再比如,每首作品后有题解、注释和集评,对理解作品的主题、意境、艺术特色及词语的含义帮助很大.特别是集评部分,对准确地把握和深入地理解作品提供了借鉴.但是,这部作品选还不够细密,文字还比较粗疏,还有不少错误,甚至有些错误相当离奇.有很多错误大都是编写者或校对者粗心所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谈<唐诗宋词专题作品选>教材的错误>一文,刊登在<现代语文>杂志2004年第8期.近来,在学习这本教材时,又发现了一些错误,为了维护高校教材的严肃性,也为了教材再版时更完美,故再次冒昧地提出来.下面分条列出: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唐诗宋词选读>(下文简称<选读>)选配的插图最丰富,有人物肖像、诗意画和词意画、书法篆刻、板刻书影等不同类别的图画六十多幅.诗词配上精美插图,颇显教材编者的匠心.不过,有两幅插图存在问题. <选读>中的人物肖像,如韩愈像、柳宗元像、李贺像、李商隐像、温庭筠像等均选自<晚笑堂画传>.<晚笑堂画传>是清康乾时期著名画家上官周的作品,他晚年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画了我国一百二十位历史名人.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描述]以《望月怀远》这首诗词鉴赏课为案例,谈诗词教学的细读细说见张力。课题:《望月怀远》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课时:1提供者:孙霞单位:南京五中一、教学内容分析选于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唐代张九龄的名篇,为望月怀思之作。诗作较为浅显,但略有可琢磨之处。学习该诗有利于学生锻炼诗词语言表达的细腻处,品味诗人情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