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一、中国传统哲学观点影响着教学反思(一)传统哲学观点的主要内容哲学观点是对人、事、物的基本看法和主张,它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它既可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可能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当时起着积极指导作用的哲学观点也可能成了阻碍进步的障碍。就其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总结种种传统哲学观点,其中成为当今发展障碍的主要有“道”与“和”。“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自先秦起,人们虽然对其歧见迭出,但他们又不约而同地赋予“道”以终极真理或规律总合之意,并将之归…  相似文献   

2.
哲学之所以被整个时代所关注就在于哲学的存在有重大意义。但是,关于哲学是否有意义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哲学无用论”、“哲学万能论”、“哲学指导论”在不同的时空领域都影响着社会实践。这其中只有指导论带来的才是积极的作用。要正确理解哲学的指导作用就要分析“哲学无用论”与“哲学万能论”的错误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全面体现在理论、现实和对个人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传统教科书上的哲学定义提出质疑 ,指出“哲学是世界观”的观点没有揭示出哲学的本质特征 ,没有揭示出哲学独特的性质。同时对人文派“哲学高于科学”的观点亦不苟同。作者认为 ,哲学既不可能是纯粹的科学 ,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人文 ,从本质上说 ,哲学是人对在实践中展开的人的本质的理性把握 ,是人文与科学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毫无根据地指责、批评,甚至有意歪曲,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说明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它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普通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在市场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在市场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个十分重要和颇多争执的问题。对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的不同理解,一方面表现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理解,另一方面,它又会成为不同理解的根源。从解释学的特定视角出发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者,恩格斯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主要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既存在着差异性,也具有同一性和创造性,据此,我们反对在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问题上的“对立论”和“等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辩哲学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大家庭中的一员。三代实证主义分别影响着激进的行为主义、构造主义、新行为主义。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哲学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首先对人超级市场教科书上的哲学定义提出质疑,指出“哲学是世界观”的观点没有揭示出哲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揭示出哲学独特的性质,同时对人派“哲学高于科学”的观点亦不苟同。作认为,哲学既不可能是纯粹的科学,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人,从本质上说,哲学是人对在实践中展开的人的本质的理性把握,是人与科学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9.
德育“以人为本”是关于高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 ,既是一种价值观念 ,思维模式 ,也是一种方法论。一、德育的哲学前提──“民本”思维与“人本”思维中国儒家“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绵延两千五百年 ,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 ,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典型特征。在影响我国高校德育的诸多哲学本体中 ,“以民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和思维方式对高校德育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怎样认识和评价影响中国两千余年历史的民本思想 ?从积极方面看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与“以人为本”思想同属于一个思想理论范畴 ,在尊重人的价值、关心…  相似文献   

10.
老子哲学较之重伦理的儒家文化,重自然的古希腊哲学,它既讲“道”又讲“德”,二者互相渗透,是自然哲学与伦理学有机结合的典范。老子哲学的要义为“道”、“和”、“德”,其中“道”对当代量子力学的场论、“和”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德”对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均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随着当代世界重视人文教育热潮的兴起,古老的老子哲学思想已与现代文明有机接轨,对人类的科学与文化发展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学哲学课主要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任务 ,对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哲学政治化倾向 ,对许多智慧观点作了庸俗化理解。哲学的本性在于怀疑、反思和批判 ,是一门追求人间智慧、传播人类文明、关注人生存境遇、展现人思维方式的学问 ,在文化激荡中彰显真善美 ,提升人的道德涵养和精神境界。本文试着从提升中国哲学思想文化价值的角度 ,谈谈推进中学哲学课程开发。一、中学哲学课程存在着片面理解唯心主义哲学命题的问题哲学课程评价唯心主义哲学观点时 ,往往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始基”是一个用来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术语。对西方哲学的创始人泰勒斯提出的“水是始基”哲学命题,大多数哲学家都局限于自然哲学里进行论述。其实,这一命题对人学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标示着人主体性的觉醒,二是它标示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过程,既是对传统哲学不断扬弃与超越的过程,又是其哲学不断回归现实的过程。马克思哲学具有批判性与实践性的品格,内蕴着对人的自由的现实眷注,作为这一终极关怀的哲学载体的是实践的现实的人,它引导着马克思切入“人的异化”的真正根源,为人类不断逼近自由王国开辟出一条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4.
“类哲学”是从人们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 ,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 ,它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 ,才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也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类哲学”的提出对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人”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哲学流派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曾被人们称之为美国的“官方哲学”、“美国精神”。实用主义一词来自希腊文“Pragmatism”,是行动、实践的意思。强调行动、实践,注重功效是实用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所以,它又被称为“行动哲学”或“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十分强调实践的伟大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成是自己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并为实践服务的。但这两种哲学表面上重视实践的相似之处抹煞不了它们之间的本质区…  相似文献   

16.
自西化运动开始的一百余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活动基本上是为中国哲学寻找合法性根据的过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除少数一两种属于传统中国哲学的方法以外,绝大部分方法的思想基础是西方的观念体系。这种以西方哲学的立场、流派、思维或方法对传统中国哲学进行解析和批判,实质上是以西方哲学框架体系剪裁和定性中国思想从而给中国哲学观点贴西方哲学标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国哲学的原生状态视而不见,传统中国哲学的生存性价值和超时空意义遭到了否定,因而中国哲学获得的“合法性”是被判定了“死亡”的“合法性”。一种哲学的“合法性”不在于它是否符合了某种外来的规范或标准,而在于它自身是否在现实社会还具有创生新思想的能力。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只能从中国哲学自身在现代社会的创生能力中得到证明,这应当是确认中国哲学是否具有“合法性”的根本标准。创生能力的根本标志就是新的中国哲学诞生——一种既不同于传统中国哲学也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是对两者超越的哲学;是能够与两者对话的哲学。一方面它必然表征的是现代中国人的独特思维方式、独特的语言,另一方面它又提供了值得全人类思考的东西,是属于全世界的。具体标志则应当是出现了可以与《论语》、《老子》、《庄子》等相媲美的哲学著作,出现了像孔、孟、老、庄那样伟大的思想家,可以与当今世界强势哲学对话的新对话者。  相似文献   

17.
音乐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发展”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和依归,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完成。音乐教育是促进入智力因素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它对人的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蝇律性的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科学技术哲学的缘起问题,大多数哲学家认为它是近代自然科学繁荣昌盛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以独创性观点著称的波普尔,改变了传统的哲学观点,把科学技术哲学的创立向前推移了二千多年,追溯到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光辉思想,为研究这门学科发展史作了积极贡献,其中许多深刻的哲学论断也使人大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意味着,哲学总是与时代血脉相连。任何一种哲学理论的产生都不可能脱离它的时代,都是对时代课题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理论解答。“时代”又是什么呢时代不是时光之线上的一个静止的纽结,也不是历史平面上一个凝固的点,而是生活的长河流经我们脚下一段闪烁的波光。从这个意义上,时代总是历史中的时代,是从传统走过来的时代。因此,面向时代发问的哲学家,又总是背靠着厚重的历史与悠远的传统。他们总是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以当代的视域审视传统,同时,又以传统的话语表述着当代。他们以传统之“水”和拌时代之“泥”,形塑当代的文化形象,构建着当代的话语模式。故恩格斯同样也说,哲学训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以往的哲学史。一种能充分满足时代精神需要的哲学,一方面要与本民族的传统哲学血脉连通,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新信息,以时代含摄传统,以传统熔铸时代。依照上面的框架来看待当今中国哲学发展的现状,我们不能不说,体现当今中国时代精神精华的成熟的哲学形态可能尚在襁褓之中。中、西、马三足鼎立格局,表征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某种无序,表征着中国人精神生态中的某种不自洽状态。这些都很自然地指向一个问题:我们民族的哲学如何走...  相似文献   

20.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是一切研究哲学的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命题。在我国它被当作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命题一再被批判因而也“臭名昭著”,几乎人人皆知。但在西方一些哲学家那里,贝克莱和他的这一命题受到的待遇却颇为不同。比如德国的叔本华就明确提出贝克莱的观点为哲学作出了贡献。当今人们对孔德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论等哲学流派的研究十分热烈,而这些流派也或多或少受到过贝克莱的影响。尤其是现象学认为:任务物体只有当它成为一个意识的感知对象时它才真正存在。这一观点同贝克莱学说更是一脉相承。这促使我们再次注意贝克莱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