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宋伟刚,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煤矿机械化专业,198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东北大学机械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连续搬运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重型机械工业  相似文献   

2.
彭商贤,教授,博导。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后毕业于天津大学并留校任教。历任天津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天津大学学术委员,《机械设计》、《机器人》杂志编委,全国高校机电自动化机器人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常务委员,全国智能机器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咨询专家、机器人装配专题专家等。于1982年在国内首批创建智能机器人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运动力学、装配机器人及其精度、机器人柔性装配系统及技术、基于网络的遥操作移动机器人系统等。他先后承担了30余项国家科技攻关,863高技术,国家、市基金等项目。曾获“国家科技攻关荣誉证书”、“市级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国家863高技术自动化领域优秀工作者”、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专利等荣誉;曾被国家863高技术智能机器人主题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授予“1996~2001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其事迹被国内、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传记研究所录入名人录,被国家863智能机器人主题“迈向新世纪的中国机器人”著作编列为资深专家。发表论文70余篇,部分论文被[EI]和[SCI]收录。与人合译了《机床振动》、《现代经营管理与机器人》、《机械技术手册-机械零件》等国外理论著作,合著《金属工艺学-切削加工》、《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机械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手册》等,多次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和“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奖”。  相似文献   

3.
温诗铸,中国科学院院士,1932年11月2日生于江西省丰城市。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1979年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进修及工作。历任清华大学机械设计教研室主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温诗铸院士主要从事润滑力学、滑动磨损和摩擦学设计研究,他在润滑理论、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等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贡献,并建立了工程模型弹流润滑理论,为现代润滑设计奠定了基础。在开拓薄膜润滑研究方面,为超精密和微型机械摩擦学设计提供…  相似文献   

4.
梁健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现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兼任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消化专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临床新医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微创医学》等杂志编委,广西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广西八桂学者(广西有突出科技贡献者)。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4,(5):F0003-F0003
<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是由以机械工程师为主体的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在机械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制造、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单位、团体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学会成立于1936年,1951年重建。现有34个专业分会,18万名会员,其中高级会员3000余名,通讯会员400余名。2004年通过ISO9001:2000质  相似文献   

6.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数学、力学、物理学与机械工程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机械设计的数学力学模型、方法和实践。这样就可以在机械产品的研制阶段,估计或预测产品在规定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状态或寿命,保证产品所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栾文彦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1936年1月28日出生,辽宁省辽阳县人。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曾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近代物理教研室主任、电磁工程系筹备组组长、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现兼任辽宁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光学会红外光电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锦州分会理事长、《红外技术》和《激光技米》杂志编委。现任大连环达红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在他身上,有飞天的梦想、也有对现实的关注;有徜徉科海的壮志,也有建校育人的豪情,他就是王尔德教授。王尔德,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属材料专业。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工程系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主任委员;粉末冶金技术期刊编委;粉末冶金工业期刊副主编;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编委;材料科学与工艺期刊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9.
葛文杰,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本科生《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并承担研究生《绿色产品设计》、《仿生机器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国家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负责人,机械原理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机械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
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制造技术水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与诺维特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整合各自在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的资源与优势,于2006年初成立教育培训部,面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于1962年,是以繁荣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为宗旨的学术性社团组织.主要从事学术交流、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在省科协、省民政厅、省机械行办的领导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指导下,在挂靠单位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的大力支持下,40年来,我会团结广大会员努力奋斗,不断改革、逐步发展壮大,现设有24个专业委员会、分会和4个工作委员会.会员分布于全省各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系着各行各业从事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提高机械学科水平、促进科技进步和转化推进我省机械工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傅礼铭同志1988年武汉工业大学工民建本科毕业,2001年硕士毕业,博士在读。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深圳市科技成果评定专家,《深圳土木建筑》杂志理事编委,湖北省土木学会理事,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他发表论文30余篇,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工程、地基基础、园林工程等专业,并著有20万字《“山水城市”研究》,它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钱学森先生“山水城市”伟大构想的专著,2004年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王益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办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控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流体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板带轧机机电液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在扳带轧机板厚与板形控制、虚拟轧机、管道动特性应用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毛开友教授现任全国机械控制工程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及西北分会副理事长、省煤炭学会理事及机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煤炭部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委、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和学位委员会评议组专家他从事《液压传动》、《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机械系统设计及专家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雷清泉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 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1981~1983 年留学西德。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分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分会副主任、碳-石墨材料分会委员,国际IEEE高级会员。长用从事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开设《电介质物理学》、《量子力学与固体物理》等6门课程,培养了13名硕士学位研究生和1名博士学位研究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九五”攻关项目1项,省攻关项目3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EI收录20篇、IST…  相似文献   

16.
王恩哥  物理学家, 中科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IOP Fellow)。 1957 年出生, 辽宁人。 曾任中科院物理所所长,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中科院副秘书长; 北京 大学物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 2013—2015 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研究, 在轻元素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理性质、原子尺度上的表 面生长动力学、受限系统中水的行为与特性等方面做出了有重要影响的工作。 已在国际学 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300 余篇( 其中在 Science、 Nature、 PNA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论文被 SCI引用大于 9 000 次, H 指数 55, 在国际学术会议 上做邀请报告 80 余次, 获国家发明专利 13 项。 担任 AIP Advan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学术期刊执行主编、 副主编或编委。 2002—2005 年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理奖、德国洪堡研究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亚 洲计算材料科学成就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项、周培源物理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香港“求是”青年学者奖、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 工作者”称号、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学者称号、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称 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者、中科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   2015 年 3 月任中科院副院长, 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17.
张旭研究员,1961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感觉系统研究组组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特别是背根节神经元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以及痛觉机制研究,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8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或专题报告26次,部分研究成果已被引入教科书。现任上海市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内分泌委员会主任委员,任《Chinese Science Bulletin》、《Brain Research》等四个期刊的编委。  相似文献   

18.
姚春德,1955年6月出生,博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和特聘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副主任,《工程热物理学报》编委,《工程力学》编委,是《Applied Thermo Energy》、《Energy and Fuel》等国际刊物的论文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19.
谢富仁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35、36届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副主编,《华北地震科学》副主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副主编,《地震》期刊编委,《西北地震学报》编委,《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主要从事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构造应力场和地震区划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五),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发表论文60余篇,1996年入选中国地震局首批跨世纪科技人选,并获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20.
封底人物     
《科学中国人》2014,(11):F0004-F0004
周建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中国铸遣协会理事,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华铸软件中心负责人。以第1作者编著著作2部,参加国内外本学科学术会议16次,其中受邀参加国际会议7次,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次;获软件著作权4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